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OpenAI的Sora2刚发布半个月,谷歌突然甩出大招,10月16日正式推出Veo3.1模型,直接在AI视频生成的赛道上与老对手摆开了架势。这两年...
2025-10-18 0
最近这大国博弈,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跟打牌似的,你出一张,我跟一张,互相都在琢磨对方手里还有啥王炸。
前几年,老美那边甩出张“王炸”,叫“芯片”。
好家伙,这一招是真狠。直接照着我们高科技产业的脑门上招呼。啥华为、啥AI,都感觉脖子一凉,呼吸有点不顺畅。
于是,我们这边很多人就有点慌,说这可咋办,人家这是抓着咱们的命门了。
但你再看咱们这边,好像也不怎么着急。默默地,也从牌堆里抽出一张牌,不声不响地拍在桌上。
这张牌,看着不起眼,灰不溜秋的,叫“稀土”。
老美一看这张牌,眉头也皱起来了。
这就有意思了。
芯片,我们都知道,是“工业大脑”,是信息时代的发动机。那稀土是什么?听着跟乡下挖的土疙瘩似的,怎么就能跟芯片掰手腕了?
今天,咱就来扒一扒这个“土疙瘩”的底裤。看看中国是怎么把它,从一盘散沙,做成了今天能让整个西方世界都睡不着觉的“独门暗器”。
也聊聊,这场芯片和稀土的互卡脖子大战,最后,到底谁能撑得住。
你一听“稀土”这俩字,第一反应是啥?
是不是觉得,这玩意儿肯定特别稀有,跟钻石、黄金似的,所以才叫“稀”土?
你要是这么想,那就被它这名字给骗了。
稀土,其实一点都不“稀”。它的储量,在地球上比什么铜、铅、锌都要多。
那它为啥还叫“稀”土呢?
因为它不是像铁矿、煤矿那样,扎成一堆让你挖。它是跟别的矿,稀稀拉拉地混在一块儿。今天在这挖出来一点,明天在那刨出来一点。最开始发现的时候,技术不行,提炼起来费劲,感觉挺少见的,就起了这么个名字。
这玩意儿,总共有17种元素,是元素周期表里的一大家子。平时你可能听都没听过,什么镧、铈、镨、钕……跟生僻字考试似的。
但你可别小看这些“生僻字”。
它们,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或者说,是“超级味精”。
啥意思?
就是很多高科技产品里,本身用量不大,可能就加那么一丁点。但你只要加了它,产品的性能,就能瞬间“得道飞升”。
你把它拿掉?对不起,你这东西,直接就从“王者”掉回“青铜”,甚至就是一堆废铁。
举几个例子。
现在最先进的F-35隐形战斗机,牛吧?浑身上下都是黑科技。但一架F-35,就需要大概400多公斤的稀土化合物。没了稀土,它的雷达、航电系统、发动机,全都得趴窝。
你手里那个iPhone,屏幕为什么那么亮,色彩那么鲜艳?因为里面加了稀土元素。没了稀土,你那手机屏幕,可能就跟十几年前的老彩电一个德行。
现在满大街跑的新能源汽车,核心是啥?是电机。最高效的永磁同步电机,靠的是啥?靠的就是磁铁。而这个世界上最牛的磁铁,叫“钕铁硼永磁体”,人称“万磁王”。听这名字,钕,就是稀土的一种。没了它,新能源车的续航和性能,都得打个对折。
还有什么风力发电机、医疗设备、石油催化剂、精密光学仪器……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高精尖领域,背后,都有稀土那幽灵般的身影。
所以,你看明白没?
稀土,它不是一种简单的矿产。它是一种“工业控制权”。
谁掌握了稀土,谁就等于掌握了现代工业的命脉。你可以让别人的战斗机飞不起来,也可以让别人的电动车跑不起来。
这玩意儿,比石油还狠。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没了它,机器转不动。稀土是工业的“神经”,没了它,机器直接就瘫痪了。
那问题就来了。
这么牛的东西,按理说,全世界都得抢疯了啊。为啥到最后,这生意,基本上被咱们中国一家给垄断了?
这故事说起来,那叫一个荡气回肠,也叫一个“不讲武德”。
很多人以为,我们能垄断稀土,是因为我们储量大,老天爷赏饭吃。
对,也不全对。
咱们的稀土储量,确实很丰富,一度占到世界的70%以上。尤其是内蒙古那个白云鄂博矿,简直就是个稀土的“聚宝盆”。
但光有储量,没用。
这世界上,稀土储量大的国家,多了去了。美国、越南、巴西、俄罗斯,都有一大堆。
这玩意儿,最难的,根本不是“挖”出来。
而是“分”开来。
前面说了,稀土是17种元素的一大家子。它们化学性质特别像,就跟一群长得一模一样的十七胞胎兄弟似的,全都腻歪在一起。
你要做的,是把这十七个兄弟,一个一个地,给精准地分开。把“老大”挑出来,送到A工厂。把“老二”挑出来,送到B工厂。
这个分离、提纯的过程,技术难度极高,工艺流程极其复杂。没个几千步的化学反应,你根本搞不定。
而且,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甚至还有放射性的废渣。污染极其严重。
所以,稀土这个产业链,它有两道坎。
一道,是“技术门槛”。
一道,是“环保门槛”。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游戏桌上的老大,是美国。
加州有个叫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的稀土矿,一度供养了全世界。那时候,咱们还得从人家那买呢。
那美国人是傻子吗?怎么就把这么好的一个饭碗,眼睁睁地给丢了呢?
