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国内唯一!金堂这家企业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AI科技 2025年10月17日 16:19 0 admin


国内唯一!金堂这家企业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促进就业的主渠道,也是维护产业链与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基石。近年来,金堂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力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区域内涌现出一批具有广阔前景的企业,它们在细分领域快速成长,成功探索出一条专精特新之路。其中,位于四川金堂经开区(成阿工业园区)淮州智造新谷的成都麦克凯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克凯利”),虽规模不大,却始终聚焦于精密金属管的研发与制造,凭借在 “小管子” 领域的精深钻研,成功撬动了大市场,成为行业中的 “隐形冠军”。


从光源到生命之光:一场技术迁徙的二十年跋涉


走进麦克凯利的显影环品检室,工人们正俯身于显微镜前,精心操作着细如发丝的金属环。这些直径不足1毫米的小环,在放大镜下呈现出精密无瑕的形态。它们是用于介入医疗手术的“显影环”,一旦植入人体,将成为医生在X光下的“眼睛”。


国内唯一!金堂这家企业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这是铂铱显影环,其成分为铂铱合金(铂90%,铱10%),外径在0.2至0.8毫米之间,壁厚最薄可达0.02毫米。它在医疗领域主要用于提供高分辨率影像,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规划,尤其在介入治疗中,能作为远端标记清晰显示病变位置,帮助医生精准操作。旁边是钽显影环,外径范围从0.2毫米到8.0毫米,壁厚同样可薄至0.02毫米。它作为一次性医用材料,广泛应用于血管成形术及其他微创导管手术中,通过X射线显影实现精确定位,确保手术过程准确可靠。”企业负责人张刚指着电脑屏幕上放大数倍的显影环介绍道。谁能想到,这家如今已跻身国内医疗精密器件领域前三的企业,在十八年前还只是一家生产灯丝电极的传统金属加工厂。


2005年,麦克凯利的前身“雷克斯金属”成立,主营光源灯用精密金属管。凭借过硬技术,企业一度占据全国70%—80%的市场份额。然而LED技术的兴起,让传统光源产品遭遇淘汰危机。“我们的产品一夜之间没了市场。”张刚回忆道,生死存亡之际,团队在2010年发现了医疗领域的机遇,“医疗器械同样需要精密金属管,技术是相通的。”


国内唯一!金堂这家企业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这是一次艰难的转型。医疗器件对材料生物相容性、加工精度要求极高,且供应商需在药监局备案,溯源严格,客户更换供应商的门槛很高。然而,正是这种高门槛,一旦突破,便能形成稳固的客户关系,成为麦克凯利的“护城河”。麦克凯利选择了一条大企业不愿涉足、小企业难以突破的路径——高精度贵金属显影环。在这个细分领域,产品需要半自动半人工操作,难以完全机械化,恰为麦克凯利这样技术积淀深厚的“专精特新”企业留下了空间。


2022年,麦克凯利搬迁至金堂并注册新公司——麦克凯利,完成了从传统制造向高端医疗器件的历史性跨越。


两微米的极限:在显微镜下挑战世界精度


在医疗显影环领域站稳脚跟后,麦克凯利将目光投向了更高精度的半导体领域。


国内唯一!金堂这家企业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这将加工成磷青铜管,用于半导体芯⽚测试探针核心零部件(接触探针)。”张刚指着一排看似普通的金属毛细管介绍,经过精益加工,最终形成的磷青铜管内孔精度达到0.002毫米,“两微米。”


两微米是什么概念?它大约只有头发丝直径的三十分之一。要对达到这种精度的产品进行检测,就需要使用价值近千万元的电镜扫描仪,将其放大1000倍来观察。“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能实现这种两微米精度的企业屈指可数。”张刚表示,据自己所知,全球仅有一家日本企业能够达到此精度,这还是对方依靠漫长的技术传承所得,“我们的产品在电镜的千倍审视下同样出色。可以说,我们不仅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更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实现这一顶尖水准的企业。”


国内唯一!金堂这家企业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据张刚介绍,麦克凯利生产的磷青铜管是真正的“金堂研发、金堂制造”。他回忆道,在研发过程中,为了突破技术瓶颈,团队经历了长达三年的艰难攻关,“那段时间,每天不断试错,废弃的微米级金属毛细管几乎堆积如山。”


