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准备IPO的Canva,正在全面押注AI

今日快讯 2025年11月01日 02:00 1 admin

十月最后一天,当硅谷的科技公司们还在消化季度财报时,澳大利亚设计软件巨头 Canva 在旧金山的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系列重要产品和举措。


这家估值高达 420 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宣布推出自己训练的基础模型,并将此前收购的专业设计工具 Affinity 永久免费开放给所有用户。这一系列动作的时机耐人寻味,就在两个月前,Canva 刚刚完成了一轮员工股票出售,市场普遍预期这家公司将在 2026 年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准备IPO的Canva,正在全面押注AI

(来源:Canva)


Canva 推出的基础模型跟市面上那些 AI 图像生成工具不太一样。目前 Midjourney、Nano Banana、GPT 等这些工具所生成的大都是无法编辑的平面图像,哪怕生成图像后可以通过进一步的交互再进行调整,但可编辑性依旧不如传统的图像编辑工具。而 Canva 此次发布的模型能够输出带有可编辑图层和对象的完整设计文件,里面的文字、图片、背景都是独立可调整的设计元素,不是扁平的 JPEG。


Canva 全球产品负责人 Robert Kawalsky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说,传统 AI 工具强迫用户通过反复修改提示词来达到完美效果,但对于视觉创作这种需要精细调整的工作来说,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人们真正需要的是用 AI 快速生成一个起点,然后自己动手进行细节打磨。


这个模型的核心能力体现在一个名为“Ask @Canva”的新功能上。它像是嵌入在设计界面每个角落的智能助手,用户选中页面上的任何元素,如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一个背景色都会弹出这个选项。点击后,你可以用自然语言告诉它你想要什么改变,AI 就会立即完成修改。


在演示中,Canva 联合创始人 Cameron Adams 让系统把一片披萨“漂浮在太空中”,几秒钟后,披萨真的出现在了星空背景里,而且这个新图像仍然是可以继续编辑的分层设计。有意思的是,Ask @Canva 不仅能修改单个元素,还能对整个设计提出建议。当 Adams 询问页面哪里可以改进时,Adams 问页面哪里可以改进,AI 指出了左右两侧对比度不协调的问题。


这种将 AI 深度嵌入工作流程的做法,背后是 Canva 对自己定位的重新思考。此前,Canva 在公告中将自己描述为“创意操作系统”(Creative Operating System),而不仅仅是一个设计工具。


在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 Visual Suite 2.0 中,Canva 已经实现了让用户在同一个画布上无缝切换项目形态:一份演示文稿可以一键转换成网站,社交媒体图片可以重新排版为海报,所有内容都在统一界面中流转。现在,AI 成为了这个操作系统的中枢神经,连接起平台上的所有工具和素材。


Cameron Adams 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并不是所有用户都习惯从一个空白页面开始用 AI 创作。很多人更喜欢从 Canva 庞大的模板库中找到一个接近自己设想的起点,然后再进行调整,Ask @Canva 恰好就是为这类用户而服务。


与这些 AI 功能一同发布的,还有一系列扩展 Canva 平台边界的新产品。公司推出了表单创建功能,直接对标 Google Forms;新增了电子邮件设计工具,帮助企业制作符合品牌风格的营销邮件;还有一个名为 Canva Grow 的营销平台,整合了今年早些时候收购的广告分析公司 MagicBrief,让营销人员可以在 Canva 内完成从素材创作到效果追踪再到广告投放的全流程。


最让人意外的是,Canva 宣布将去年收购的专业设计套件 Affinity 永久免费开放,并将其与 Canva 主平台深度整合,设计师可以在 Affinity 中创建矢量图形或进行像素级编辑,然后无缝导入 Canva 继续工作。



准备IPO的Canva,正在全面押注AI

图丨Affinity Designer、Photo 和 Publisher 现在是一个一体化平台(来源:Canva)


把 Affinity 免费化的决策显然剑指 Adobe。Affinity 原本就是 Adobe Creative Cloud 的平价替代品,主要面向专业设计师。现在 Canva 将其免费开放并与自己的 AI 能力打通,无疑是奔着 Adobe 的核心用户群体而来。


