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下,不确定性因素急剧增长,人类是否会被机器人替代?美国Meta亿元年薪抢人?中国AI人才缺口400万?教育要如何适应时代的急速发展?青年要如何...
2025-10-01 0
AI浪潮下,不确定性因素急剧增长,人类是否会被机器人替代?美国Meta亿元年薪抢人?中国AI人才缺口400万?教育要如何适应时代的急速发展?青年要如何成长为未来人才?也有学者点明:真正的危机在于教育中审美与道德的缺失、在于互联网带来的“二元对立”……在这个高度不确定的时代,或许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回答: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
《问答神州》2025“十一”特别节目《AI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听各路教育大咖共同解析。
01
文科无用论?
AI时代,人文究竟给予我们什么?
过去十年,哈佛大学艺术与人文学科的学生比例从15.5%下降至12.5%。与此同时,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学生比例从15.2%上升至22.1%。2025年3月,复旦大学宣布进行“教育教学3.0版”的改革,文科招生比例从百分之三四十,降到百分之二十。
当下,我们真的不需要人文学科教育了吗?我们的文科教育应当怎么做?
吴小莉:作为一个科学家或者是数学大家,您觉得文学的熏陶和培养给您带来了什么?
丘成桐:很重要。因为有原创性的科学家,文学特别重要,原创性科学家走的路和跟着别人后面走的科学家,是不一样的。一个伟大的学者在烟雾蒙蒙、还没有开始见到任何光芒以前,找到最重要的路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决断,这些往往不是理智的,是感觉,是种种学问里凝聚下来的感觉,让你向前走的。
数学家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丘成桐(右)
吴小莉:您说在AI时代文科更重要,重要在哪里?
蒙曼:因为文科塑造的是人,如果人不想灭亡的话,你要知道自己为什么是一个人。在北京人博物馆里录制视频时,我给了三个答案:第一个,会使用工具的是人;第二个,会审美、能够有精神追求的是人;第三个,苦苦追踪自己的来路,并且希望知道自己的去向的才是人。因为有机器人的存在,我觉得什么是人变得格外重要。什么东西塑造人?其实是人文的这些东西在塑造人,那就是文科。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蒙曼(右)
02
年轻人脱单难?
互联网上充斥着“二元对立”……
互联网技术赋予这个时代无穷的动能,也塑造了一个更加“二元对立”的世界……
沈奕斐:我这几年在复旦上课,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我不仅要把底层逻辑讲清楚,我还要对抗互联网的“二元对立”。年轻人们从互联网得到了太多的信息,而互联网是一个极其“二元对立”的世界,非黑即白。一个男性如果说了一句话让你不舒服,评论区都说:马上分呐,不分留着过年吗?一个女性一旦说:我希望你送我一个礼物,我想要什么什么样的礼物……评论区立马就说:拜金啊,这女的就是来骗你钱的。
其实这几年努力做了很多工作,都是针对这种“二元对立”,所以你发现如今年轻人很多时候脱单很难,就是因为发现没有一个人是……
吴小莉:理想的另一半。
沈奕斐:是的。所以我觉得,为什么我们还要更多地做公共传播,就是因为复杂的生活,它不是像互联网这样“二元对立”的。
03
AI人才缺口400万
我们真正缺的是什么?
2025年6月,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以1亿美元的天价薪酬包,招揽了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人才。目前,Meta已向数10名OpenAI的研究员发出邀请,其中包括OpenAI核心团队的多位华人研究员。全球人工智能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人才短缺困境凸显。
吴小莉:您说这20多年来看到学生、老师都有很大的变化。
张亚勤: 对,我确实很感慨。现在的这些年轻人,不仅仅智商高,我觉得重要的是他们对于最前沿的课题、最新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就是不需要去教他了。现在就发现很多的文章是我们学生写的、是我们年轻老师写的。
吴小莉:那您觉得还可以为他们做什么?
张亚勤:我可以是他们的“拉拉队长”。我会给他们一些反馈,包括方向性的建议,因为这些聪明的小孩什么都想做,这次开会是做这个,下次开会就换了,所以我觉得要想清楚,我们到底要做哪件事。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左)
吴小莉:最近看到一个热搜,说中国现在人工智能专业的人才缺口大概有400万人,您说这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
吴飞: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或者科学研究的基座,各行各业都需要,但这个需要的深浅是不一样的。有些是需要应用者;有些是需要人工智能工具的制造者;有些是需要人工智能理论的创新者。我想这400万的人才缺口,要分清楚到底是面向哪个层次的人才所需的。
吴小莉:我们也知道在计算机专业或者人工智能专业的领域挺“卷”的,最近还看到了一个新闻,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导39岁去世了,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尖子。我们是不是太着急了?会不会造成揠苗助长,甚至真的是有一些资源的浪费?
