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互联网医疗:AI技术加速成长,未来或万亿规模,普通创业者勿进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10日 20:12 0 admin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互联网医疗:AI技术加速成长,未来或万亿规模,普通创业者勿进

互联网医疗:AI技术加速成长,未来或万亿规模,普通创业者勿进

在数字化与AI浪潮的推动下,互联网医疗正从边缘概念走向主流服务。

如今,它已成长为一个规模达4700亿元的庞大市场——这一数字在多家机构报告与企业披露中反复出现,标志着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然而,这一高速增长并非“普惠红利”,其背后高度依赖两大核心驱动力:

一是国家医保/社保对线上购药与诊疗支付的逐步放开;

二是AI技术的成熟使线上问诊真正具备效率与可行性。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互联网医疗绝非低门槛赛道。

对于既无互联网流量资源、又无医疗体系人脉与资质的普通企业而言,贸然入场极可能血本无归。

真正受益者,往往是两类主体:拥有亿级用户与技术中台的互联网巨头,以及具备权威医生资源与品牌信任的传统知名医院。

互联网医疗:AI技术加速成长,未来或万亿规模,普通创业者勿进

政策红利:医保支付破冰,建设市场基础设施

过去,线上服务因无法接入医保而难以触及大众;如今,这一瓶颈正在被打破。

中国多地已推出“医保线上购药”的服务。

深圳推出“医保到家”服务,叮当快药实现医保个账支付;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通过支付宝等平台支持线上刷医保购药,部分城市甚至实现“9分钟送达+医保支付”一体化。

这不仅提升了用户购药体验,也使线上药房从“补充渠道”升级为“基础服务”。

更必然的变化出现在政策层面。

互联网医疗:AI技术加速成长,未来或万亿规模,普通创业者勿进

2020 年国家医保局发文,明确互联网+医疗服务中,复诊开处方、药品费等可纳入医保支付。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近期国家医保局已经在政策层面“预设”互联网首诊价格项目,一旦技术条件和监管能力具备,就可能放开首诊。

一旦放开,“首诊”如果被允许,将极大扩张互联网医疗的客户基础——当前线上问诊/诊疗主要局限于那些已有病史、处于复诊状态的患者,如果首诊也可以在线上操作,那么整个用户池的规模可能呈指数级扩大。

另外,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4)》统计,截至 2024 年底,全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到 4.18 亿人,占网民总体的 37.7%。

全国已有 3340 家互联网医院,每年提供超过1亿次互联网诊疗服务。

互联网医疗:AI技术加速成长,未来或万亿规模,普通创业者勿进

《2024互联网医院100 强》报告也确认,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4.14亿人,较2022年底增长5139万人。

这些数据意味着:互联网医疗并非小众服务,而已进入规模化阶段。

政策红利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为市场扩容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

以用户规模 4 亿以上为基础,若未来允许“首诊 + 复诊”全部线上化,可触及的人群与问诊频次,那么未来数年内,互联网医疗整体规模跨越万亿(即 1 万亿到 2 万亿)在理论上并非不可想象。

互联网医疗:AI技术加速成长,未来或万亿规模,普通创业者勿进

AI 技术:将线上问诊从想象变为现实

政策红利铺底,而真正让互联网医疗具备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是AI技术的进展。

传统的线上问诊、线上医疗往往因成本高、效率低、风险难控而难以规模化。

但随着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NLP)、医学知识图谱、影像识别、辅助诊断系统等 AI 子技术成熟,这一模式正在发生质变。

在 AI 的辅助下,平台可以更高效地分诊、回复、预筛、初步判断等,从而节省大量人工成本。正如业界所言,这些平台正在“挣脱卖药、卖广告、卖挂号”三大低毛利场景的桎梏。

AI 模型可以辅助判断病情、智能推荐检查、初步诊断建议、辅助影像读片、AI 辅助处方审核等,为医生减负、为患者提供更智能的初步服务。这样,线上问诊不再是简单“流量入口”,而是具备实际诊疗价值的一环。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AI概念被资本市场重估,那些带有AI属性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往往能获得更高估值溢价。

互联网医疗:AI技术加速成长,未来或万亿规模,普通创业者勿进

门槛与挑战:更有利于巨头与强资源方

尽管互联网医疗市场前景广阔,但互联网医疗的创业门槛却比普通互联网行业要高得多。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学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明确指出:“互联网、大数据等作为一种技术工具,可以为医疗创业公司赋予能力,但在十年内无法改变医疗产业的游戏规则。”

首先,医疗资源难以复制。

优质医生、医院合作、诊疗资质、医保对接等,都是长期积累的成果。例如,好大夫在线深耕医生平台十余年,才建立起覆盖28万医生的网络;微医则通过与数百家公立医院共建互联网医院,才打通医疗支付保障通道。

新进入者若没有特别强大的医疗人脉,几乎无法获得核心服务补充。

其次,合规成本极高。

互联网医疗涉及《互联网诊疗办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监管,稍有不慎即面临业务停摆风险。

2017年政策收紧时,数千家互联网医疗公司一夜归零,就是前车之鉴。

总而言之,即使有了AI技术的加持,互联网医疗赛道之下“强者恒强”依然是未来趋势。中小、弱势选手若无差异化优势或深耕细分领域,很可能被边缘化。

互联网医疗:AI技术加速成长,未来或万亿规模,普通创业者勿进

结语

总体来看,互联网医疗在 AI 技术加持下,正进入一个加速成长期。

政策红利(尤其医保线上支付与未来可能放开的首诊政策)为其铺路,AI 技术为其赋能,而资本与巨头的参与为其注入动力。

稳妥估计,未来几年间,互联网医疗有望迈向万亿规模。

但这一赛道同时是高门槛、高资本、高风险的游戏。

只有那些具备互联网资源、医疗资源、技术能力与合规智慧的参与者,才可能在这场重塑医疗服务格局的竞争中胜出。

对于普通公司或资源缺乏方而言,要慎重评估,不宜盲目冲入,须选择有差异化切入点、持续投入技术能力,并做好抗风险准备。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