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画面由AI工具调试生成 ...
2025-10-16 0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2025年10月14日凌晨,成都街头一辆小米SU7 Ultra在超速行驶中撞上其他车辆,随后冲出道路起火。
路过的市民第一时间冲上去想救人,却发现无论怎么按压车门把手、甚至尝试撬动车门,都无法打开那扇本应能应急开启的车门。
最终,车内车主不幸身亡,事后调查确认车主存在饮酒驾驶行为,一个本可因及时救援挽回的生命,卡在了“打不开的车门”这最后一道关口。
一款被无数米粉追捧的“性能神车”,也因此次事故再次陷入“安全隐患”的舆论漩涡。
饮酒驾驶是事故诱因,但车门无法应急开启为何会成为“夺命短板”,小米SU7Ultra的安全设计到底有没有问题,面对这样的隐患,满心期待的米粉们,还敢放心下单吗?
先把时间拉回事故现场,据在附近便利店值班的店员回忆,事故发生后不到一分钟,就有三四个路人跑过去帮忙。
有人试图拉开车门的隐藏式把手,有人趴在车窗边喊里面的人,但把手按下去后车门没有任何反应,车窗也因电路故障无法降下,随着车身底部开始冒火,现场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火焰逐渐包裹车身,却始终找不到应急开启的办法。
直到消防人员赶到扑灭明火,车门才被专业工具撬开,但此时车内人员已无生命体征。
这次事故之所以引发全网关注,核心矛盾集中在“车门应急开启”上,要知道,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应急车门开启功能都是强制要求。
即便是依赖电子控制的隐藏式把手,也必须配备机械应急开关,且位置需便于乘客或救援人员找到,我们可以对比同级别其他电动车的设计,比如特斯拉Model 3的机械应急开关位于车门内侧把手下方,拉开盖板就能看到。
比亚迪汉则在车门边缘预留了机械拉索,即便断电也能手动拉动开启,而从小米SU7 Ultra的官方用户手册来看,其机械应急开关被设置在车门内饰板内侧,需要先拆下内饰板才能触及,这对普通救援人员来说,几乎等同于“无法及时开启”。
当然,事故调查中提到的“车主饮酒驾驶”是不可忽视的前提,但这并不能掩盖车门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
夜间事故中,救援黄金时间通常只有3-5分钟,若应急开关需要复杂操作,基本等于放弃了现场救援的可能。
而小米SU7 Ultra作为一款主打“高性能”的车型,在车身结构设计上更侧重空气动力学和轻量化,或许在某种程度上牺牲了应急场景下的便利性。
这就不得不提到小米汽车从立项之初就定下的核心定位:性能与性价比。
了解小米汽车的人都知道,SU7系列从研发阶段就明确了两个关键词:“性能对标百万级豪车”和“价格下探到30万级”。
以SU7Ultra为例,其零百加速时间仅2.7秒,这个数据远超同价位的保时捷Taycan(3.2秒),甚至接近法拉利F8(2.9秒),而39.9万的起售价,却只有法拉利F8的1/5。
这种“用平民价格买超跑性能”的设定,确实让小米汽车一经发布就圈粉无数,上市首月订单量就突破5万辆。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高性能背后往往伴随着潜在风险,强动力意味着更高的操控门槛,而轻量化车身在碰撞时对结构强度的要求也更高。
就像历史上著名的保时捷911,曾因“后置引擎+强动力”的设计被称为“寡妇制造机”。
这款车在1960年代推出时,凭借出色的加速性能风靡全球,但由于后置引擎导致车身配重失衡,新手驾驶时很容易出现甩尾、失控,当时相关事故率是普通家用车的3倍。
后来保时捷通过不断优化底盘调校和加入电子稳定系统,才逐渐降低了操控难度,而小米SU7Ultra面临的情况类似:它把本属于百万级豪车的性能,送到了更多普通消费者手中,但这些消费者未必具备驾驭高性能车的经验。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小米SU7系列的保有量已突破30万辆,其中近60%的车主是首次购买高性能车型。
而同期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超跑在中国的保有量总和不足10万辆,且车主中超过80%有5年以上驾驶经验。
这就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反差:小米让更多人接触到了高性能,但也让“性能失控”的风险随之扩大。
此前就有多地曝出小米SU7车主在公共道路上“飙车”的视频,甚至有人在高速上开启“赛道模式”,瞬间加速到200公里/小时,这些行为不仅违法,也放大了高性能车的安全隐患。