吴飞: 人工智能或者信息领域的“卷”是一个不争的问题和它的现实存在。我更担心的是无效的“卷”,比方说我们学生的熬夜,他去拼所谓的 GPA(平均学分绩点),拼一个模型与算法的实现,实际上这些模型算法可能已经实现了,这也是我们这个评价体系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高校要正视这样的问题。就是说可能学生为了一分的成绩,他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对里面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也好、题海战术也好,他实际上“卷”出来的结果并不是说他“卷”到了世界一流、“卷”到了创新人才的行列,这是无效的“卷”。比如说像DeepSeek,它也很“卷”,是不是?但它“卷”出了世界一流的大语言模型,我觉得这种“卷”是有效的“卷”。
浙江大学本科生院院长
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
04
“0到1”还是“1到N”?
中国科研创新如何才能引领世界?
有评论认为,Deepseek不是“0到1”的突破,而是“1到n”。以数学为代表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究竟应当怎么做,中国才能引领创新、由我们自己迈出关键性的“第一步”?
丘成桐:人工智能当然是很重要的学问,对于工业也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于基础科学也会影响。但是它想完全改变世界,那是不太可能的,还需要我们在基础科学上面花很多功夫。中国在基础科学方面还是不够,现在往往第一步总是美国走出来的,不是我们,我们经常是走第二步甚至第三步、第四步……都是我们走的,但是我们要紧的是走第一步。
数学家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丘成桐(右)
王树国:在这一次新技术革命当中,你会发现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就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交织在一起,你分不清了。它那个周期特别短,你这边一个0-1的发现,那边应用场景都准备好了,所以那天我看到深圳一个企业,今天接到一个订单,第二天就出了小样,第三天就批量生产了,这在原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现在的技术手段,人工智能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给我们提供这种可能,所以这时候我说我们大家别分了,真的不需要再分了,它是一个系统,一个系统的不同阶段。
吴小莉:你是从教育的理念上就已经把这两层皮给撕开了,没有什么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王树国:它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当我们做基础研究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心里头已经看到了它未来的应用场景,所以这个时候成果转化实际上是一个特别迅速的事情。
福耀科技大学校长 王树国(左)
05
到2030年 中国数学会领导世界
吴小莉:您说过到了2030年,中国数学会领导世界、中国的基础科学会崛起,底气在哪里?您说未来5年很关键,关键在哪里?
丘成桐:中国这10年来经济越来越好,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子不一定要出国,也能够在国内发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改变。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很多家长还是认为孩子们的未来是去美国。这十年中国经济腾飞后,外国也慢慢对我们有所顾忌,这让很多中国的学者在海外受到不大友善的待遇,很多科学家也觉得不如回国吧。
吴小莉:这是一个双向奔赴。
丘成桐:信念很重要!对中国开始有信心,相信中国能够完成第一流的学问。到了今天,我们不单是靠海外的大学培养人才,我们自己也在培养第一流的人才,我们将中学生和本科生,培养得可以跟美国比较,甚至比它更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改变,这个改变应当影响到我们以后的研究大方向。
制作人:韩烟
编导:郑书筠
编辑:金芃
相关文章
AI浪潮下,不确定性因素急剧增长,人类是否会被机器人替代?美国Meta亿元年薪抢人?中国AI人才缺口400万?教育要如何适应时代的急速发展?青年要如何...
2025-10-01 0
随着各大厂商旗舰机型的发布,高端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vivo X300 Pro、小米17 Pro与荣耀 Magic6 Pro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各...
2025-10-01 0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周三,OpenAI 与韩国科技集团三星(Samsung)、SK 集团宣布建立合作关系,双方将为 “星门计划”(Stargate)提供...
2025-10-01 0
编者按:鞭牛士整理每天热门行业信息,一站式了解当日动态。1、前小米员工王腾多个账号无法查看!10月1日,鞭牛士发现前小米中国区市场部员工王腾已注销小红...
2025-10-01 0
文/郭性汶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社交媒体,将不仅仅是内容分发的优化,而是从底层逻辑、交互方式到价值核心的全方位重构。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展开探讨这个前瞻性的...
2025-10-01 0
随着小米 17 Pro 的发布,该机的热度不减,成为米粉的又一个“心头好”,在查看小米 17 Pro 的参数后,小编发现一些该机隐藏在参数里面的“小秘...
2025-10-01 0
隐秘监控锁全球,自主创新破封锁2007年,美国国家安全局搞了个叫“棱镜”的监控项目,直接针对互联网巨头下手。微软、谷歌、苹果这些公司,全都得在自家产品...
2025-10-01 0
传闻苹果将于本月推出 M5 芯片 iPad Pro,没想到已经有海外博主提前发布了一段新款 iPad Pro 的开箱视频。这位爆料者,正是去年提前曝光...
2025-10-01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