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私域被贴上“低效”标签;2025年,平台却集体加码入口。这不是反转,而是周期。本文从操盘者视角出发,复盘私域的“价值验证—迷茫收缩—理性回...
2025-10-04 0
日前,昌平合成生物产业再迎重磅消息:中粮集团旗下企业研发的国内首个阿洛酮糖产品上市,也是国内首次通过酶法工艺实现规模化生产。
同样取得产业突破的还有驻昌企业微元合成,该企业于今年7月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食品原料许可,成为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以生物发酵工艺获批的阿洛酮糖生产企业。
两大技术突破,并非偶然的个体突破,而是昌平区近年来围绕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系统性构建“科技创新筑基、产业创新强链、融合发展赋能”三维支撑体系的必然成果,其背后是区域为培育新兴产业所搭建的全链条生态、全要素保障与全场景融合的发展格局。
科技创新筑基:“技术+转化”抢赛道先机
D-阿洛酮糖(D-allulose)(以下简称:阿洛酮糖)是一种少量天然存在于无花果、猕猴桃、小麦等多种植物中的六碳酮糖,甜度约为蔗糖的70%,但热量仅为其10%左右,被业内广泛视为最具潜力的蔗糖替代品之一。
根据研究机构Global Market Insight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为1.477亿美元,预计2025年至203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14%。
作为中国最大的农粮食品企业,自2017年起,中粮集团旗下中粮生物科技、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启动专项攻关,从498个基因库中筛选改造,历经上千次突变体试验,最终突破性开发出高性能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2023年,该酶制剂获批成为国内首款食品加工用酶制剂,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生物技术中心主任王小艳表示:“我们用8年研发验证了‘科技创新驱动健康转型’的战略价值。中粮集团作为国内唯一获批酶法工艺生产D-阿洛酮糖的企业,打破了国际滞后僵局,激活了国内健康食品市场。同时,国内规模化生产将显著降低终端成本,让这一‘国际明星代糖’更经济地触达控糖人群,持续释放健康红利。”
同样,在微元合成研发实验室,一个个发酵罐里,“健康糖工厂”正不停运转。与传统制造业不同的是,这里的“生产者”是一群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它们的身体就像一个个“细胞工厂”——以葡萄糖为原料生成阿洛酮糖。
“通过合成生物技术改造微生物菌株,我们将阿洛酮糖生产从传统的两步反应缩减为一步发酵,转化效率提升至80%以上,并解决了阿洛酮糖分离提纯难题。应用新技术将使生产成本降低约50%。” 刘波说。
为什么在未来科学城这片土地上,能催生出两项“全国首个”的技术创新成果?
核心关键在于这里构建了得天独厚的创新生态——依托周边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等顶尖科研机构,未来科学城已形成覆盖“基础研究-技术转化”的完整智力网络,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源头支撑。
不止微元合成,昌平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还聚集了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院士等专家团队,齐禾生科等同行企业组成“创新朋友圈”,企业与专家、企业与企业之间能高效交流技术、取长补短。
这种天然的“智力磁场”,不仅让业内顶尖专家“触手可及”,更能实现“有问题随时探讨”的高效协作,为微元合成这样的企业注入了技术攻关的核心动能这样的专家资源规模与协作效率。
依托于这样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微元合成建成5000平方米的合成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最终成为全国首家获得批准上市的阿洛酮糖生产企业,并与全球最大的食品和配料企业美国嘉吉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阿洛酮糖及其他减糖、功能糖领域产品,在经销推广、生产协作、场景共创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固且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
与之“比翼齐飞”的是,中粮集团已构建起覆盖饮料、烘焙、乳品、糖果等多元场景的“一站式应用解决方案”与“差异化供应能力”,为D-阿洛酮糖在国内的加速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粮集团董事长李国强表示,“我们将积极打造‘大食物观创新生态圈’,携手产业链各方力量,共同做大健康食品产业的 ‘蛋糕’,推动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产业创新强链:“政策+协同”筑百亿生态
若说“科技创新筑基”为昌平合成生物产业搭建了技术突破的“骨架”,那么中粮、微元合成等企业“双轮驱动”格局的成型,则离不开“产业创新强链”环节中政策与协同的“血肉”支撑——正是凭借政策精准破题与部、市、区协同发力,昌平不仅为企业成长扫清障碍,更加速推动产业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发展”迈进。
2024年1月,《昌平支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发布,政策包含10个方面、32条举措,不再是简单的资金补贴,而是围绕空间、技术、人才、金融、生态等要素支撑,精准瞄准企业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全链条痛点,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而阿洛酮糖获批为国内首个合成生物制造新食品原料这一突破的背后,是部、市、区联合推动下的法规监管创新。
2024年9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食品加工用遗传修饰微生物安全性评价申报材料要求(试行)》,全面打开三新食品(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申报通道,为合成生物产品建立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审批机制。