转折发生在战略投资方的加入。浙江金连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在全球探针零件领域排名第二的企业,对麦克凯利进行了投资入股。张刚坦言,当时签订的投资协议中附带了对赌条款:“若三年内开发不出产品,不仅要全额退还本金,还需支付高额年息。”


在压力与内驱力的双重推动下,麦克凯利团队不到三年就成功突破技术难关。这一突破彻底改变了由日本企业长期主导的行业格局。“过去日本企业交期长达两三个月,并且要求先付款后生产,不管产品质量如何。而我们的出现,促使他们也开始接受换货、退货等客户需求。”张刚说道。


国内唯一!金堂这家企业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技术突破带来的附加值更为惊人。麦克凯利的磷青铜管原料从日本进口,成本约每公斤一百多元,而经过精深加工成为成品后,售价可达每公斤数万元。“我们卖的不是产品,是技术。”张刚的这句话,道出了高端制造业附加值核心从材料成本向技术溢价转移的本质。


记者现场了解到,麦克凯利持续专注于高精度金属毛细管的研发与制造,产品精度可达微米级,尤其擅长磷青铜、钯银、铍铜、钽、铂铱、镍等特种金属材料的加工。这些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能源、医疗、航天、核工业、通讯、光源等行业。为持续提升技术竞争力,公司还设有独立研发部门,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产品与定制化解决方案。


小而美的突围:“专精特新”的生存哲学


在麦克凯利位于恒温车间内的生产线上,数名工人正井然有序地操作着。这个不足30人的团队,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医疗显影环产值已突破千万元,半导体磷青铜管的目标则瞄准了明年的2000万元。这家“小而精”的企业,正以自身实践生动诠释着“专精特新”的内涵。


国内唯一!金堂这家企业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在人才培育方面,麦克凯利与位于金堂的成都国际职教城内的高校展开合作,去年招聘的几名大学生在实习期满后已全部转正。“所有员工都要从基础岗位做起,逐个岗位尝试,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张刚介绍,团队中不乏从业十多年的老师傅,他们的经验传承对企业至关重要。


麦克凯利的生产环节将“精细”发挥到极致。在10万级洁净室内,产品需历经切割、清洗、检验、打包等多道工序,最后还需在干燥柜中静置24小时以消除应力。“外界温度的改变,会影响产品精度。”张刚解释道,“我们必须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温差出现尺寸偏差。”


国内唯一!金堂这家企业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市场拓展方面,麦克凯利也正从过去的“被动等待”转向“主动出击”。“酒香也怕巷子深。”张刚坦言,“以前很多客户我都没见过面,现在我们要组建专业销售团队,并借助网络新媒体等方式主动开拓市场。”


这一转变已初见成效。四川锦江电子医疗器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内诊断医疗领域的领先企业,原本完全依赖进口产品,如今已全部切换为麦克凯利的产品。“前段时间,我们参加了Medtec 2025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才发现原来成都本地就有不少需要我们的客户,他们之前并不清楚成都就有我们这样一家企业能生产自己需要的产品。”更令人振奋的是,一家全球顶尖的医疗巨头也已与麦克凯利接洽,其采购总监计划亲自赴成都考察。“潜在的年采购额预计在6亿元左右。”张刚透露。


政府层面的支持也为麦克凯利注入了强劲信心。金堂经开区园区服务中心主任何勇表示,政府将持续为企业提供参会参展机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并协助争取相关政策与资金扶持。


国内唯一!金堂这家企业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专业,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厂区墙上的这条标语,或许正是麦克凯利最好的注脚。从光源到医疗,从传统制造到半导体核心部件,这家“小巨人”用近二十年的坚守证明:在精密制造的微观世界里,中国力量正悄然改变着全球产业格局。


站在全新的起点上,麦克凯利面前是一条充满希望的赛道——在国内医疗市场替代进口,在国际舞台与世界巨头同台竞技。这条路或许依然漫长,但那些在显微镜下闪耀的精密之环,已然照亮了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的破局之路。


国内唯一!金堂这家企业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记者/ 程洁 裴媛媛(实习)

来源:金堂发布微信公众号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