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东湖评论:三十余载坚守不渝,铸就“梦舟”传奇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06日 06:50 0 admin

2025年6月17日,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突破。这一重要成果背后,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42所(以下简称“航天42所”)三代科研人员32年如一日的坚守。以“中国配方”护航“神舟”,航天42所用实际行动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树立了精神标杆。

坚定科技报国的“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1993年,航天42所临危受命,面对国内载人飞船逃逸技术空白、国外技术封锁的严峻形势,第一代配方研制专家李谨卫带领团队在艰难的条件下展开攻关,他们背着技术方案往返于实验室与装药厂,在火车硬座上颠簸20小时是常态,1995年首次试车失败后,科研团队在闷热车间里连续苦熬一个月,最终让中国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固体推进剂配方。“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就像黄大年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归国,带领团队突破高精度探测装备技术封锁;南仁东用22年铸就“中国天眼”,将生命与科研事业融为一体……航天42所科研团队始终秉持“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国家需要之时,以青春热血铸就家国辉煌,用实际行动诠释科技报国的深刻内涵。

点燃敢为人先的“创新之火”,勇攀科技高峰。在航天42所的实验室里,创新从来不是口号,而是刻在基因里的生存法则。当传统推进剂配方无法满足逃逸系统的极端要求时,科研团队开启了一场“既要燃速高又要安全性好,既要燃温低又要能量大”的极限探索,他们运用逆向思维打破技术路径依赖,白天黑夜连轴转,最终在“既要又要还要”的矛盾中找到最优解。当前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未改变,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要继续坚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在基础研究领域深耕细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勇挑重担,以创新之火点亮科技苍穹的璀璨星河。

凝聚集智攻关的“团结之力”,共克科研难题。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航天42所的成功,绝非个人英雄主义的胜利,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遭遇技术壁垒或实验瓶颈时,航天42所科研团队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在固体推进剂制备车间,李华坚守马弗炉25年,工作服被红色粉末染成“绯红底色”,被同事戏称为“红孩儿”;在配方调试阶段,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组成“活数据库”,将参数小数点、性能波动等细节“刻”进脑海……三十多年里,航天42所团结协作、携手共进,生动演绎着“集智攻关、合力攻坚”的奋斗之歌。

回望历史长河,航天42所是中国众多科研团队奋勇拼搏、砥砺奋进的一个缩影,科技自立自强从来不是口号,而是一代代科研人员以理想信念为帆、创新思维为桨、团队协作为舟,在惊涛骇浪中破浪前行的生动写照。当“神舟”“天宫”“嫦娥”等大国重器闪耀宇宙,每一个百分点的进步,都凝结着无数科技工作者的心血,让我们以航天42所为榜样,在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道路上,书写新时代的科技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余娜(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