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火箭式水下系统将波浪能转化为电力,通过干式测试

AI科技 2025年10月21日 14:43 0 aa

该装置拟于2026年在北海首次投用。

火箭式水下系统将波浪能转化为电力,通过干式测试

荷兰能源公司近日成功完成其创新型水下波浪能转换装置的干式测试。该设备通过将海浪压力变化转化为电能,用于生产可再生能源。

总部位于阿尔克马尔的Symphony Wave Power公司宣布,其新型波浪能转换装置已通过关键阶段的干式测试,证明其具备于2026年投入实际海洋运行的条件。

这款新系统属于点吸收式装置,能以高效方式捕获周围波浪的运动。通过响应来自各个方向的波浪运动,它可将大量海洋能量转化为可用电力。

公司指出:“最初仅存于纸面的设计,如今已名副其实地动了起来。此次干式测试是我们迈向2026年海上部署路线图上的重要里程碑。”

化波涛为能源

该公司表示,与可见的海面浮标或大型漂浮结构不同,此系统完全浸没于海面之下,在持续收集波浪能的同时保持隐蔽状态。

每个单元含两大核心组件:固定于海床的中央核心柱,以及与波浪同步垂直运动的浮体外壳。二者之间通过填充液体与空气的柔性橡胶膜连接。

Symphony Wave Power说明,当波浪经过时,压力变化会推动浮体上下运动,迫使液体驱动双向涡轮并带动发电机发电。

公司透露,该技术可产生稳定清洁的电力,直接输送至水下直流电网。据称,其效率较传统非谐振设计提升高达五倍。

这一成果得益于系统内部的精确调谐 —— 通过调整“弹簧”机构使其固有频率与波浪节奏匹配。谐振效应让系统能与波浪协同运动,最大化能量转换效率。

潮汐测试验证

企业强调该技术兼具简洁性与可持续性。每个装置结构紧凑,仅有两个关键运动部件,且采用可回收材料制造。

安装过程成本低、影响小,仅需小型多用途船只且对海床干扰极小。投入运行后,系统可连续工作多年且几乎无需维护,有望显著降低长期成本与环境足迹。

Symphony Wave Power透露,最多可水下连接60个单元组成发电集群,装机容量达6兆瓦,能为偏远岛屿、海上平台或沿海能源网络供电。

火箭式水下系统将波浪能转化为电力,通过干式测试

公司在声明中强调:“对海上产业而言,这再次表明获取清洁自主海洋能源已触手可及。”

今年11月,企业将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2025海上能源展览与会议(OEEC)上分享进展,届时或披露更多关于后续海上试验的细节。

此外,公司已与荷兰最大私营勘探生产运营商ONE-Dyas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在荷兰北海海域的海上测试计划。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