这次车门事故暴露的,或许正是对“应急场景”考虑不足的问题,事实上,早在2024年SU7首批交付后,就有车主反馈“电子把手偶尔失灵”,当时小米官方回应称“是软件bug,将通过OTA升级修复”。
但从这次事故来看,单纯的软件修复显然不够,机械应急开关的设计缺陷,不是OTA能解决的,如果小米能在用户反馈初期就重视这个问题,比如调整机械开关的位置、增加外部应急开启标识,或许就能避免这次悲剧。
现在最关心这个问题的,无疑是那些已经下单或正在犹豫的米粉,在小米社区里,有不少用户留言表达担忧:“我本来打算下个月提SU7 Ultra,现在看到车门问题,心里真的没底”“希望官方能尽快出调查结果,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说法”。
也有部分米粉选择理性看待:“性能确实吸引人,但安全才是底线,如果小米能整改到位,我还是愿意等”,这种矛盾的心态,恰恰反映了米粉对小米的信任与期待,大家愿意为“性价比”买单,但绝不愿意为“安全隐患”冒险。
客观来说,小米汽车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它用高性价比打破了“高性能车必贵”的惯例,倒逼其他品牌加速技术下放,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了新能源汽车的进步。
就像当年小米手机颠覆功能机市场一样,小米汽车也在重塑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体系,但“性价比”不能成为安全的挡箭牌,尤其是汽车这种关系到生命安全的产品,任何设计上的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
目前,小米官方尚未就此次事故发布正式调查结论,但已有内部人士透露,公司正在联合第三方机构对车门设计进行重新评估,不排除后续通过召回调整应急开关位置的可能。
对米粉来说,这或许是一个值得期待的信号,如果小米能正视问题并及时整改,不仅能挽回用户信任,也能为行业树立“性能与安全兼顾”的标杆。
无论买什么车,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对消费者而言,选择高性能车型前,要先评估自己的驾驶能力,不要盲目追求“推背感”。
对车企来说,设计产品时不能只盯着“参数好看”,更要考虑实际使用中的安全场景,毕竟,一辆车的价值,从来不是由加速有多快决定的,而是由它能否把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决定的。
希望小米能尽快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也希望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少一些“性能焦虑”,多一些“安全保障”。
相关文章
文 | 锐观经纬编辑 | 锐观经纬2025年10月14日凌晨,成都街头一辆小米SU7 Ultra在超速行驶中撞上其他车辆,随后冲出道路起火。路过的市民...
2025-10-16 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芳)10月15日,2025OPPO开发者大会在深圳召开,大会发布了全新的ColorOS16,并聚焦OPPOAI...
2025-10-16 0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因为在2016年电影市场开始下沉的第二年,被认为是中国脱口秀市场启动的元年。撰文丨任大刚我家附近最近新开了两家影院,加上一家开...
2025-10-16 0
作者|冬梅 采访嘉宾|蔡超,Mobvisita 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架构师 在过去两年,大模型的进步让“智能体”(Agent)的概念逐渐走出实验室,成为产...
2025-10-16 0
能自主学习进化的机器人“理疗师”、全自动制作咖啡的机器人“咖啡师”以及可以精准复现专家手法的机器人“艾灸师”……10月15日,第138届广交会在广州拉...
2025-10-16 0
当数字经济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当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各国的共同愿景,一个关键命题浮出水面:如何让数字时代的“身份互认”不再成为区域合作的“绊脚...
2025-10-16 0
雀巢公司计划裁员16,000人,新任首席执行官Philipp Navratil在上任几周后寻求推动公司加速转型。雀巢公司周四宣布,将在未来两年内裁员约...
2025-10-1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