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技术不敌特斯拉,资源不如滴滴,入场Robotaxi的哈啰靠什么破局

AI科技 2025年09月28日 00:35 2 admin

技术拼不过特斯拉,资源比不过滴滴,哈啰却拉上阿里、宁德砸钱搞Robotaxi,还喊出两年规模化运营的目标,靠共享单车起家的它,凭啥敢闯这条巨头扎堆的赛道?

哈啰要做 Robotaxi,与其说是 “想跨界”,不如说是 “被逼到墙角”。大家都知道共享单车不赚钱,但很少有人说透 —— 这生意根本不是 “赚少了”,而是 “赚的不够填坑”。

技术不敌特斯拉,资源不如滴滴,入场Robotaxi的哈啰靠什么破局

每天要派运维人员满城找乱停的单车,修被撞坏、淋雨故障的车,单车风吹日晒三五个月就得换新,青桔、美团也一样,全靠阿里、滴滴这些母公司输血,本质就是个 “城市流量广告牌”。

哈啰不一样,它要上市。总不能拿着 “每年烧钱换用户点击” 的财报去说服投资人吧?资本市场早就对共享单车没兴趣了,是时候得找个能 “画大饼” 的新赛道。

技术不敌特斯拉,资源不如滴滴,入场Robotaxi的哈啰靠什么破局

Robotaxi就刚好出现—— 现在提起无人驾驶,谁都能想到 “未来出门不用等司机”,这种想象力正是资本最吃的一套。在我看来,企业跨界从来不是 “选赛道”,而是 “解生存题”。

哈啰要是守着共享单车,上市大概率没戏;闯 Robotaxi,哪怕技术不如特斯拉、资源不如滴滴,至少有了 “和资本对话的筹码”。这不是冒险,是没办法的选择。

技术不敌特斯拉,资源不如滴滴,入场Robotaxi的哈啰靠什么破局

最近资本市场的动作,把 Robotaxi 的热度抬到了顶点:刚上市的曹操出行、去年上市的滴答,招股书里都把 Robotaxi 当 “重头戏” 写;文远知行要去港交所的消息传得满天飞。

特斯拉更直接,六月底就投了 10 台 Model Y 接付费乘客。连天风证券都预测,2025 年是无人驾驶元年,2030 年市场规模能飙到 5000 亿元,三成打车需求会被无人车承接。

技术不敌特斯拉,资源不如滴滴,入场Robotaxi的哈啰靠什么破局

蚂蚁和宁德时代敢砸 30 亿,赌的就是这份 “未来预期”。但我得说句实在话:资本故事好讲,实际盈利难跑。现在 Robotaxi 覆盖的地方都小,比如只在某个科技园区或商圈运营,车少、能接的人也少,光靠这点收入,连车辆维护成本都不够。

就像当年新能源车刚起步,大家都知道是风口,但真正能赚钱的,都是熬到规模起来的企业。哈啰这 30 亿,更像 “买了张入场券”。

技术不敌特斯拉,资源不如滴滴,入场Robotaxi的哈啰靠什么破局

能不能留下来,还得看它能不能把 “小范围试点” 做成 “大规模运营”—— 这步要是走不通,再热的风口也跟它没关系。

不管资本多热闹,最终得用户点头。现在大家对 Robotaxi 的顾虑就俩:安全和价格。先说安全,很多人觉得 “没人开车不放心”,但数据恰恰相反:萝卜快跑的出险率只有人类司机的 1/14。

技术不敌特斯拉,资源不如滴滴,入场Robotaxi的哈啰靠什么破局

Robotaxi 能减少 65% 的碰撞事故,主要责任事故降 94%,乘客受伤事故少 70%。说白了,机器比人更不会 “分神、闯红灯、开斗气车”。但光安全不够,价格得到位。

不少通勤族,每天打车 20 块钱已经是上限,要是 Robotaxi 比这贵,宁愿等公交。毕竟 Robotaxi 省了司机的钱 —— 以前打车一半费用是司机服务费,现在这笔钱省下来了,收费还不降,说不过去。

技术不敌特斯拉,资源不如滴滴,入场Robotaxi的哈啰靠什么破局

这就绕回了老问题:要让用户习惯,大概率还得烧钱补贴。就像当年滴滴日亏 4000 万,打车比公交还便宜,硬生生把 “打车” 从 “奢侈消费” 变成了 “日常选择”。

现在 Robotaxi 要走同样的路,补贴能拉来用户,但长期得靠 “低成本运营” 留住人 —— 要是补贴一停,价格涨回去,用户照样跑。

技术不敌特斯拉,资源不如滴滴,入场Robotaxi的哈啰靠什么破局

最后也想问问大家:要是未来无人出租车真像当年滴滴那样补贴,10 块钱能跑 5 公里,你会选它,还是宁愿多花点钱坐有司机的车?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