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终结直播电商乱象,京东带了个好头

今日快讯 2025年11月10日 07:20 0 aa
终结直播电商乱象,京东带了个好头

直播电商行业,正迎来一场静水深流的变局。

“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显示,2024年直播电商交易规模达到53256亿元,同比增长8.31%,增速明显下滑。2024年直播电商用户人均年消费额为8589元,同比下降0.82%,首次迎来负增长。

数字背后,是一个时代的转向:当流量红利见顶,消费者的选择正从“冲动跟风”回归“理性判断”。而曾经风头无两的网红带货模式,也因其品控失守、信任透支的结构性短板,步入反思与重构的深水区。

终结直播电商乱象,京东带了个好头

流量狂欢的终结:一场没有赢家的“囚徒困境”

前两年,直播电商高速发展,催生了东方甄选、李佳琦等“超头”(超级头部)直播间,年均带货上百亿,但高速发展背后,“翻车”事件从未间断。

今年双十一,乱象尤为集中:胡可直播间销售的“雅诗兰黛”白金黑钻正装面霜仅剩9个月使用期限;李佳琦直播间销售的“飞利浦电动牙刷7系”组合套装黑色款为2023年生产,深陷“清库存”争议。

为应对居高不下的退货率,部分服饰直播间通过加装超大吊牌变相阻碍退货,引发消费者集中投诉。

终结直播电商乱象,京东带了个好头

图片来源:网络

高退货率不仅伤害用户体验,更催生黑灰产链条,衍生出网购退款理赔类骗局。近期,央视报道,有消费者因直播间下单后参与“退货加群”,陷入刷单骗局,被骗5万元。

中消协在《2024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中提到,当前直播行业从业人员鱼龙混杂,大量网红和小型商家缺乏运营、品控、售后的相关经验,甚至抱着赚一笔就走的想法。“8块8的虫草内裤直播间卖了250万元”“4个直播间买11块和田玉7件是假货”“团伙直播间卖假鞋封一个就再开一个”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屡上热搜。

短期逐利终会反噬,信任才是商业世界最昂贵的资产。商家亏损、消费者拿到劣质商品、网红口碑塌方、平台陷入内卷,各方皆受其害,直播电商行业深陷信任危机之中。

当信任成为稀缺品,重建信任就成了最大的商机。

终结直播电商乱象,京东带了个好头

拒绝低价劣质怪圈,京东下出关键一子

传统直播电商的高退货率已是行业顽疾。艾瑞咨询数据显示,电商退货率在过去五年中逐年上升,双十一是明显的起跳节点。直播电商整体退货率更是居高不下,中研普华数据显示2025年维持在35%-45%,显著高于其他形态电商的10%-15%;细分品类中,36氪研究院指出服饰领域退货率50%-60%,网经社更是提到截至2024年四季度,女装直播退货率超80%,成为重灾区。

信任,本是电商世界的基石。得信任者生,失信任者亡。

当行业陷入低水平竞争,京东以“采销直播”模式,带来一种新的可能:从追逐“台前”的流量,回归深耕“幕后”的供应链。

终结直播电商乱象,京东带了个好头

与传统超头主播的“佣金+坑位费”模式不同,京东采销直播以“零渠道成本”,大幅压缩渠道中间成本,将让利直接导向消费者。这套从“人(专业采销)、货(严选品控)、模式(零中间成本)”出发的升级,已经产生市场认可的成果。

最新数据表明,今年1-8月,京东采销直播退货率远低于同行,受访京东商家超半数退货率低于10%,在该区间中位列第一,超过75%的受访商家退货率低于20%。

低退货率,是这个时代对好直播最硬核的褒奖。京东采销直播正在重新定义直播电商的行业标准。

终结直播电商乱象,京东带了个好头

不靠网红靠内功:从供应链里“抠”出真效率

或许有人会问:在众多“专业”翻车的案例面前,京东采销直播的“专业性”底气何在?

其一,源于“人”的专业积淀。京东采销团队成员多为行业资深从业者,具备多年垂直领域经验,对供应链、品类趋势与用户需求的洞察,甚至比部分品牌方更为深入。这种基于实战的专业判断力,是普通带货主播难以比拟的。

其二,更在于系统化的品控体系。仅京东内部制定的商品质量考核标准、抽检规范、质量管理规则等相关制度就近600条,每一件进入采销直播间的商品,都需经过严格筛选和多重质检,确保符合高标准要求。

京东不光确保进入直播间的货品是平价好货,也有能力确保消费者到手的产品货真价实,这背后正在于京东有一条能同时实现“高品质、低价格、低退货”的超级供应链。

终结直播电商乱象,京东带了个好头

近期,京东采销直播推出的“全网直播比价,万元悬赏”活动,引发了广泛行业关注。只要网友发现同样产品在别的平台销售的价格低于京东,京东就直接奖励100万京豆(约等于1万元人民币)。

一位网友在京东家电家居采销直播间连麦,说某款破壁机在别的平台官方店售价比京东官方旗舰店便宜了7毛钱,京东采销人员核实后,100万京豆当场到账,点燃全网比价热潮。

真正的供应链,不是成本的转移,而是价值的重塑。“全网直播比价,万元悬赏”,京东比的不只是价格,更是供应链的深度。

好的供应链,需能让高标准看得见,把信任摆上台面。让好产品被看见、被验证,是对产品品质的最大尊重。

以退货率最高服饰品类为例。根据经济观察报《双11消费调研报告》,近两年,在服饰消费上,不少消费者已形成“懂成分、看参数、选面料”的决策习惯,但 “参数认知”与“货真价实”之间仍缺靠谱平台衔接。

