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30日 23:15 0 admin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聊起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绕不开张汝京这个名字。

这位被称作“中国半导体之父”的老人,一辈子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宣言,却用半生漂泊与坚定抉择,在海峡两岸划出了一条沉甸甸的报国轨迹。

他的故事里没有捷径,没有投机,只有一份藏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和在技术封锁、利益博弈中从未动摇的赤子之心,这正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中,最值得回望与铭记的行业精神。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初心萌芽

张汝京小时候跟着父母迁居台湾,成长过程中一直听着长辈的爱国教诲。

他的父亲是抗战时期的炼钢专家,曾为国家军工事业四处奔走;母亲原本有留美的机会,最终选择留在国内投身国防建设,始终提醒他不能忘记自己的根。

这些成长经历,让他心里早早埋下了对大陆的牵挂。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后来,张汝京远赴美国深造,毕业后进入全球芯片巨头德州仪器工作。

在这家诞生了世界第一块集成电路的公司里,他从普通工程师一步步做到核心高管,跟着行业顶尖人物深耕技术,还辗转多个国家,主持或参与了十座晶圆厂的建设,成了业内公认的 “建厂高手”。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在国外的日子里,他拿着丰厚的薪资,拥有令人羡慕的职位,但心里始终有空缺,总想着能为大陆的芯片产业做些什么。

深知芯片产业离不开专业人才,张汝京早早就开始悄悄布局。一次公司计划在台湾建厂,他想趁机招募一批大陆工程师培养,可惜没能实现。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之后筹备新加坡工厂时,他反复与当地政府沟通协商,终于获准招募三百名大陆员工。

这些员工被安排到各个关键岗位,从技术操作到生产管理,他都亲自指导,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出去,让这三百人慢慢成长为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日后大陆芯片产业储备了宝贵的力量。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关键抉择

多年的技术沉淀与人才培育,让张汝京的报国之路有了坚实基础,而一场重要的交流,让他的抉择变得更加清晰。他的第一次重大抉择,是放弃德州仪器的优厚待遇。

当时大陆电子工业部代表团访问德州仪器,双方就芯片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之后他收到了到大陆参与芯片项目的邀请。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彼时他正在负责一个重要的海外工厂建设项目,无法立刻动身,便承诺项目结束后一定回来。任务一完成,他就毫不犹豫地递交了辞呈。

公司为了挽留他,开出了升职加薪的优厚条件,甚至提出了强硬的挽留措施,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最终干净利落地离开,没带走任何技术资料,只带走了自己积累多年的行业经验和笔记。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离开德州仪器后,张汝京接手了无锡一个进度严重滞后的晶圆生产线项目。

他带着团队驻扎在工厂,从技术改造到生产流程优化亲力亲为,仅用半年时间就突破了关键技术难关,让停滞的项目重新运转起来。

由于当时两岸技术转移存在限制,他只能暂时返回台湾,出任世大半导体总经理。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在他的带领下,这家成立时间不长的公司发展迅速,两年内就实现盈利,产能达到了行业龙头台积电的三分之一。

后来台积电提出高价收购世大,他唯一的条件是希望收购后能在大陆建第三家工厂,可惜这个想法最终没能实现。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看着两岸技术交流的限制没有松动的迹象,他再次做出抉择,毅然辞去职务,放弃了原本属于他的、足以保障后半辈子衣食无忧的巨额股票。

第三次抉择,是在上海张江创立中芯国际。这个决定一出,立刻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专业人才。

三百多位台湾工程师、一百多位欧美专家主动前来投奔,他们中有人卖掉了美国的房产,有人自愿降薪一半,只为跟着张汝京一起实现 “中国芯” 的梦想。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与此同时,罚单也接踵而至,前后累计被罚款一千五百万新台币,最终他的台湾户籍也被注销。

面对这些阻碍,他没有丝毫退缩,一门心思扑在中芯国际的建设上,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技术突破和产能提升上。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实干破局

中芯国际刚成立时,大陆的芯片产业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不仅面临国际设备禁运的难题,还极度缺乏专业人才,再加上当时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的思潮盛行,创业之路布满荆棘。

张汝京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突围之路。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他深谙行业发展规律,知道越是行业低迷期,越是扩张的好时机。

全球芯片行业陷入低谷时,很多同行都在收缩战线、削减开支,他却反其道而行之,趁机低价收购了大量二手设备,还买下了摩托罗拉在天津的工厂,用最低的成本快速搭建起产能基础。

这种 “逆周期扩张” 的做法,让中芯国际在行业复苏时抢占了先机。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为了控制成本,张汝京带头过起了节俭的日子。

工厂建设初期,他没有租昂贵的办公室,而是在工地旁搭了一间铁皮屋作为临时办公点,等工厂建成后,铁皮屋又改成了仓库继续使用;日常通勤他要么坐地铁,要么开着一辆小排量的经济型轿车,后来换掉老旧的桑塔纳后,也依旧选择性价比高的普通车型;商务出行不管距离多远,他都坚持坐经济舱,只为节省开支。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在他的带动下,公司上下形成了节俭的风气,员工们还调侃公司的英文缩写是 “省钱我能行” 的谐音。

但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上,张汝京却毫不吝啬。

他推动中芯国际与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多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学校设立相关专业,把企业的技术需求融入教学内容,还把高校学生请到工厂实习,让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手把手带教。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他还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培训体系,从基础操作到核心技术,一步步培养本土工程师,慢慢搭建起大陆自己的半导体人才梯队。

成立几年后,中芯国际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成了内地第一条先进的 12 英寸晶圆生产线,技术水平紧跟国际步伐。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公司的营收也飞速增长,很快就拿下了东芝、高通等国际大客户的订单,成长为世界排名前列的芯片制造商,还成功登陆了国际股市。

结语

即便后来因为专利诉讼离开了中芯国际,张汝京也没有停下脚步。

他始终盯着大陆半导体产业的短板,秉持着 “哪里缺什么,就做什么” 的信念,继续深耕。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他发现大陆在硅片这种芯片基础材料上存在短板,就立刻创办了新昇半导体,专门攻关这一技术难题,最终成功实现突破,填补了产业空白。

七十岁高龄时,他又牵头成立了青岛芯恩,聚焦高端芯片制造,业务涵盖芯片设计、制造与封测等多个领域。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这家公司成为当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弥补了区域集成电路产业的空白。

直到现在,他依然保持着之前的工作节奏,经常出现在工厂一线,和技术团队一起攻克难题,践行着 “大陆缺什么,我就做什么” 的承诺。

如今的大陆半导体产业,早已摆脱了当年一穷二白的困境,中芯国际也成长为中国企业五百强之一。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张汝京用半生的实干和坚守,为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

他的故事里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从早年的人才储备到后来的产业搭建,再到持续的技术攻关,每一件事都做得扎实而坚定。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