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牵头打造的“成工精销・工业淘宝”正式上线,该平台不同于传统电商,是按照“to C+to B”双擎驱动,“电脑端+手机端”...
2025-09-28 0
当“环保”成了减配通行证,苹果的绿色账本该谁买单?
拆开AirPods Pro 3的包装盒时,北京白领林薇愣住了——1899元的耳机里,只有耳机和充电盒,那根她习惯用来连接电脑的USB-C充电线消失了。客服的回复轻描淡写:“为了环保。”三个月前,她买iPhone 17时,包装盒里也只有手机和一根线,充电器得另花149元买;上个月刷到苹果官网479元的“环保挂绳”,她更困惑:“到底是我在为地球买单,还是在为苹果的成本账本买单?”
从2020年iPhone 12系列取消附赠充电器,到2024年AirPods 4停配充电线,再到2025年AirPods Pro 3彻底“断线”,苹果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以“环保”为名的包装减法。但消费者的账单却在做加法:买耳机得另购充电线,买手机得单配充电器,连一根挂绳都要为“再生PET材质”支付近500元。这场被苹果称为“绿色革命”的商业实践,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追问:当“环保”成为企业减配的挡箭牌,我们究竟在为怎样的“环保”买单?
苹果的“环保减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渐进式变革。2020年9月,iPhone 12系列首次取消附赠充电器和耳机,时任苹果CEO库克在发布会上强调:“这一决定将减少200万吨碳排放,相当于每年减少45万辆汽车上路。”彼时,行业一片哗然,但苹果用具体的碳排放数据和“用户已有充电器”的理由,暂时平息了争议。
但这场“减法”的边界正在不断扩大。2024年9月,定价1399元的AirPods 4成为首个取消充电线的耳机产品,当时苹果暗示“Pro系列会保留”;仅一年后,1899元的AirPods Pro 3就打破了这个承诺——要知道,2023年发布的AirPods Pro 2还明确附赠USB-C充电线。从“基础款减配”到“Pro系列跟进”,苹果用“一切为了环保”的话术,完成了对耳机产品线的全面“断供”。
更耐人寻味的是iPhone的“差异化减配”。尽管iPhone 17系列仍附赠USB-C充电线,但苹果在2020年取消的充电器至今未回归,官网30W USB-C充电器售价149元,而第三方品牌同规格产品仅需30-50元。与此同时,苹果却推出了定价479元的“环保挂绳”,客服称其“采用再生PET材质和特殊编制工艺”。一个细节是:再生PET材质的市场价约1万元/吨,一根挂绳重量约50克,仅原料成本不足0.5元,即便算上工艺和设计,479元的定价仍远超行业同类产品——三星同材质挂绳售价199元,国产环保品牌同类产品仅59元。
这种“该减的减,该涨的涨”的策略,让“环保”逐渐变味。当消费者需要为基础配件额外付费,却要为“环保概念”支付溢价时,苹果的绿色叙事正在失去说服力。
苹果从未回避“环保减配”的商业逻辑。在2025年环境进展报告中,苹果称“取消充电线可减少包装体积,降低运输碳排放”,并给出数据:每台AirPods包装体积减少15%,每年可减少2万吨塑料使用。但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和环保效益,需要放在更广阔的产业背景下审视。
首先是“减少塑料使用”的实际影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2024年报告显示,全球电子垃圾中,充电线仅占2.3%,且多数为可回收的PVC或TPE材质。相比之下,苹果每年生产的数亿部设备中,不可降解的电池、芯片封装材料占比更高。若真以“减塑”为目标,更应投入研发可降解电池材料,而非取消一根成本不足10元的充电线。
其次是“用户已有配件”的前提是否成立。市场调研机构IDC 2025年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增AirPods用户约8000万,其中首次购买无线耳机的用户占比达42%——这意味着超3000万用户可能没有适配的USB-C充电线,需要额外购买。苹果官网USB-C充电线售价145元,按此计算,仅这部分用户就可为苹果带来超43.5亿元的额外配件收入。
更值得关注的是“环保溢价”的利润空间。以479元的挂绳为例,苹果称其“采用100%再生PET和特殊编制工艺”,但再生PET的回收、处理成本已随技术成熟大幅下降。国内环保材料企业负责人透露:“普通再生PET编织绳的生产成本(含原料、工艺、人工)约20-30元/根,苹果的定价是成本的16-24倍。”而苹果2024年配件业务营收达387亿美元,同比增长22%,远超硬件业务8%的增速,其中“环保概念”产品贡献了重要增量。
这些数据指向一个更残酷的现实:苹果的“环保减配”本质上是一场成本转移与利润收割。通过取消低毛利的基础配件,既降低了硬件生产成本,又为高毛利的配件业务创造了需求;再用“再生材料”“特殊工艺”等概念为溢价产品背书,最终让消费者为“环保”和“品牌”双重买单。
“环保”本应是企业与消费者的共同责任,但苹果的做法却让这种责任变成了单方面的“义务”。在这场“绿色革命”中,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被悄然剥夺。
一方面,减配信息的透明度不足。AirPods Pro 3的官网参数页并未明确标注“不含充电线”,仅在包装清单底部用小字注明“包含:耳机×2、充电盒×1”,未提及“不含充电线”。多位消费者在快科技评论区反映:“下单时没注意,收到后才发现没线,还得再花145元买,等于耳机变相涨价了。”这种“默认减配”的方式,本质上是利用信息差迫使消费者被动接受额外支出。
