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11月6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GE医疗与阿里巴巴达摩院正式签署合作框架意向书。双方有意将达摩院首创的“一扫多查”医疗...
2025-11-06 0
说起中国半导体这块儿,总绕不开“卡脖子”这个词儿。尤其是核心设备,光刻机什么的,动不动就成国际博弈的焦点。
2023年前台积电高管杨光磊一开口,直戳要害:“中国之所以遇到卡脖子,是因为设备不咋赚钱,之前没人做。”
杨光磊那句话,核心戳在设备上。半导体产业链,长着呢,上游设计、中游制造、下游封装测试。制造环节,晶圆厂靠卖芯片赚钱,但设备供应商呢?
光刻机这玩意儿,ASML一家独大,为什么?因为它不赚钱,或者说,赚钱太慢。光刻机是芯片图案的“打印机”,一台EUV机卖一亿多美元,但研发周期长,20年起步。
ASML从1984年搞起,到2010年才出第一台商用EUV,花了上百亿欧元。谁敢轻易跟?杨光磊在台积电时,就见过这门槛。台积电每年设备采购上百亿,但自己不造机,因为回报率低,10%都不到。
设备不赚钱的道理,简单说,市场小、风险高。全球晶圆厂就那么几十家,需求集中,但更新慢,一套设备用十年。加上技术迭代快,上一代机卖不动,新一代又砸钱研发。尼康、佳能早年也玩光刻,1980年代日本牛,但后来退出深紫外,转去其他光学。
日本企业算盘打得精,设备利润薄,不如做面板赚钱。2023年杨光磊论坛上提这点,说大陆早期也试过,1980年代上海光机所搞出原型,精度中规中矩,但没续上。为什么?资金链断,市场没养活。
再看全球格局,美国应用材料、科林研发干蚀刻、沉积机,赚得盆满钵满,因为这些设备通用性强,晶圆厂离不开。光刻不同,精度要求变态,一丝偏差全废。ASML的股东是英特尔、三星、台积电,他们投钱换技术,这模式大陆学不来。
1990年代,联想试过半导体设备,深圳建厂,但很快就转电脑组装。为什么?设备线投入大,回报五年见效,企业老板看报表,摇头走人。补贴来了,也没顶住。2000年代初,大陆“909工程”推光刻,投了几亿,但项目散沙,部分单位领钱搞表面,成果转化率低。
设备市场的冷门,还在于生态闭环。ASML不光卖机,还卖光源、掩膜,卡住全链。杨光磊在中芯时,见过采购报告,一台机外加维护费,占预算三成。
2023年,美国禁售EUV到大陆,中芯只能用DUV凑合,7纳米以下卡壳。这不是技术差,是商业逻辑。设备商要活,得有专利壁垒,ASML有上万项专利,起诉谁谁怂。杨光磊退中芯后,2022年论文里提过,建议大陆从辅助设备切入,比如光刻胶涂布机,门槛低点,先攒钱。
说到底,设备不赚钱,是因为它是基础设施,晶圆厂赚钱,它喝汤。台积电2024年毛利50%,但设备供应商呢?ASML2023年营收200亿欧元,利润率35%,但研发占20%。
大陆上海微电子,2010年出第一台90纳米机,到2024年28纳米ArF,步子稳但慢。杨光磊的话,点出这痛:没人做,就卡脖子。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超1000亿美元,但光刻只占10%,还被垄断。想破局,得认清这赚钱难的现实,别指望速成。
中国半导体设备这路,走得磕磕绊绊,杨光磊的话像一面镜子。1980年代,上海光机所带头,搞出分辨率2微米的步进机,那时候ASML还没EUV雏形。但项目到1990年代初,资金跟不上,团队散了。为什么?计划经济转市场,补贴不稳,企业不愿接棒。
2005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纲要”后,资金进账,但监督松,部分公司领钱买进口二手机,报项目草草收场。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笔投钱,达3000亿,但设备领域摊薄,设计端吃肉,制造设备喝汤。
弯路多在短期行为。华为海思牛,但设备靠外购。2018年美国禁令后,中兴差点倒,醒了全行业。杨光磊2019年进中芯,正好赶上这波。他帮审的预算,多去设备国产化,但效果慢。2020年,中芯14纳米投产,用的是进口DUV,国产率低。
补贴多,但分配散,中小企业领小单,大单给国企,效率低。杨光磊退中芯时,留下的建议是建生态,别单打独斗。2021年禁令升级,设备进口卡死,上海微电子加速,2022年出浸没式DUV,精度追上尼康老款。
