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比特驱动瓦特,重塑产业形态!这场工程界顶级盛会透露发展新趋势

AI科技 2025年10月14日 10:29 0 aa
比特驱动瓦特,重塑产业形态!这场工程界顶级盛会透露发展新趋势比特驱动瓦特,重塑产业形态!这场工程界顶级盛会透露发展新趋势比特驱动瓦特,重塑产业形态!这场工程界顶级盛会透露发展新趋势

未来,接入通信网络的智能体将超过百亿个,比用手机上网的人还多;智能纤维制成的可穿戴设备,可直接领会你的所需所思;应对气候变化,所有工程将采用绿色规划,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10月13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全体大会主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国的工程领域专家围绕“工程塑造绿色未来”的大会主题,从全球工程实践中探索人类社会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路。作为连接资源与需求的桥梁,工程不仅是推动会经济发展的“引擎”,更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利器”。

应对共同挑战,工程科技是关键支撑

当下全球,人类正面临资源紧张、生态恶化等共同挑战。与会专家与嘉宾表示,以智能化技术赋能工程创新、以绿色设计引领低碳转型,工程科技将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抓手。

“中国向全世界证明,用好工程力量,国家就能实现更好发展。”来自尼日利亚的经济学家卡诺埃米尔卡里法·穆罕穆德·桑乌西二世在大会发言中提到,食品、水源、能源、住房等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资源供给,背后都离不开工程技术的支撑。

津巴布韦技能考核与发展部部长保罗・马维马指出,人类目前面临的诸多困境,都亟需高素质工程人才来破解,“非洲正面临高失业困境,通过工程技能培训,能让更多人走出困境,甚至转变为应对挑战的解决方案提供者”。他强调,无论是将自然资源转化为财富,还是缩小数字鸿沟以赶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快车,都离不开工程技术的突破,与中国开展更多工程领域合作,正是非洲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

“面对资源紧张、生态恶化等全球危机,工程师必须再次成为应对挑战的中坚力量,其意义远不止于技术应用。”缅甸工业部部长查理・丹将工程的价值提升到道德指南的高度,“让每一种材料选择都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

万物智联时代来临,智能体数量将达百亿

“1950年阿兰・图灵提出的‘具身智能’概念,如今正通过人形机器人等载体走进现实。”在主旨报告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何友系统梳理了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脉络:随着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无人系统已从实验室走向多领域应用,将深刻影响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模式,成为重塑产业形态的关键力量。

比特驱动瓦特,重塑产业形态!这场工程界顶级盛会透露发展新趋势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奥泰因·赫尔佐格展示的“黑灯工厂”案例,让与会者直观感受到了工程对生产模式的革新:依托AI驱动机器人,通过智能物联网,工厂可实现24小时连续生产——由于全程几乎不需要人为干预,整个工厂无需亮灯。赫尔佐格表示:“AI质控系统能以最小的材料损耗保障品质,而数字孪生技术则可打通物流、订单、运输全流程管理,让全球工厂互联成为可能。”

“未来,互联互通的智能体数量将大大超过人类用户,我们的社会正向‘比特驱动瓦特’的智能新范式演进。”中国移动集团副总经理程建军给出了一组数据: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已服务超10亿个人用户、3,2亿有线宽带用户,而他们所提供的服务总连接数已超过38亿——“万物智联”的时代正在到来,预计到2030年,智能体数量将达百亿。“这些以传感器、处理器为硬件,以计算智能、认知智能为软件的‘硅基生命’,将会推动智慧社会新形态、智能经济新业态的加速形成。”

以绿色设计为源头,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

对于很多可能需要使用百年以上的重大工程而言,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要从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考量。

“重大工程项目若忽视绿色管理,将引发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连锁问题。”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报告中提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工程绿色化已从“选择题”变为“必修课”——绿色设计是工程绿色化的“源头性工具”。

王金南介绍,根据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定义,绿色设计需覆盖“决策管理—生产工艺—产品寿命—最终处置”全流程,将工程对生态的影响最小化。“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堪称绿色工程的典范。”他说,大兴机场采用了中国首创的“三纵一横”全向跑道构型设计,相较于传统的全平行构型,全年可节约燃油1.85万吨、减少碳排放5.88万吨。而且,该机场航站楼60%区域实现天然采光,能耗比同等规模机场降低20%;它还是中国首个符合生态水系统高效运行的“海绵机场”。

WFEO杰出会士、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柯宇亘看来,循环经济是工程绿色化的长效保障,“碳中和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他关注到,某些绿色技术存在资源利用上的“不环保”——如果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全球对铜的需求量将激增约300%,新能源技术推广也会使钴、银、稀土等矿产面临更紧迫的开采压力。“目前,全球资源回收率仅7.2%,我们在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要注意金属矿山尾矿的环境风险消除。”比如,德国已尝试将采矿废料堆改造成高山滑雪场。

原标题:《比特驱动瓦特,重塑产业形态!这场工程界顶级盛会透露发展新趋势》

栏目主编:任荃

来源:作者:文汇报 许琦敏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