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打开外卖软件准备点餐时,可能不会想到,那些穿梭在城市中为食品配送的骑手,他们从事本职工作时,持有代表身体健康安全的证明,或许只需要花30元钱就能轻...
2025-11-02 1
###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清晨的北京CBD,雾霾尚未完全散去,你揉着惺忪睡眼,打开手机App,轻点“叫车”。不到两分钟,一辆光滑的银灰色电动车悄无声息地停在楼下。没有司机,只有柔和的语音提示:“欢迎登车,目的地确认,北京大学。”车门自动滑开,内部空间宽敞如移动客厅,座椅微微调整至最佳角度。途中,它优雅地避开一辆违规变道的出租车,平稳穿越立交桥。整个过程,你可以安心刷手机、回复邮件,甚至小憩片刻。到站后,费用仅为传统出租车的三分之一。这不是科幻电影的桥段,而是2027年可能成为日常的现实——Robotaxi,即无人驾驶出租车,正以惊人的速度逼近。
就在上周,NVIDIA在华盛顿特区GTC大会上扔出一枚重磅炸弹:与Uber深度合作,目标打造全球最大规模的L4级(高度自动化)无人驾驶出行网络,首期车队规模直指10万辆。这不仅仅是两家巨头的联姻,更是自动驾驶产业从实验室走向街头的分水岭。NVIDIA的DRIVE AGX Hyperion 10平台,如同一把“万能钥匙”,将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标准化硬件和传感器套件,让任何车辆瞬间“升级”为L4-ready状态。Uber则负责运营端,将人类司机与机器人无缝融合,形成统一的叫车生态。
作为一名长期追踪AI与汽车融合的科技观察者,我不禁感慨:自动驾驶这场马拉松,已从“谁先跑出实验室”转向“谁能跑赢全球市场”。更值得玩味的是,中国企业在此赛道上的身影,正以迅猛姿态凸显。百度Apollo Go在2025年第二季度已累计提供超220万次全无人驾驶乘车服务,同比增长148%;Pony.ai和Momenta则通过与Uber的跨国协议,悄然渗透中东和欧洲市场。这些进展,不仅映照出中美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激烈角逐,也预示着全球出行格局的重塑。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合作的技术内核、生态链条,以及它对普通人和产业的深远影响,同时对比中国玩家的独特路径,助你看清这场“万亿级”变革的脉络。
#### NVIDIA-Uber联盟:从硬件基石到运营闭环
NVIDIA的黄仁勋一向以“梦想家”自居,这次合作中,他直言:“Robotaxi是全球出行转型的起点,它将让交通更安全、更清洁、更高效。”Uber CEO Dara Khosrowshahi则补充:“NVIDIA是AI时代的脊梁,这次联手将L4自治推向海量规模。”言下之意,这不是简单的技术授权,而是全栈生态的重构。
核心武器是NVIDIA DRIVE AGX Hyperion 10——一个参考级生产计算与传感器架构。它将车辆从L2(部分自动化,如特斯拉的Autopilot)跃升至L4(特定场景下完全无人干预)。平台搭载双NVIDIA DRIVE AGX Thor系统芯片,基于最新Blackwell架构,每颗芯片实时计算能力超过2000 FP4 teraflops(约2×10^15次浮点运算/秒),或等效1000 TOPS(万亿次运算/秒)的INT8精度。这意味着,车辆能瞬间融合来自14个高清摄像头、9个毫米波雷达、1个LiDAR激光雷达和12个超声波传感器的360度数据流,生成实时决策。
为什么说这是“参考架构”?传统自动驾驶开发,往往陷入“硬件碎片化”的泥沼:不同车企的传感器兼容性差,软件栈需从零适配,导致成本飙升、周期拉长。Hyperion 10则提供预验证的模块化设计:制造商可自定义传感器布局,却无需重头验证安全合规。它集成NVIDIA DriveOS安全认证操作系统,支持OTA(空中升级),让未来AI模型迭代如手机系统更新般顺畅。举个类比:如果L4自治是场高难度芭蕾舞,Hyperion 10就是那双“智能舞鞋”,让舞者(车企)专注技艺,而非纠结鞋带。
