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民生账本“十四五”里的重庆烟火⑤|梁燕在她守护的蓝天里振翅高飞

AI科技 2025年11月09日 18:16 0 admin
民生账本“十四五”里的重庆烟火⑤|梁燕在她守护的蓝天里振翅高飞

【专利账本】

带领团队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

【转化账本】

400赫兹静变电源设备自主维修技术让该设备单次维修周期从2周缩短为2小时、成本从数万元降至数百元;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累计为公司节约成本近千万元

民生账本“十四五”里的重庆烟火⑤|梁燕在她守护的蓝天里振翅高飞

行李箱万向轮划出声响,值机柜台前人们有序排队,耳边不时传来登机提示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这座不眠的空中门户,日夜聆听着重庆与世界脚步往来,奏响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动感旋律。

2025年4月,随着T3B航站楼正式投用,江北国际机场形成“3座航站楼+1座卫星厅+4条跑道”运行格局;同年9月,这里保障货邮量达5.24万吨,同比增长31.96%,增速在全国主要机场中靠前……飞机腾空,承载着人们重逢时刻的温馨、经贸发展的期盼,更见证着山城从内陆走向世界。

这背后,有一群人保障着整个机场的水、电、气、冷暖供应,为航班的安全起降点亮指示灯,肩负廊桥设施稳定运行、能源设备维修维护等责任。

一天傍晚,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动力能源分公司梁燕劳模创新工作室内,梁燕结束了一天充实的工作,望向平稳起降的飞机与廊桥边安静运行的电源设备,她知道,这片蓝天的安稳,有她和团队的一份守护力量。

“从零到一”的技术突破

电,是现代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对于飞机等高性能设备而言,高频电源设备尤为重要。其中,400赫兹静变电源设备高效稳定、安全可靠,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是飞机在大地上的“能源之心”。

但长期以来,重庆机场地面能源保障面临严峻挑战:这一核心供电设备的维修技术,一直被国外企业攥在手里。“一旦出现故障,只能等待国外备件,耗时长达2周,维修成本动辄数万元,航班安排也受影响。”梁燕说。

2021年6月,为了攻克自主维修技术,梁燕团队领下重任。但对于团队成员来说,这是完全陌生的技术领域,连从何处下手都不清楚,“打开故障设备,满屏乱码,根本看不懂程序逻辑”。

没有技术资料、程序源代码与经验,团队陷入一座没有地图的迷宫。为准确绘制“地图”,梁燕和团队将工作室“搬”到机坪,对电源设备展开“解剖”:拆解每一个部件,测量每一组数据,分析每一条线路,誓要挖出所有隐藏的细节。

身后,廊桥里人来人往,机坪上飞机起降;头上,有时烈日炎炎,有时连绵阴雨。团队始终围着电源设备埋头苦干,为“从零到一”的突破积蓄力量。

民生账本“十四五”里的重庆烟火⑤|梁燕在她守护的蓝天里振翅高飞

一个深夜,团队里传出一阵惊呼:“依靠现在积累的技术资料,我们已经可以通过逆向工程,重新编写控制系统程序了!”日夜坚守,黑暗中终于出现光亮。

接下来,团队将废旧设备改造成测试平台,展开无数次试验、推演,历经3个月鏖战,成功掌握了400赫兹静变电源设备自主维修技术。

梁燕自豪地说:“这一技术突破,填补了重庆机场维修领域的一项空白。”

围绕400赫兹静变电源设备,工作室先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在重庆市“五小”创新晒暨优秀项目推介展示交流系列活动中展示成效,引来同行高度关注。

创新未必总是“高大上”

攻克维修技术后,团队又将增强电源收放设备安全性能作为研究目标——传统装置在与飞机对接时存在风险,可能导致设备与航空器发生碰撞。

2023年3月,团队开始深入分析收放设备的机械结构、控制逻辑,在关键节点加装控制设备,用上百次模拟测试、实际验证,完善防意外收回技术,避免意外收回风险。

梁燕的朋友郭女士家住重庆两江新区,因为工作需要,经常乘机飞往海外。这些年,江北国际机场国际航空枢纽能级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已累计开通国际(地区)客运、货运航线120余条,郭女士的业务也越做越广。

