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5年9月,小米印度员工从高峰期1500人锐减至1000人以下,裁员幅度超过三分之一。这家曾经占据印度智能手机市场28%份额的中国巨头,如今市...
2025-10-04 0
还记得去年被疯狂吐槽的AI Pin和Rabbit R1吗?
这样的AI硬件,被贴上智商税的标签。
但仅仅一年,局面已完全不同,并彻底逆转。
2025年上半年,国内AI硬件114个项引到投融资,总金额突破145亿元。
仅5月份,近80亿资金流向这个赛道。
越来越多的大厂离职高管,入局AI硬件。
AI玩具、录音笔、耳机到戒指、眼镜……
形态各异的产品,已经跑通“0到1”的商业闭环。
AI硬件爆款神器
一群先知先觉者,已经靠卖AI硬件,年入上亿,闷声发大财。
海外狂销100万台的AI录音卡,孩子沉迷对话的AI玩具。
实时翻译的会议耳机,还有感知你情绪的智能戒指……
手机功能已经这么强大,为什么还需要专门的AI硬件?
其实,这些AI硬件在自身的领域,反而更方便。
Plaud,正好击中iPhone用户的痛点。
苹果手机不能通话录音。
这个看似细小的设计,却是律师、医生、白领们的刚需。
深圳的团队打造的Plaud系列产品,轻轻磁吸在手机的背后。
一键录音,自动转写、总结重点,足够应付你的需求。
它卖爆了。海外销量超100万台,年营业收入逼近2.5亿美元。
其中近一半来自AI订阅服务。
是的,用户不仅买了硬件,还持续为软件付费。
BubblePal & 芙崽,是孩子喜欢的AI玩伴。
这个产品,让家长们又爱又恨。
Haivivi推出的BubblePal,一年卖了25万台,销售额破亿。
它没有把AI塞进玩偶体内,而是做成了一个可拆卸的“泡泡挂件”。
孩子可以搭配任何喜欢的玩偶。
另一款叫“芙崽”的AI潮玩,切中了年轻人的玄学+社交需求。
今年618,它冲上京东潮玩销量榜第三,仅次于泡泡玛特和名创优品。
这些产品不讲技术参数,只提供情绪陪伴。
这是一种更聪明的情感生意。
讯飞耳机、Meta眼镜、RingConn戒指等,让AI正在“穿戴化”。
科大讯飞的AI会议耳机销售量超80万台,支持32种语言实时翻译。
Ray-Ban Meta眼镜,能拍第一视角视频直发Instagram,全球销量破100万台。
RingConn智能戒指,靠健康监测+AI管家打动用户,国内市占率达57%。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AI不只在手机里,更是变成人们的佩戴。
他们可以触摸,对话,成为生活中的日常伙伴。
为什么是中国团队?
你也许已经发现,这些AI硬件大多数来自中国制造。
没错,这些产品的背后,几乎都有中国团队。
深圳的Plaud、北京的Haivivi、合肥的讯飞……
他们能快速崛起,靠的不是技术绝对领先。
而是精准发现市场需求,之后就是供应链的快速落地。
一位AI创业者说:“国内市场对硬件的付费意愿,远高于软件订阅。”
用户更愿意购买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中国供应链能快速响应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需求。
比如TCL已量产的印刷OLED技术,材料利用率高达90%。
这就非常适合AI硬件快速迭代、定制化的需求。
这也是很多海外团队难以企及的制造红利。
创业公司在前线打造爆款,巨头们在后方布局生态。
京东推出了附身智能平台JoyInside,目标“为机器人提供大脑”。
接入JoyInside的元萝卜下棋机器人,对话量增长了120%。
AI玩具芙崽在京东618拿下销量冠军,孩子平均每天和它对话1-2小时。
京东的逻辑很清晰,我提供AI能力、销售渠道、供应链支持。
AI硬件生产商们,只需专注产品定义和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开源生态正在降低创新门槛。
十方融海开发的小智AI系统,已开源发布,支持毫秒级响应、多语言混合对话、情感感知。
目前累计接入设备近50万台,日均对话300万条。
这种开放共创的模式,正在快速推动AI硬件走向普及。
AI硬件会成为下一个“智能手机”吗?
这一波AI硬件爆发,绝非偶然。
技术的突围,大模型多模态能力突破,让AI能听、能看、能说。
市场需求大爆发。从职场效率到情感陪伴,用户愿意为优质体验付费。
生态链已经成型。有了开源模型,完美解决制造环节。
加上电商的渠道销售,更是加速了产品商业化闭环。
虽然销售业绩亮眼,但也要居高思危。
目前续航能力仍旧是短板,还有连接不稳定、AI能力有限等问题存在。
用户已经在体验中,有了更高的期待。
但是,现有的产品还处于“玩具”到“工具”的过渡。
不过,市场的销量说明,AI硬件并不是伪需求,准确说是下一个入口级赛道。
预计2030年,全球通用机器人市场突破1.2万亿美元,AI玩具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未来,我们可能和今天选择手机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AI硬件,甚至可以定制。
它可能是戒指、眼镜、耳机,陪伴孩子的玩具。
如今,AI被装进戒指、玩具、耳机,变得可触摸、可对话、可陪伴。
这样的技术,给生活增加了温度。
正如一位用户所说:“我买的不只是一个设备,而是一个懂我的伙伴。”
而且我们的中国团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头条深一度#
素材来源
1.《新榜》:卖爆100万台、年营收破亿,这些“小而美”的AI硬件正在闷声发大财
2.《虎嗅》:00后的第一个AI硬件,藏着京东的野心
3.《中国日报》:TCL科技的印刷OLED,AI硬件创新的绝配方案?
4.《中国日报》:十方融海亮相2025云栖大会,以小智AI引领情感智能硬件新潮流
本文作者 | 柠檬雪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
相关文章
前言2025年9月,小米印度员工从高峰期1500人锐减至1000人以下,裁员幅度超过三分之一。这家曾经占据印度智能手机市场28%份额的中国巨头,如今市...
2025-10-04 0
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最新研究显示,一种名为TREM2 H157Y的遗传变异会显著增加中国人群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研究发现,此遗传变异所带来的致病...
2025-10-04 0
随着三大产品稳定后,华为大力发展智能手表、耳机、智慧屏、路由器等,让产品生态更完善,毕竟华为以全生态全场景发展为主,产品自然越来越丰富。其中不少产品走...
2025-10-04 0
还记得去年被疯狂吐槽的AI Pin和Rabbit R1吗?这样的AI硬件,被贴上智商税的标签。但仅仅一年,局面已完全不同,并彻底逆转。2025年上半年...
2025-10-04 0
潮新闻 通讯员 成良田 蔡迪 记者 应磊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十周年纪念封首发 通讯员供图日前,屠呦呦诺奖10周年纪念封首发仪式暨“名校名企名所...
2025-10-04 0
走在城市街头,不难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骑小牛、九号电动车的人,似乎很少会换骑雅迪、爱玛。看似都是两轮电动车,却像分属两个“阵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025-10-04 0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卧龙电气(上海)中央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龙创电机技术创新有限公司申请的“涵道风扇系统及电推进装置...
2025-10-04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