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37岁,1200亿!华裔“卖铲人”引爆AI造富时代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30日 00:44 1 aa

旧金山攀岩馆的一次偶遇,五年后意外造就了今年最年轻的亿万富豪。

一位37岁的华裔理工男,正成为美国富豪榜上最耀眼的新星。Edwin Chen,这位名不见经传的MIT毕业生,凭借其创立的Surge AI公司,以180亿美元(约合1200亿元人民币)身家,首次入选《福布斯》美国最年轻的亿万富豪。

他从事的并非炫目的AI模型开发,而是看似平淡无奇的数据标注工作——为AI巨头们提供高质量训练数据。就是这门“卖铲子”的生意,让他的公司在五年内做到年营收超10亿美元,估值高达240亿美元。

AI对就业的冲击显而易见,这两者如何平衡,显然不能忽视。AI这么受捧,是不是有泡沫在其中?科技进步应该是人类的福利,而不是人类的焦虑。不要人类,等于不要未来。

37岁,1200亿!华裔“卖铲人”引爆AI造富时代

数据“卖铲人”

在AI界流传着一句经典调侃:“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数据标注公司常被戏称为“赛博富士康”,它们雇佣大量人力清洗、标注数据,供AI模型学习。

Surge AI解决的正是AI行业最基础却关键的难题——高质量数据标注。无论是编程、数学还是法律领域的高阶问答数据,Surge AI都能提供精准的标注服务。

相比之下,他的竞争对手Scale AI更为人熟知。今年6月,Meta斥资约150亿美元入股Scale AI,使其估值一举超过290亿美元。

数据、算法和算力,构成了AI的三大基石。如果说英伟达是算力的“卖铲人”,那么Surge AI和Scale AI便是数据的“卖铲人”。这正是它们估值动辄千亿的根本原因。

理工男的逆袭

Edwin Chen的成长经历,是典型的理工男奋斗史。1988年出生,他在一个普通家庭长大,父母靠经营中餐厅为生。

从小痴迷于数学和科幻小说的他,8岁便自学微积分,17岁考入麻省理工学院,主修数学、语言学和计算机。

毕业后,他先是在华尔街彼得·蒂尔的对冲基金Clarium Capital从事算法工作,随后辗转于Twitter、谷歌、Facebook等公司,负责数据与AI相关项目。

创业念头源于一次工作经历。当时他所在团队的一个项目需要标注五万条信息流,外包花了半年才交付,结果却差强人意——显而易见的俚语、梗图和标签全被错标。

“连巨头都搞不定的事,一定有巨大机会。” Edwin Chen意识到这是被整个行业忽视的痛点。2020年,他辞去安稳工作,创立Surge AI。

攀岩馆里的转机

创业初期,转折点意外降临。在旧金山的攀岩馆,他偶遇Airbnb和Neeva的高管,意外获得首批客户。

随后,他一个人在公寓里花了一个月时间写出第一个版本。产品上线后不到12个月,就做到了八位数营收,此后又幸运地押中了大语言模型兴起的风口。

“AGI不会从一堆错误数据中诞生。” Edwin Chen表示,“简单的标注任务非常无聊,我们要解决真正复杂的问题,做到高质量数据的代码输入。”

突破来自与OpenAI、Anthropic等大模型的合作。Surge AI参与了ChatGPT、Claude3大模型训练过程,验证了技术实力。

如今,公司仅拥有250名员工,客户名单却囊括了全球AI巨头:OpenAI、Anthropic、谷歌、微软、Meta无一缺席。

AI造富狂潮

Edwin Chen的财富传奇并非个例。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着亿万富翁。

就在这个9月,AI搜索引擎公司Perplexity获得2亿美元的融资承诺,公司估值达到200亿美元。成立于2022年的这家公司,由三位90后天才少年一手打造。

几乎同时,法国初创公司Mistral AI即将完成20亿欧元融资,公司估值将达到120亿欧元。身后创始人同样是三位90后,公司成立仅一个月,就凭借7页PPT融资1亿美元,刷新欧洲种子轮纪录。

二级市场同样狂热。英伟达、甲骨文股价接连创下历史新高,A股的寒武纪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新任“股王”,市值突破6000亿元。

正如黄仁勋所言:未来5年人工智能创造的百万富翁数量,将超过互联网20年创造的百万富翁总数。

繁荣与隐忧

然而,喧嚣背后,警钟已响。

明星分析师亨利·布洛杰特发出警告:当前AI热潮与互联网泡沫时代相似。他曾亲历互联网泡沫时期,并准确预测了其崩溃。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如此巨大——今年至少有4000亿美元,它们正在为全球经济和股市注入强劲动力。”布洛杰特指出,“因此,如果人工智能的繁荣转向萧条,其冲击波可能会远远超出科技行业。”

摩根资管的Kerry Craig补充道,人们对AI的关注度极高,因此某些公司业绩不佳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股市出现更大幅度的回调。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从18世纪的运河热潮,到19世纪的铁路狂潮,再到20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几乎所有由私营资本主导的重大技术投资都经历了繁荣与崩溃循环。

相同的剧本,不同的细节

不过,德银分析师指出,本轮AI投资潮与历史有一个关键区别——主要依靠企业盈利而非债务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性风险。

今年,Amazon、Microsoft、Alphabet和Meta四巨头的总资本支出可能飙升到惊人的3400亿美元左右——超过希腊的年度GDP,与埃及的GDP相当。

与历史上的许多泡沫不同,当前的AI资本支出热潮主要由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的盈利提供资金。

但风险依然存在。美国净财富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股市集中度也创下新高。一旦市场对AI的热情消退,可能会对美国财富产生巨大影响。

布洛杰特坦言:“关键问题是,我们是在泡沫破裂前几年还是几个月?我没有办法确定。”

在硅谷,投资人间流传着一个比喻:淘金热中,最赚钱的是卖铲子的人。而在当今的AI热潮中,Edwin Chen正是那个“卖铲人”。

他的故事犹如一部经典的硅谷传奇:MIT毕业、大厂工作、发现痛点、辞职创业、攀岩馆遇贵人、五年创造千亿估值。

但更广阔的背景是,AI造富潮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席卷全球。黄仁勋断言,未来5年AI创造的百万富翁将超过互联网20年的总和。

风口之上,有人已摘到星辰,更多人还在等待风起。但历史提醒我们,每一波技术革命都裹挟着造富神话,也埋藏着退场的残酷。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