刘波回忆说:“根据当时相关法规在新食品领域的指导原则,我们面临相关菌种安全性评估、系统性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及人群食用安全性研究等多环节、多部门审批难题。”
未来科学城管委会了解到企业诉求后,第一时间与市卫生健康委通力合作,协助企业与国家卫生健康委沟通,梳理阿洛酮糖审批中的关键节点,利用自贸区先行先试优势,积极协调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合力推动阿洛酮糖的新食品原料审批。
在各级部门的帮助下,阿洛酮糖毒理学研究任务快速高效完成,形成全套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技术报告,为新食品原料申报奠定基础。
眼下,围绕北京“高精尖”产业方向和昌平区域产业定位,我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重点布局生物医药、美丽经济、农业及食品、环保、能源、新材料“六大领域”,重点聚焦研发转化、高端制造、企业总部“三大环节”,重点构建“八个一”产业支撑体系,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从2023年起步至今,昌平区已聚集了130余家合成生物制造企业,2024年全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收入超60亿元,固定资产投入项目17个,投资超43亿,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集群已初步成型,力争在2026年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融合发展赋能:“空间+服务”促产城共生
D-阿洛酮糖在昌平的产业化落地,既是合成生物产业突破的缩影,更成为撬动区域空间资源整合与服务体系升级的关键支点。
从企业生产所需的产业载体到人才扎根所需的生活保障,昌平以“空间适配产业、服务匹配需求”的思路,让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形成深度耦合的共生关系。
昌平区正以未来科学城为核心,构建“产业共生、空间共建、服务共享”的发展生态,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良性循环。
在产业空间保障上,通过存量盘活与标准建设双路径提供优质载体:未来科学城“能源谷”13万平方米存量空间被改造为全链条产业孵化载体,而未来星科能源谷智造产业园等新建项目则实现“竣工即交证”的创新突破,大幅缩短企业落地周期。
围绕产业发展背后的人才需求,昌平同步升级服务保障体系:未来科学城已建成多批次人才公寓,搭配投用的商业综合体、实验学校,彻底解决员工“住房难、入学难”的顾虑;今年4月推出的“人才新政”更精准覆盖从谋职到创业的全周期,通过专项基金、科研资助等9类条款,为企业吸引的青年科研人才提供成长支持。
对于青年人才占比约80%的微元合成来说,可以更好地让研发团队专注于阿洛酮糖技术迭代与市场拓展。
这种“空间跟着产业走、服务围着人才转”的布局,不仅让阿洛酮糖在昌平实现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化的快速跃迁,更让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形成良性互动——产业项目的落地带动空间资源高效利用,完善的服务配套又为产业留住核心人才,最终构建起“产业有空间、人才有保障、城市有活力”的共生格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一颗小小的阿洛酮糖,折射出昌平合成生物产业的创新密码——从产学研协同突破技术壁垒,到政策赋能构建产业生态,再到产城融合激活发展动能,昌平用“三维发力”的实践,回答了新兴产业如何从“单点突破”走向“集群崛起”的时代命题。
当中粮的酶
法工艺、微元合成的生物发酵技术
在实验室里实现突破
当“竣工即交证”的效率革新与人才公寓的温情保障
在城市空间中落地
当合成生物的创新成果通过中粮、嘉吉的网络
走进千万家庭的餐桌
昌平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已完成“从0到1”的突破
正朝着“从1到N”
的百亿级生态加速迈进
来源:北京昌平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2024年,私域被贴上“低效”标签;2025年,平台却集体加码入口。这不是反转,而是周期。本文从操盘者视角出发,复盘私域的“价值验证—迷茫收缩—理性回...
2025-10-04 0
Linux 内核 6.17 稳定版终于到来啦!这一版本不仅带来了更强的硬件支持,还在性能和安全性方面进行了显著优化,对开发者、Linux 桌面用户乃至...
2025-10-04 0
新榜讯 火山引擎重磅发布豆包大模型1.6 - vision!此为豆包大模型家族中首个具备工具调用能力的视觉深度思考模型。该模型拥有更为强大的通用多模态...
2025-10-04 0
日前,昌平合成生物产业再迎重磅消息:中粮集团旗下企业研发的国内首个阿洛酮糖产品上市,也是国内首次通过酶法工艺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样取得产业突破的还有驻昌...
2025-10-04 0
在近日于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举行的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论坛上,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九万里计划2.0”,将联合运营商、航天、芯片等...
2025-10-04 0
今天给各位分享雀神麻将是否有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雀神麻将开挂神器下载软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手机麻将...
2025-10-04 1
今年秋天,南京师范大学的一场特别仪式吸引了国内外能源界的目光。国际电池研究领域的重量级学者斯特凡诺·帕塞里尼,正式加入这所江南名校。这位原本在德国科学...
2025-10-04 0
在现代快节奏生活里,人们对口腔健康愈发重视,电动牙刷顺势成为不少人日常护牙的得力助手。当下市场里电动牙刷品牌众多、质量参差不齐,不少网红产品打着“超强...
2025-10-04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