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政治新闻网”7月22日文章,原题:科技巨头是不是刚刚击败了对华强硬派?美国对华政策近日发生令人眼花缭乱的转变。就在上周,两家芯片...
2025-07-24 0
自从中国开始动用稀土这张王牌后,全球汽车生产大国和科技生产大国,都面临着“无土可用”的窘境。
日本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摆脱对我国稀土的依赖,日本曾在自己国土上,进行大规模稀土勘测,结果还真让他们给找到了。
2011年,日本在小笠原群岛海域附近,发现了1600万吨的大型稀土矿,如果这一数据属实,那如此体量的稀土矿,足够全人类使用730年。
但奇怪的是,日本境内明明发现了海量稀土储备,却仍在不断进口我国稀土,这究竟怎么回事?难道日本发现的稀土矿是假的?
日本发现稀土矿一点也不假,而且位置正好处于日本经济特区地盘上,但日本人就放在那不开采,难道是不喜欢吗?
当然不是,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开采的能耐。
这片稀土矿位于水深5600到6000米的海底,这里的水压高达每平方厘米600到800公斤,相当于把三辆小轿车压在你的大拇指上。
在这种极端压力下,普通金属设备分分钟就会被压成废铁。
日本虽有“地球号”深海钻探船,造价高达5亿美元,却只能用于科研取样,根本没法进行商业开采。
然而,深海开采的技术难题还远不止于此。
2017年,日本曾在2470米深度测试过泥浆泵送系统,但要将作业深度提升到6000米,完全是另一回事。
海底地形复杂,有山脉、热液喷口等,采矿机器人在这样的环境里作业,就像在布满陷阱的黑暗迷宫里行走。
就算克服了地形困难,但这些稀土以泥浆形式存在,含水量高达90%,如何高效脱水并运回陆地,都是日本尚未解决的难题。
哪怕再退一步,泥浆能运上来了,可稀土提炼日本也是个半蒙子。
中国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建立起全球最完善的稀土加工产业链,哪怕日本有点稀土也得跑到中国来提炼。
更何况深海稀土长期浸泡在海水中,化学组成与陆地矿石差异大,现有的加工工艺根本不适用,日本得重新开发全新的处理方法。
以上技术哪一条都够小日子研究上一段时间了,所以日本的深海稀土开采之路举步维艰。
那日本最擅长的是什么呢?是鞠躬、道歉、找借口,自己技术不行,于是就在经济上找借口了。
根据日本估算,南鸟岛稀土矿埋在6000米深海,光是搭建采矿平台就得砸下数百亿日元。
而且2013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海洋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计划》,算的也非常精细:要按3500吨/日的开采量算,得稀土价格跟2011年峰值时一样保持20年,这事儿才有赚头。
但现实往往不遂人愿,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JOGMEC)的报告就很现实:按现在的技术,就算找着高品位矿区,企业也基本在盈亏线上挣扎,市场价格要是跌点,分分钟亏到姥姥家。
这可不是说着玩的,2022年日本砸60亿日元造“地球号”钻探船,2023年又扔4400万美元搞AI采矿机器人,结果呢?每提1公斤稀土得耗10吨泥浆,成本比市场价高8倍,每天净亏200万美元,没办法项目直接停了。
再看现在的稀土价,2011年氧化镝能卖3000美元/公斤,2025年就剩1700美元左右,日本经济产业省自己都说,这项目得15到20年才能收支平衡。
最重要的是还是避不开中国的“压制”。
现在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都在中国,美国唯一的稀土矿采完还得运到中国加工。
日本就算真把海底稀土挖上来,没配套的加工技术,还不是得看别人脸色?
这成本、这价格波动、这供应链差距,让日本觉得“自己有不如买别人的”非常合理。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非常“讲究”的国家,他们除了技术研发难、没钱搞研发,还有一个避不开的问题,就是:环保。
据了解,南鸟岛稀土矿所在的西北太平洋海域,海底分布着大量多金属结核和热泉喷口,这些地方生活着许多像管水母、透明章鱼等特有生物。
万一给海底生态环境给破坏了,那这可真不是小事了。
国际海底管理局(ISA)2023年报告显示,深海采矿产生的泥浆plume(羽状流)能扩散数百公里,覆盖的海底生态要至少20年才能恢复。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曾做过模拟:就算用最先进的采矿船,每开采1平方公里矿区,会导致300种深海生物消失。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确实有事实案例作为支撑。
2017年日本在小笠原群岛附近试采海底稀土时,绿色和平组织拍到采矿船排出的浑浊海水,让周边珊瑚礁半年内白化率超过60%。
当地渔民直接把抗议信寄到经济产业省,说“捞稀土就是砸我们的饭碗”。
现在日本国内有127个环保团体联名反对深海采矿,国会里的民进党还提出《深海生态保护特别法案》,要求采矿前必须做20年生态影响评估。
而让日本难受的不只有国内压力,还有来自国际的谴责。
比如,太平洋岛国论坛2024年通过决议,呼吁暂停所有深海采矿活动,斐济代表更是直接放话“日本敢挖就告到国际海洋法庭”。
日本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要是硬来,可能被取消全球环境基金的资助。
现在日本经济产业省内部文件都承认:就算技术经济关过了,环保这关也得耗上十年八年,砸钱修复生态都未必够。
所以说,现在日本是一根筋两头堵了,折腾来折腾去,发现还不如买其他国家的更划算。
参考资料:
相关文章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政治新闻网”7月22日文章,原题:科技巨头是不是刚刚击败了对华强硬派?美国对华政策近日发生令人眼花缭乱的转变。就在上周,两家芯片...
2025-07-24 0
自从中国开始动用稀土这张王牌后,全球汽车生产大国和科技生产大国,都面临着“无土可用”的窘境。日本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摆脱对我国稀土的依赖,日本曾在自己国...
2025-07-24 0
马斯克旗下xAI被曝用员工面部表情训练AI模型Grok,引发隐私和伦理担忧。员工被要求录制视频,用于训练AI识别情绪和表情。部分员工拒绝参与,担心肖像...
2025-07-24 0
来源:光明网 7月20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承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迈向全民健康、生态友好与公益普惠的未来”专题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5-07-24 0
IT之家 7 月 23 日消息,据美联社今日报道,OpenAI CEO 奥尔特曼警告金融行业,人工智能工具能够模仿个人声音绕过安全检查并转移资金,这将...
2025-07-24 0
7月23日消息,研究机构Circana的数据显示,任天堂6月在美国售出160万台Switch 2游戏机,创下游戏机在美首发月份销售纪录。此前纪录为20...
2025-07-24 0
人形机器人行业每周都在刷新惊喜的含金量。7月21日,京东一口气完成对三家人形机器人公司的融资布局,两家领投,一家战略领投,把本周的人形浓度拉满。上一周...
2025-07-24 0
迎战台风“韦帕”,广东省三防办、省应急管理厅连续两天紧急调派翼龙应急型无人机,执行台风过境前的预警侦察、过境后灾情侦察与应急指挥通信保障任务,全力维护...
2025-07-24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