Uber的角色,则是运营“粘合剂”。它将构建单一网络,人类司机与Robotaxi并行:高峰期Robotaxi补位,低峰期人类接力。这避免了“纯无人车队”的冷启动难题——想想Waymo早期在美国凤凰城的尴尬,车队闲置率高达70%。合作还将联合开发AI数据工厂,基于NVIDIA Cosmos世界基础模型平台,处理海量驾驶数据。Cosmos能模拟“万亿英里”虚拟路测,加速模型训练,降低真实路测的风险与成本。
从2027年起,Uber的全球车队将以每年数万辆速度扩张,首批聚焦美国与欧洲。合作伙伴阵容豪华:Stellantis(原PSA+菲亚特)正开发AV-Ready平台,集成NVIDIA全栈AI,并与富士康(Foxconn)联手硬件集成,目标2028年投产5000辆;Lucid则为高端乘客车注入L4能力,首推美国市场;Mercedes-Benz依托MB.OS系统,测试S-Class的“豪华L4”体验。货运端,Aurora、Volvo Autonomous Solutions和Waabi用DRIVE AGX Thor驱动长途卡车,实现从乘客到货运的无缝延伸。
#### 生成AI注入“人类智慧”:VLA模型的革命性突破
自动驾驶的痛点,从来不是“看清路况”,而是“理解意图”。Hyperion 10的杀手锏在于生成AI与基础模型的深度融合。NVIDIA强调,其系统训练于万亿英里真实+合成驾驶数据,能处理城市复杂场景:突发变道、行人横穿、无标线路口。关键创新是Vision-Language-Action(VLA)推理模型——一种多模态AI,将视觉感知、自然语言推理与动作生成融为一体。
通俗说,VLA像大脑的“三合一”:眼睛(视觉)捕捉图像,语言区(推理)解读语义(如路牌“限速30km/h”),运动皮层(动作)输出转向/刹车指令。它能在车载端实时运行,应对“边缘案例”——如雨雾中模糊的交通信号,或骑手突然掉落的包裹。合作伙伴Foretellix的Foretify工具链,正与NVIDIA联手验证这些模型,确保物理AI的安全性。
更接地气的是,NVIDIA开源全球最大多模态AV数据集:1700小时、覆盖25国的摄像头+雷达+LiDAR数据。这相当于为全行业提供“开源教科书”,加速基础模型的开发与验证。试想,开发者以往需耗费数月采集数据,如今可直接借力,缩短从原型到量产的周期。
安全是L4的底线,NVIDIA推出Halos认证程序——业内首创的物理AI安全评估体系。从云端到车端的全链路防护,包括AI系统检验实验室(获ANSI认证),首批成员有Bosch、Nuro和Wayve。该系统模拟极端场景(如网络攻击或传感器故障),量化风险,确保部署合规。这不只防“黑客劫车”,更防“AI幻觉”——模型误判行人导致事故。
#### 中国赛道:政策红利+本土创新的双轮驱动
放眼全球,NVIDIA-Uber的野心显而易见,但中国玩家已悄然布下“后手”。作为生态伙伴,Momenta和Pony.ai赫然在列,前者专注端到端感知算法,后者强调多场景适配。2025年,Pony.ai与Stellantis合作,在欧洲测试L4货运 van,首批部署中东;与Uber的协议更让其Robotaxi车队于下半年上线,首站迪拜。这不仅是技术输出,更是市场渗透:Pony.ai的“第六代”平台,已在广州、北京实现商业化运营,日订单破万。
百度Apollo Go更是一匹黑马。2025年上半年,其全无人乘车服务达220万次,覆盖武汉、重庆等多城,预计下半年转盈。Apollo的“第六代”Robotaxi,使用国产化芯片+激光雷达,成本降至20万元/辆以下,远低于Waymo的百万美元级。Momenta则与多家OEM(如长城)合作,其“高速公路L4”系统已在高速路段落地,融合华为昇腾AI芯片,实现“云边端”协同。
对比西方,中国优势在于“全链条闭环”:政府政策如“智能网联汽车”试点(上海、深圳获L4牌照),加上本土供应链(华为、地平线),让落地速度更快。2025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超500亿元,占全球30%。但挑战犹存:数据隐私法规更严,国际扩张需克服“本土优化”瓶颈。NVIDIA的Hyperion 10,正成桥梁——文远知行(WeRide)的GXR车型,已搭载DRIVE Thor,每秒超2000万亿次计算,助力中东扩张。