要知道,Adobe 的 Creative Cloud 订阅费用动辄每年数百美元,而 Canva Pro 只需要 120 美元。根据彭博社和 IDC 的数据,Adobe 占据全球创意设计软件市场约 70% 的份额,Canva 只有 4% 左右。不过数字不能完全反映竞争态势的变化。


Canva 在今年 8 月完成的员工股票出售中估值达到 420 亿美元,月活跃用户超过 2.4 亿,年化收入约 30 亿美元。这家公司自 2017 年以来一直保持盈利,这在烧钱惯了的科技初创企业中相当罕见。去年 11 月,Canva 聘请了曾帮助 Zoom 成功上市的 Kelly Steckelberg 担任首席财务官,市场将此解读为 IPO 准备进入实质阶段的信号。


另一个重要的参照系来自 Canva 的竞争对手 Figma。这家专注于界面设计的公司在两个月前成功上市,首日市值达到 479 亿美元,股价从 33 美元的发行价飙升了 250%。Figma 的成功让资本市场对设计软件类公司的兴趣重新燃起,也给 Canva 的估值预期提供了新的锚点。


但 Canva 面临的挑战远比 Figma 复杂。Figma 的战场主要在专业设计师圈层,而 Canva 从一开始就试图服务所有人——从需要制作婚礼请柬的普通人,到管理品牌资产的大企业市场部。根据 SaaStr 的分析,Canva 目前的年度经常性收入约为 30 亿美元,是 Figma 上市时的 3.7 倍。这种规模优势是一把双刃剑:它证明了 Canva 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但也意味着公司必须同时应对来自消费端和企业端的多重竞争压力。



准备IPO的Canva,正在全面押注AI

图丨 Canva 和 Figma 的年经常性收入(来源:SaaStr)


在消费市场,Canva 的主要对手是 Adobe Express 和微软 Designer 这类互联网巨头推出的简化版设计工具。Adobe 作为创意软件领域的老牌巨头,正在通过 Creative Cloud Express 和 AI 驱动工具发起反击。其将 Express 定位为其生态系统的入口,希望用免费或低价吸引用户,再逐步转化为 Creative Cloud 的高价订阅者。


不过,也有消息称有 Adobe 内部人士认为公司已经错过了遏制 Canva 的最佳窗口期。在 2021 年之前,Adobe 并未将 Canva 视为核心威胁,因为后者主要服务消费者市场,不影响 Adobe 的专业用户基本盘。但当 Canva 开始向中小企业和中端市场渗透,抢走一些原本属于 Adobe 的创意专业人士用户时,竞争态势已经发生质变。


企业市场的争夺更为激烈。Canva 声称 95% 的财富 500 强公司都在使用其服务,超过 1000 人的大型企业中有 13.5 万个团队在使用 Canva,这个数字在过去一年几乎翻了一倍。但企业客户对设计工具的需求远比个人用户复杂——他们要求精细的权限控制、审批流程管理、品牌一致性保证和与现有 IT 系统的集成能力。


Adobe 在这些领域积累了数十年经验,其 Creative Cloud 已经深深嵌入大型企业的工作流程,微软和 Google 也在虎视眈眈。


AI 技术的爆发给这场竞争增添了新的变数。Adobe 今年推出了 AI Foundry 服务,专门为大品牌定制专属的 AI 模型。这些模型基于客户自己的品牌资产和设计规范训练,能够生成完全符合品牌调性的营销素材,并直接嵌入 Photoshop、Illustrator 等 Adobe 工具的工作流程中。这种企业级 AI 服务的门槛极高, 需要大量计算资源、数据工程能力和客户服务团队,Adobe 依靠多年积累的企业关系和技术栈优势建立起了新的护城河。


