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历史性时刻!时隔3年太空再握手,神21创纪录,90后新兵惊艳亮相

今日快讯 2025年11月02日 08:36 3 admin

11月1日凌晨4点58分,当天和核心舱的舱门缓缓开启,

两位指令长陈冬和张陆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这一握,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七次"太空握手",也是两位老战友时隔三年后在天宫的再度重逢。

更让人激动的是,这次上天的神舟二十一号乘组里,有位刚满32岁的年轻人,

他将成为执行飞行任务时年龄最小的中国航天员!

历史性时刻!时隔3年太空再握手,神21创纪录,90后新兵惊艳亮相

从内蒙古草原走出的"太空新兵"

说起武飞,很多人可能还不太熟悉,这个1993年10月出生在内蒙古包头的小伙子,22年前还是个小学生,就亲眼见证了神舟五号返回舱降落在家乡土地上的震撼场面。

那一天,橙白相间的降落伞在草原上空绽放,杨利伟叔叔走出返回舱的画面,深深刻在了10岁武飞的心里。从那时起,他就暗暗发誓:"我也要当航天员!"

梦想和现实之间,隔着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武飞先是考进航天科技集团当了工程师,2019年看到航天员选拔的消息,他毫不犹豫报了名,2020年9月,他终于如愿成为第三批航天员。

历史性时刻!时隔3年太空再握手,神21创纪录,90后新兵惊艳亮相

接下来的5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训练。离心机训练时,8倍重力加速度压得人喘不过气;水下训练时,穿着160公斤重的水下训练服一泡就是好几个小时;野外生存训练更是要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熬过一个又一个寒夜。

武飞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得很朴实:"其实没啥秘诀,就是真心热爱,再加上肯花功夫。"这次和他一起执行任务的,还有指令长张陆和载荷专家张洪章。

张洪章是继桂海潮之后,第二位非军籍平民航天员,也是第二位戴眼镜上太空的航天员——这说明咱们的航天员选拔标准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多元化了。

3.5小时的"太空奔赴"

历史性时刻!时隔3年太空再握手,神21创纪录,90后新兵惊艳亮相

说到这次任务,最大的亮点就是创下了3.5小时交会对接的新纪录!

10月31日晚上11点44分,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火箭托举着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呼啸升空。橘红色的火焰照亮了酒泉夜空,发射场指挥控制大厅里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12分钟后,飞船准确入轨。凌晨0点05分,"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消息传来,大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此时在太空中,神舟二十一号正以每秒7.9公里的速度追赶着中国空间站。3点22分,飞船精准对接到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从发射到对接,只用了3.5小时!

要知道,以前神舟飞船对接空间站都要6.5小时,这次直接缩短了近一半,这背后是无数技术人员的心血。

历史性时刻!时隔3年太空再握手,神21创纪录,90后新兵惊艳亮相

这次火箭进行了16项技术改进,最核心的是全面升级了光学导航系统。通俗点说,就是给火箭装了一双更精准的"眼睛",让它能更准确地把飞船送到预定位置。

发射入轨控制更精确了,飞船和空间站的初始相位差就更小,绕飞圈数自然就少了。

这套系统还能在3.5小时和6.5小时两种模式之间灵活切换,万一遇到突发情况,可以马上切换到更保险的慢速模式,给航天员安全再加一道保险。

这次任务还有个特别之处——组织指挥体系也优化了。以前是任务总指挥部负责,现在改成了任务指挥所,指挥链条更扁平、更高效。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少了中间环节,办事更利索了"。

4只小鼠的"太空出差"

历史性时刻!时隔3年太空再握手,神21创纪录,90后新兵惊艳亮相

神舟二十一号这次可不是空手上天的,他们带了满满当当63.2公斤的科研物资,要开展27项科学实验!

最让人好奇的,就是首次在中国空间站进行的哺乳动物实验——4只小鼠要在太空"出差"了!

科学家们精心挑选了两雌两雄4只小鼠,它们会住进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之前送上去的动物培养装置里。在太空失重环境待上5到7天后,小鼠们会跟着神舟二十号乘组返回地面。

你可能要问了,大老远把老鼠送上天干嘛?