一次聚会闲聊时,她问梁燕:“机场发展之快肉眼可见,可我怎么觉得你的创新工作有点‘高大上’,不太好理解,也不容易被看见呢?”梁燕笑着说:“创新工作未必总是‘高大上’,很多时候都是细小微末的。”

经济学上有这样一个观点:不是只有高精尖领域才有创新,任何能有效组合要素、满足需求、提升福祉的改进,都是创新的体现。

民生账本“十四五”里的重庆烟火⑤|梁燕在她守护的蓝天里振翅高飞

乘客在航站楼候机时,窗外路灯下深埋的电缆,有他们的坚守。2021年4月,梁燕团队着手开展路灯电缆防盗技术研发,高温下他们守在马路旁测量、搜集数据,研发出以点成线自组系统精准定位被盗点位、及时拉响警报的防盗智能监控系统,保障了机场公共区域照明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了人工夜间巡查频率。

乘客穿过舱门登机时,脚旁黑黢黢的“安全靴”,有他们的巧思。廊桥上的黑色半圆柱状机门保护开关叫“安全靴”,能让舱门与廊桥地板保持安全距离。老式安全靴是金属材质,有剐蹭舱门的风险。2021年8月,梁燕团队决定自主改造,创新研制出“新型带柔性护套登机桥安全靴”,有效消除剐蹭风险。

乘客前往机场的路上,不起眼的机场污水处理站,有他们的付出。2021年9月,为实现航空污水消毒远程无接触自动运行,杜绝人工消毒过程中的接触感染风险,梁燕带领团队设计图纸,利用废旧管件搭建自动喷雾消毒装置,节约超30万元的耗材成本,以往需要8名人员、耗时20分钟的消毒作业,后来仅需1名人员远程操作,耗时仅2分钟。

在乘客们极少注意到的地方,梁燕团队用创新力量,搭起往来重庆的桥梁。

燕子从筑巢再到腾飞

重庆机场作为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数十年来,影响力不断增强。动力能源分公司也从10余人壮大到500余名“能源保障卫士”,从能源监控、供应完全靠人工到水、电、气智慧能源网络逐渐完善,一路走来,成为重庆机场安稳运行的核心保障力量。

梁燕回忆起21年前初入职的场景:那时正值重庆机场二期扩建110kV变电站投入运行,她跟着师傅一遍遍熟悉设备、为投运作准备。

梁燕在烈日下坚守的身影,赢得了同事们的认可,她也决定要继续将青春热血挥洒在机场建设上。

2010年,重庆机场三期扩建,电力负荷规模大幅增长。梁燕挑起电力调度的大梁,对管辖的每个台站、每段外线建立跟踪管理档案,让设备管理效率提高不少,还组织了机场集团首次全场停电的实战演练,团队应急处置能力再上新台阶。

航班越飞越稳,梁燕也如燕子一般越飞越高。凭着多年扎根一线积累的技术与经验,她在创新突破上也成为模范。

2019年,梁燕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负责提升机场能源设施设备运行和管理水平,聚焦给排水、供配电、暖通、梯桥等专业领域开展课题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在梁燕的带领下,拥有20余名成员的团队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取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目前,他们正在撰写一本专业培训教材。

民生账本“十四五”里的重庆烟火⑤|梁燕在她守护的蓝天里振翅高飞

在实现个人价值的航道上,梁燕振翅高飞,获得重庆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奖章等荣誉,今年4月还去北京领了“蓝天奖章”,这是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设立的行业最高荣誉之一,是对从业人员能力与贡献的权威认可。拿到奖章的那一刻,她想,这是蓝天对她20余年守护最好的回馈。

“十四五”时期是梁燕在机场工作的第5个5年。站在工作室窗前,望着飞机划过天际,回忆起那些攻克难题的日夜,她默默坚定信念:下一个5年继续坚持创新突破,让飞机在重庆飞得更高、更远、更稳。

【数读】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十四五”时期,重庆民航重大项目投资累计完成255亿元,建成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第四跑道和T3B航站楼,以及万州、黔江机场T2航站楼,全市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8408万人次,较“十三五”末增长81%;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成为中国第3个、中西部地区首个拥有4条跑道且同时运行的机场。

民生账本“十四五”里的重庆烟火⑤|梁燕在她守护的蓝天里振翅高飞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