针对消费者“参数消费”的痛点,京东服饰上线京东JD FASHION频道。京东JD Fashion的打标机制,设立了严格的品质门槛。平台从数万品牌中筛选出“面料优、设计百搭、性价比高”的单品,为消费者“闭眼买”奠定信任基础。

终结直播电商乱象,京东带了个好头

在京东JD Fashion打标机制的推动下,坦博尔、全棉时代、波司登等一批注重产品品质的服饰品牌,实现了声量与销量的双重提升。

根据今年京东11.11战报,拥有JD FASHION标识的羽绒服、棉家居服、羊毛羊绒、冲锋衣等商品成交额环比增长288%,同时也带动保暖服饰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258%。细分品类表现更为突出,羽绒服成交额同比增长超6倍,女士羊绒衫增长8倍,女士毛呢大衣增长5倍,男士羊绒衫增长4倍。

这一案例表明,电商平台通过建立严格的品质认证体系,可以有效降低消费者的决策成本,为优质品牌创造增长机会。

好的供应链,需能打破“优质必高价”,做到这一点靠的不是妥协品质,而是供应链与制造业的深度协同赋能。

京东供应链的“大单集采+C2M反向定制”模式,使得钛壶这一小众品类得以在价格和品质之间找到平衡。

早年,日本进口的钛壶曾高达1200—1600元。钛壶国产化后,价格仍居高不下。富光与京东的合作,彻底改写了这一局面。

经过深度调研,京东发现大容量钛壶市场供给稀缺,难以满足家庭聚会、户外露营等场景下的实用需求。

基于这一被长期忽略的消费痛点,京东与富光展开深度合作。京东以“大单集采”提前锁定产能;同时,借由“C2M反向定制”推动产品设计与成本优化。历经6个月的联合攻坚,双方成功突破了高性价比大容量钛壶的工艺与成本瓶颈。由此诞生的“富光内外纯钛2L保温壶”,于京东11.11首日亮相,凭借24小时长效保温与纯钛内胆保障的纯净水质,精准切中需求。

终结直播电商乱象,京东带了个好头

作为京东独家包销产品,该钛壶定价399元,28小时内售出1000只,刷新京东同类产品的首发销售纪录。

京东与制造业的深度协同,从根本上优化生产成本与产品设计,这为行业破解“高品质与低价格”的矛盾提供了可行路径。

品质和价格之外,供应链的高阶价值,是让品牌少走弯路、让用户精准买单,实现产销两端的双向奔赴。

基于“独家共建”模式,京东为格力提供两大核心支撑:一是精准需求洞察,通过平台用户数据提炼出“节能、智能、高性价比”等核心诉求,为产品优化提供方向;二是确定性订单保障,提供行业最大确定性的采购订单,帮助格力降低生产和研发成本。

终结直播电商乱象,京东带了个好头

最终推出的AI节能王子Pro实现了“尖端科技+极致性价比”的平衡。如今,AI节能王子Pro年销量已突破13万套,成为中端价位段的明星产品。

2024年京东利用该模式联合超100个品牌,实现超300亿元GMV,助力品牌方达成产销双增长。

好的供应链还应具有韧性,韧性的核心,在于其应对不确定性的“弹性”。

以奶粉行业为例。消费者对于奶粉新鲜度的需求不断提高,如何在高周转中保障产品从仓库到用户手中的新鲜与时效是关键。

终结直播电商乱象,京东带了个好头

京东物流与飞鹤联合打造的物流仓储,智能化仓储与“人防+技防”质检体系相结合,科技手段与人工操作高效配合,让拣选准确率大幅度提高,效率比传统人工模式提升3-5倍,成本降低25%。在履约环节,京东“211时效”与飞鹤智能仓储系统紧密联动,有效压缩在途时间,保障奶粉的新鲜度与营养留存。

在预测与部署层面,京东依托智能算法与消费趋势洞察,协助飞鹤实现精准的生产与销量预测。结合京东物流“超脑”系统的路径优化能力,可将“28天新鲜直达”奶粉提前部署至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最大程度减少搬运次数与物流距离。

截至2025年11月,京东超市奶粉28天新鲜项目,已有飞鹤、伊利、君乐宝、雀巢、宜品、原始黄金等品牌加入,超50款奶粉商品,商业价值得到充分印证。

终结直播电商乱象,京东带了个好头

结语

京东的供应链实践,为行业提供了一套可供借鉴的“方法论”:当单纯充当销售渠道无法解决产业深层痛点时,平台的角色必须进化。

未来的平台竞争力,体现为一种与品牌商、制造商乃至整个产业带深度协同的“系统效率”。它通过数据驱动力求供需精准匹配,通过确定性订单助力研发生产,通过弹性网络保障体验平滑。这不再是零和博弈的渠道争夺,而是共同将蛋糕做大的价值创造。

从这个角度看,直播电商的乱象与变革,不过是整个零售业进化的一个缩影。它迫使我们去回答一个根本问题:电商的终极价值,是成为放大焦虑的销售机器,还是提升社会运行效率和福祉的基础设施?

潮水退去,答案渐明。当行业告别野蛮生长,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从来不是转瞬即逝的流量,而是供应链沉淀出的确定性。

免责声明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