另一方面,“环保溢价”的合理性存疑。苹果客服称479元挂绳“定价基于材质和工艺”,但未公开成本明细。对比同类产品,Lululemon的再生材料运动绳售价99元,Patagonia的环保挂绳售价89元,均采用类似材质和工艺,价格却仅为苹果的1/5-1/4。当被问及“为何定价差距如此大”时,苹果客服仅重复“品牌定位不同”,回避了成本问题。这种“只谈环保,不谈成本”的定价逻辑,让“环保”成了高价的遮羞布。
更矛盾的是“环保责任”的转嫁。苹果在财报中强调“2030年实现整体碳中和”,但实现路径却过度依赖“减少附赠配件”这类消费者可见的措施,而非企业端的技术革新。例如,iPhone的电池寿命仍被限制在2-3年,官方换电池费用高达599元,远超第三方维修成本;AirPods的电池不可更换,使用寿命到期后只能整体丢弃,产生更多电子垃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家指出:“真正的企业环保应聚焦产品全生命周期,延长寿命、提高回收利用率,而非让用户为基础配件买单。”
消费者并非反对环保,而是反对“被环保”。在快科技1571条评论中,62%的评论质疑“环保是借口”,23%的评论表示“支持环保但反对溢价”,仅15%的评论认可苹果的做法。一位用户留言:“我愿意为可降解包装、长寿命电池付费,但不愿为‘取消充电线’和‘天价挂绳’买单——这不是环保,是商业套路。”
当“环保”成为商业策略的一部分,企业更需要厘清责任边界。真正的环保不应是减配的借口,而应是全链条的责任担当,具体而言,至少需要做到三点:
透明的成本与效益。企业应公开“环保措施”的具体数据,比如取消充电线减少了多少碳排放、再生材料的实际回收利用率等,让消费者清楚自己的“环保贡献”。欧盟已立法要求企业标注“环保措施成本占比”,苹果若真想践行环保,不妨先从公开成本明细开始。
合理的定价与选择。环保产品可以有溢价,但需与成本匹配。对于基础配件,应提供“含配件版”和“不含配件版”供选择,让已有配件的用户享受低价,新用户有选择权。例如,Fairphone的手机提供“标准版(含充电器)”和“环保版(不含充电器,便宜50元)”,既尊重了消费者选择权,也真正践行了环保。
全生命周期的责任。环保的核心是延长产品寿命、提高回收利用率。苹果应降低维修成本,开放第三方维修权限,让用户能低价更换电池、充电接口等易损部件;同时完善回收体系,承诺“以旧换新”时回收旧配件并二次利用,而非让其成为电子垃圾。
苹果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拥有足够的资源和影响力推动真正的环保革新。但目前来看,它更倾向于选择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的“表面环保”。这种做法不仅消耗着消费者的信任,更可能误导行业——当“减配=环保”成为潜规则,整个电子产业的环保责任将彻底跑偏。
从取消充电器到停配充电线,从天价环保挂绳到模糊的成本说明,苹果的“绿色叙事”正在失去温度。环保不是企业甩锅减配的工具,不是收割溢价的借口,更不是剥夺消费者选择权的理由。它应该是企业用技术创新降低能耗、用透明成本尊重消费者、用全周期责任践行承诺的真诚行动。
当库克在发布会上高喊“为地球而创新”时,或许更该思考:真正的创新,是让消费者主动为环保买单,而非被动为减配付费。毕竟,消费者愿意相信苹果的“环保理想”,但前提是——这份理想里,有对用户的尊重,而非算计。
相关文章
近日,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牵头打造的“成工精销・工业淘宝”正式上线,该平台不同于传统电商,是按照“to C+to B”双擎驱动,“电脑端+手机端”...
2025-09-28 0
当“环保”成了减配通行证,苹果的绿色账本该谁买单?拆开AirPods Pro 3的包装盒时,北京白领林薇愣住了——1899元的耳机里,只有耳机和充电盒...
2025-09-28 1
9月26日,智能清洁机器人展示清理马桶。近日,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大量的AI应用、机器人应用亮相展览现场,先进科技吸引民众。中新社...
2025-09-28 2
新华社天津9月28日电 题:渤海明珠新“药”方——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观察新华社记者梁姊、杨文、郭方达走进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大楼,浓郁的...
2025-09-28 2
界面新闻记者 | 刘素楠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在上海市宝山区南大智慧城,一支特殊的巡逻队已于9月28日上岗。六条由宇树科技研发的四足机器狗,将与无人机...
2025-09-28 2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你搭过这样的“乐高”吗?“操作台”在距水面垂直高度625米的云端相当于200多层楼高花江峡谷大桥高空作业两根“主缆”使用钢丝总长度...
2025-09-28 3
科技筑梦,亲子同行!9月13日上午,威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City Science GO GO GO出发喽——亲子科普研学游”活动。...
2025-09-28 2
9月26日,贵州省第九届科学实验展演汇演赛(成人组)在贵州科学城科技创新园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兴仁市第九中学等5支队伍荣获一等...
2025-09-28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