#### 普通人视角:从“叫车焦虑”到“自由出行”
对芸芸众生,这场变革意味着什么?首先是安全跃升。NVIDIA数据称,L4系统事故率可降至人类司机的1/10:无疲劳、无酒驾,传感器24/7警戒。想象老人出行,再无“堵车焦虑”;残障人士,独立通勤成常态。其次,成本亲民:Uber目标单程费用降50%,Robotaxi无人工+电驱,运营成本仅燃油车的1/3。中国场景下,百度Apollo的“1元起步”已初现端倪,预计2027年,城市通勤价跌至5元/10km。
环保是另一大红利。电动Robotaxi车队将碳排减半,Uber的10万辆目标,等效每年少烧10亿升油。城市拥堵缓解:动态调度,峰值等待<2分钟。更深层,是生活重塑:时间从“通勤牢笼”解放,回归阅读、健身。然风险不可忽视:就业冲击(司机转型需再培训),隐私担忧(数据上云)。中国经验显示,政府“渐进式”部署(如混合车队)可缓释这些。
#### 行业震动:标准化浪潮与竞争洗牌
对汽车业,这如“核聚变”般颠覆。NVIDIA的“参考平台”推动标准化,终结“各自为政”:车企专注设计,Tier1(如Bosch)专注集成,软件商(如Momenta)专注算法。供应链重构:传感器市场将从百亿级飙至千亿,NVIDIA Thor芯片独占鳌头。但竞争加剧:特斯拉的FSD(全自动驾驶)自研路线,与NVIDIA生态对垒;中国华为ADS 3.0,宣称“零干预率99.9%”,或成黑马。
全球市场,Robotaxi规模2035年或达900万辆,价值1000亿美元。中国份额或超40%,得益于“用户基数+政策”双轮。但地缘风险(如芯片禁运)需警惕。展望2027,NVIDIA-Uber若成,出行将从“拥有汽车”转向“共享自治”,催生万亿生态:从地图到保险,全链增值。
Robotaxi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它提醒我们:科技如潮水,裹挟变革,也孕育机遇。中国企业,正以“快节奏+本土化”书写逆袭篇章。作为旁观者,我们不妨多问:当无人车叩门,你准备好开始了吗?
相关文章
当你打开外卖软件准备点餐时,可能不会想到,那些穿梭在城市中为食品配送的骑手,他们从事本职工作时,持有代表身体健康安全的证明,或许只需要花30元钱就能轻...
2025-11-02 1
10月31日晚,神舟二十一号圆满发射。在湖南常德,航天员张陆的父母和亲友齐聚张陆的母校汉寿一中,观看发射直播。学校礼堂里,“观神舟冲霄汉,少年壮志燃星...
2025-11-02 1
【安世中国:已建立充足的成品与在制品库存 能够稳定、持续地满足广大客户直至年底乃至更长时间的订单需求】财联社11月2日电,安世中国发布致客户公告函称,...
2025-11-02 0
###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清晨的北京CBD,雾霾尚未完全散去,你揉着惺忪睡眼,打开手机App,轻点“叫车”。不到两分钟,一辆光滑的银灰色电动车悄无...
2025-11-02 1
今天给各位分享微乐麻将开挂视频教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微乐麻将开挂视频教程全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微乐...
2025-11-02 1
咱们都听过“卡脖子”这个词。这些年,某些国家在关键技术上对咱们的围堵,确实把中国逼到了墙角。但压力之下,反而激发出最强的反击动能。即将到来的“十五五”...
2025-11-02 1
首先说一下,这款神器是手机端的,支持任何网页版,APP,小程序、群链接等等形式的平台,全程记录,全自动识别,悬浮窗显示,所有微信小程序和app平台,安...
2025-11-02 21
这两天国内乃至国际头部机器人制造公司宇树科技连连上热搜,先是宇树公司的名字在工商登记中发生了变更,由“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名称变更为“宇树...
2025-11-02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