相比之下,Canva 的基础模型更像是一个通用解决方案,虽然能服务海量个人和中小企业用户,但在大型企业的深度定制需求面前可能力有不逮。


不过,Canva 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Canva 平台拥有超过 60 万个模板和 1.41 亿个素材(包括图片、视频、图形和音频元素)。这个庞大的内容库是 Canva 训练自己 AI 模型的主要资源,也是 Adobe 难以在短期内复制的资产。更重要的是用户心智。对于那些从未接受过专业设计训练的人来说,Adobe 的产品即便加入了 AI 辅助,学习难度依然不小。


Canva 创始人 Melanie Perkins 在一次采访中谈到公司愿景时说,随着信息越来越容易获取,我们正在从“信息时代”进入“想象力时代”,创造力的重要性前所未有。这种将设计民主化的理念,与 Adobe 坚守专业高地的策略形成了较大差异。



准备IPO的Canva,正在全面押注AI

图丨Melanie Perkins(来源:Wikipedia)


目前,外界推测 Canva 的 IPO 至少还需要大半年的时间,因为公司很少在员工股票出售后立即进行 IPO。不过从 Figma 的成功来看,资本市场对设计工具类公司确实有强烈兴趣,而 Canva 的规模和盈利能力远超 Figma 上市时的水平,这让一些投资者对其 IPO 表现相当乐观。


此次发布会上展示的 AI 能力,也是 Canva 为 IPO 路演准备的核心故事。在生成式 AI 席卷全球的 2025 年,一家没有 AI 叙事的科技公司很难在资本市场讲出高估值。Canva 需要向投资者证明,它不仅仅是一个模板库加简单编辑器的组合,而是一个能够持续进化的 AI 驱动平台。这个平台的护城河不在于某项技术的领先性,而在于 2.4 亿用户在平台上沉淀的使用习惯、创作数据和社交网络效应,毕竟 AI 模型迭代迅速,技术优势转瞬即逝。


从这个角度看,将 Affinity 免费化的决策就不难理解了。Canva 需要向专业设计师群体证明,自己不仅是业余爱好者的玩具,也能满足专业创作的需求。一旦专业设计师开始将 Affinity 和 Canva 结合使用,他们积累的技能和工作流程就会形成转换成本,让他们难以轻易切换到竞品。


同时,免费的 Affinity 也能帮助 Canva 吸引更多高价值的企业客户——这些客户往往既需要专业工具进行精细创作,又需要协作平台让整个团队共享设计资产。


当然,把昂贵的专业软件免费开放也意味着放弃直接的软件授权收入。但 Canva 的商业模式本就不依赖于卖软件授权,而是订阅服务和企业级功能增值。根据 SmartCompany 的报道,Canva 目前的月活跃用户已达 2.6 亿,其中付费用户占比不到 10%。未来的增长空间在于将更多免费用户转化为付费订阅者,以及提高企业客户的客单价。


AI 功能恰好是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利器:个人用户可能会为了使用更强大的 AI 生成能力而升级订阅,企业客户则需要定制化的 AI 模型和更高的使用配额。


不过,AI 赋能的设计平台竞争才刚开始。微软正在将 Copilot AI 助手整合进 Office 全家桶,未来 PowerPoint 可能会内置强大的设计生成能力。Google 也在 Workspace 中加入越来越多 AI 功能。这些科技巨头有海量用户和深厚技术积累,一旦认真投入设计软件领域,Canva 面临的压力会更大。


而 Adobe 虽然在产品易用性上落后,但在专业创意领域的品牌号召力和生态系统粘性仍然强大。在 Figma 已经证明资本市场对设计软件赛道的热情之后,Canva 需要讲述一个更宏大的故事。


这个故事能否打动资本市场,给出怎样的估值溢价,或许要等到真正敲钟的那一刻才能揭晓。但至少从技术准备的角度看,Canva 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剩下的,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在聚光灯下完成这场转身。


参考资料:

1.https://techcrunch.com/2025/10/30/canva-launches-its-own-design-model-adds-new-ai-features-to-the-platform/

2.https://www.saastr.com/after-figmas-massive-ipo-could-canva-ipo-at-200-billion/

3.https://fortune.com/2025/08/22/canva-billionaire-founders-minting-overnight-millionaires-employee-share-sale/

4.


运营/排版:何晨龙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