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在金融领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作为重大科技进步,人工智能推动金融最大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完全可期(图片来源:全球财富管理论坛...
2025-10-18 0
据新华社消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10月18日,香港中文大学发文敬悼杨振宁先生,全文如下:
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杨振宁教授,于2025年10月18日离世,享年103岁。中大师生对杨教授去世感到十分哀伤,并向杨教授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中大校长卢煜明教授表示:“杨教授毕生贡献学术,是世界知名理论物理学大师,无数科学家景仰的泰斗。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位科学巨人,更是一位和中大有深厚渊源的良师。杨振宁教授在物理学领域成就卓越,对中大学术发展贡献良多,对中大师生,特别是年轻后辈关怀备至,总是循循善诱、倾囊相授。杨教授的离去对全球学术界,是无可估量的损失,但他留下的学术宝库,将会继续启迪后人追求理论物理学的真谛。在此悲痛时刻,我们与杨教授家人同心哀悼,并对他的贡献表示衷心敬意。”
杨振宁教授是举世公认的杰出科学家,他与李政道教授因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于1957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开创华人学者获此殊荣的先河。1954年,杨教授和米尔斯共同提出了非交换规范场论(即杨米场论),这项开创性工作奠定了现代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杨教授对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的物理学发展,尤其是粒子和统计物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70年代起,杨教授多次访问中国,为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和中美关系的进展尽一己之力。1997年,杨教授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2003年后定居中国,从此往返于北京和香港之间。
杨教授与中大结缘于上世纪60年代,自1964年应邀为中大演讲后,经常到访中大并担任教研工作,历任荣誉教授、博文讲座教授、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等职,对中大尤其是物理系之科研与教育发展,勋劳卓著。杨教授于1997年获中大颁授荣誉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杨教授将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许多奖项、文章、信札、手稿慷慨捐赠予中大,大学于2002年设立杨振宁学术资料馆收藏这些珍品。中大亦已将馆内藏品数码化,建立杨振宁学术资料馆在线系统(http://cnyangarchive.cuhk.edu.hk/),开放予公众、学者及研究人员浏览。
自诺贝尔奖后,杨教授的研究屡获荣誉,包括润福德奖(1980)、奥本海默纪念奖(1981)、美国国家科学奖(1986)、富兰克林奖(1993)、鲍尔奖(1994)、爱因斯坦奖(1995)、俄国波哥柳波夫奖(1996)、昂萨格奖(1999)、教皇学术奖(2000)、费萨尔国王国际科学奖(2001)、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06),以及求是终身成就奖(2019)等。
(极目新闻)
相关文章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在金融领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作为重大科技进步,人工智能推动金融最大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完全可期(图片来源:全球财富管理论坛...
2025-10-18 0
据新华社消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
2025-10-18 0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文 |昕昕前言现在的人形机器人堪比科技圈“流量明星”,优...
2025-10-18 0
18年前乔布斯拿出没键盘的iPhone时,没人想到会改写手机行业。现在手机行业又到了拐点,大家换手机的周期都拉到43个月了,以前厂商加存储、做薄机身这...
2025-10-18 0
10月17日,2025中国电商主播大赛・内外贸一体化赛道(福建赛区)决赛暨电商资源对接会在莆田举行。本次大赛聚焦人才与资源双向赋能,为福建内外贸一体化...
2025-10-18 0
IT之家 10 月 18 日消息,山灵现已在海外市场推出 EC Zero AKM 便携式 CD 播放器,相比已经上市的 EC Zero T 去除了电子...
2025-10-18 0
人工智能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关于模型能力边界的根本性反思。来自阿联酋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学和保加利亚INSAIT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不...
2025-10-18 0
在AI领域,生成式模型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化。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联合创立的WorldLabs公司,最近推出了一个名为RTFM(Real-TimeFram...
2025-10-1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