其实意义大着呢!科学家们要研究失重、密闭、辐射等空间条件对小鼠行为模式的影响,观察它们多组织器官的应激响应和适应性变化。

历史性时刻!时隔3年太空再握手,神21创纪录,90后新兵惊艳亮相

这些数据对未来人类长期太空飞行、甚至移民火星都至关重要。

除了小鼠,还有个特别烧脑的项目——研究遗传密码起源与手性的关系。简单说,就是要探索氨基酸和核苷不同的"左右手"组合之间的选择性规律。这可是关系到生命起源的大问题!

还有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光学原位研究,这对未来电动汽车、储能技术都有实际应用价值;空间站在轨智能算力平台试验,更是为未来太空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应用打基础。

说起科研成果,神舟二十号乘组这次可是满载而归。他们在太空待了188天,马上就要打破中国航天员在轨驻留的最长纪录!

历史性时刻!时隔3年太空再握手,神21创纪录,90后新兵惊艳亮相

指令长陈冬更是成为首个在轨时间超过400天的中国航天员,累计出舱6次,是目前舱外任务次数最多的"太空劳模"。

这半年里,他们获得了高质量的蛋白晶体,可能为肿瘤治疗找到新靶点;把钨合金加热到3100摄氏度,刷新了国际太空实验的最高温度纪录;

还首次发现带电胶体在微重力下能形成长寿命的亚稳态结构——这些听起来很专业的成果,未来都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从"头盔视角"看星空

历史性时刻!时隔3年太空再握手,神21创纪录,90后新兵惊艳亮相

每次神舟飞船发射,大家都会注意到那个精美的任务标识,神舟二十一号的标识,有个特别温暖的创作故事。

2024年11月,四川美术学院的工作室里,灯光常常亮到凌晨。研究生董恬和她的导师顾欣教授正在为这个标识绞尽脑汁。

最开始,董恬设计了动态线条和倾斜构图,想表现飞船的速度感。但顾教授看了看,提了个建议:"能不能换个视角?从航天员的角度看宇宙?"

历史性时刻!时隔3年太空再握手,神21创纪录,90后新兵惊艳亮相

这一点拨,让董恬茅塞顿开。她开始以航天员头盔为核心,通过头盔面窗的反射,呈现神舟二十一号与空间站对接的瞬间。这样一来,标识从"冰冷的技术符号"变成了"有温度的人类目光"。

你仔细看这个标识,外圈是国旗的红黄配色,象征国家荣誉;内圈深蓝色代表浩瀚宇宙,环绕头盔的双圆环,既像古代的天文仪,又象征着轨道运行。整个设计采用轴对称布局,庄重又稳定,充满仪式感。

董恬说,最让她感动的是,"从小小的标识走向浩瀚的深空,我们用艺术的方式,参与到了国家航天事业中。"

从首次到第七次

历史性时刻!时隔3年太空再握手,神21创纪录,90后新兵惊艳亮相

时间回到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四号和十五号乘组在空间站首次会师。当时6名航天员一起喊出"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那张合影直接载入了史册。

那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在自己的空间站迎接神舟飞船,也是第一次实现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

2023年有两次会师: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入驻,驾驶员、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类航天员首次齐聚;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上去,第三批航天员已经占到了一半。

历史性时刻!时隔3年太空再握手,神21创纪录,90后新兵惊艳亮相

2024年更是热闹,4月26日神舟十八号和十七号会师,两个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年轻组合太空同框;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上去,70后、80后、90后航天员第一次全聚齐!

到今天,神舟二十号和二十一号的第七次会师,中国已经有28名航天员、44人次进入太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也完成了第604次飞行。

如今,"太空握手"已经从历史性时刻变成了常态化运行。

未来五天,神舟二十号和二十一号的6名航天员会一起在空间站工作生活,完成全部的任务交接。之后,陈冬他们会返回地面,结束这次创纪录的太空之旅,

而武飞、张陆、张洪章会继续在太空执行几个月的任务,开启中国空间站的新篇章。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