教训一,补贴得有条件。欧洲的IMEC模式,公私合作,ASML从中受益。大陆学着点,2023年“十四五”规划强调设备专项,投向长效研发。
过去,骗补案曝光过,某企业虚报测试数据,领千万后跑路。杨光磊的话就说这事儿:钱砸下去,没人正经干,活该卡脖子。2024年,国产设备市场份额升到20%,中低端稳了。高精端还差,EUV光源卡在激光plasma这块,德国泽尼特垄断。
另一个弯路,是忽略市场导向。设备不赚钱,企业自然不碰。联想1990年代的例子,杨光磊提过,他们建深圳厂,试产晶圆,但成本高,毛利负,转去PC。类似,长江存储搞3D NAND,设备自研,但靠国家队撑。2023年,杨光磊言论后,行业自省多。
2024年华为推麒麟芯片,用国产28纳米,良率上去了。补贴从“撒胡椒面”变“精准滴灌”,2025年基金二期,重点设备占40%。教训二,长投机制缺位。ASML有政府背书,荷兰补贴上亿欧元。大陆现在补这课,地方基金跟进,上海、深圳各出百亿。
这些纠葛,说白了是成长痛。中国从无到有,2010年设备国产率5%,2024年25%。杨弯路不可怕,关键别重蹈。补贴是药,但得治本,别养懒汉。
2025年看,中国半导体设备正加速破冰。2023年下半年,上海微电子交付28纳米机给中芯,首批20台,运行稳定。2024年,ArF浸没机量产,效率追平国际中游。
这步来得及时,美国禁令虽严,但逼出内生动力。产业链补短,2025年上半年,国产光刻胶市占升30%,材料端从日本进口减半。长江存储用上国产蚀刻机,3D NAND良率破95%。
转折点在生态建构。过去单兵作战,现在联盟多。华为、中芯、华虹组“设备联盟”,共享专利。2024年5月,Hyperion激光系统测试,功率达250瓦,EUV预研用。2025年9月,7纳米DUV多重曝光实现,国产机参与,成本降20%。稳供应链,关键在人才。
国际上,2024年美国芯片法投520亿,建厂,但供应链回流慢。中国反制,2025年出口管制松高端材料,换取合作。破局现实路径,一是并购海外资产。2024年,大陆基金买以色列设备公司股份,拿技术。二是开源协作。RISC-V联盟扩,设备接口统一,降门槛。
相关文章
36氪获悉,11月6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GE医疗与阿里巴巴达摩院正式签署合作框架意向书。双方有意将达摩院首创的“一扫多查”医疗...
2025-11-06 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从帮助人们轻松行走甚至登山的外骨骼机器人,到提高残障人士生活质量的智能...
2025-11-06 0
说起中国半导体这块儿,总绕不开“卡脖子”这个词儿。尤其是核心设备,光刻机什么的,动不动就成国际博弈的焦点。2023年前台积电高管杨光磊一开口,直戳要害...
2025-11-06 3
随着洗衣机产品形态和功能的不断演进,多筒(桶)结构、轻洗涤程序、护色功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为覆盖更多产品功能和满足消费需求,GB/T 4288-202...
2025-11-06 3
最近几年,半导体行业闹得沸沸扬扬,尤其是光刻机这块。西方那些大厂,特别是荷兰的ASML,本来靠着卖设备给中国赚得盆满钵满,结果现在工厂里机器闲着没事干...
2025-11-06 3
当下生鲜行业深陷 多重困境,其中影响最严重的包含流通环节多,导致损耗率居高不下,行业平均损耗甚至能达到20%,给本来就低毛利的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还有...
2025-11-06 3
【CNMO科技消息】据CNMO了解,日本权威调研机构MMD实验室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国安卓智能手机市场的品牌格局在一年内发生了显著变化。谷歌Pixel手...
2025-11-06 3
今天给各位分享微乐家乡麻将为什么我一直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微乐家乡麻将为什么别人总赢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
2025-11-06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