因为,他们碰到了一个叫“中国”的,不按套路出牌的玩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发现了白云鄂博这个大宝库。但光有矿,没技术啊。当时,我们负责稀土研究的科学家徐光宪院士,带着一帮人,硬是搞出了一套“串级萃取”的分离技术。
这套技术,跟美国人那种“高大上”的玩法不一样。它可能看着有点土,但它效率高,成本低。
有了技术,我们就开始干一件让所有西方同行都看不懂的事了。
我们开始把稀土,当成“白菜”来卖。
你没听错,就是菜市场里那种几毛钱一斤的大白菜。
当时,我们为了抢占市场,为了换外汇,根本不考虑什么环境成本,也不考虑什么资源价值。就是以一种“自杀式”的价格,向全世界疯狂地倾销稀土产品。
当时有个说法,叫“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但后面还有半句没说,就是“我们把稀土卖出了猪肉的价格,不,是白菜的价格”。
你美国人卖10块钱一吨,我就卖1块。你把环保成本算进去,炼一吨稀土,要花好几百美元。我这边,工人穿着拖鞋,用着最简陋的设备,废水直接排沟里,成本可能就几十块人民币。
这还怎么玩?
你是个正常人,你会跟一个疯子打价格战吗?
美国的芒廷帕斯矿,一看这架势,直接就傻了。干着干着,发现卖出去的钱,还不够付工人工资和环保罚款的。最后,在2002年,干脆宣布破产倒闭了。
世界上其他那些本来想搞稀土矿的国家,一看这价格,也都默默地把勘探图纸给收起来了。心里想,跟中国人搞这个,不是找死吗?
就这么着,靠着这套“七伤拳”式的打法,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短短一二十年里,几乎把所有国外的竞争对手,全都给打残、打死了。
我们不仅垄断了全世界90%以上的稀土矿开采。
更要命的是,我们垄断了整个“产业链”。
从最上游的矿石开采,到中游的分离、提纯,再到下游的各种稀土合金、磁材的生产应用。整个链条上的技术、专利、工厂、工程师,几乎全都在中国。
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生态黑洞”。
等美国人和其他西方国家,过了十几年,突然一觉醒来,回头一看。
“卧槽,我们家的战斗机、导弹、电动车,里面用的稀土,怎么全都是从中国来的?”
他们发现,自己已经被我们用一根看不见的绳子,给牢牢地拴住了脖子。
这时候,他们想跑,已经晚了。
那问题又来了,美西方就甘心这么被我们卡着脖子吗?他们能不能摆脱对中国的稀土依赖?
当然想了。做梦都想。
这几年,美国、澳大利亚、欧洲,都在拼了命地想重建自己的稀土产业链。
美国政府,又是投钱,又是给政策,把那个已经倒闭的芒廷帕斯矿,又给重新挖了出来。澳大利亚也搞了几个新矿,信誓旦旦地说要成为“稀土新势力”。
但这件事,远比他们想象的要难。
因为,他们要补的,不是一两个“短板”,而是要重建一个已经荒废了二十年的“生态系统”。
这有多难?
第一,是时间。一个稀土矿,从勘探、审批、建设到最终投产,没个十年八年,根本下不来。远水解不了近渴。
第二,是环保。现在西方的环保标准,比二十年前,那可是高太多了。你现在想在加州,或者在欧洲哪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建一个稀土分离厂?当地老百姓第一个就举着牌子出来跟你拼命。这种高污染的产业,在他们那种“一人一票”的社会里,推行起来,简直是难于登天。
第三,也是最要命的,是技术和人才。
当年我们把他们打垮的时候,不仅是工厂倒了。相关的大学专业,没人报了。相关的工程师,全都转行了。相关的技术,也都锁在专利库里发霉了。
整个产业的人才,出现了“断层”。
就算你现在把矿挖出来了,你那粗加工的稀土精矿,找谁去给你分离提纯呢?
你会发现,转了一圈,世界上能干这活,而且能大规模、低成本干这活的,好像还只有中国。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特别滑稽的场面。
美国的芒廷帕斯矿,辛辛苦苦把矿石挖出来,进行初步加工。然后,装上大船,吭哧吭哧地运到中国来。
我们再帮他们进行最关键的分离、提纯。然后再把成品,卖回给他们。
你说这气不气人?
这就好比,你家有头猪。但你不会杀猪,也不会做红烧肉。你只能把猪拉到隔壁村唯一会杀猪的王师傅那里。王师傅帮你把猪处理好,把最好的五花肉留下,再把猪头肉和下水卖回给你。
你不仅没挣到啥钱,还得谢谢人家。
所以,美西方想摆脱对中国的稀土依赖,短期内,基本没戏。
他们需要时间,需要天量的投资,更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去忍受重建产业链过程中的高成本和环境压力。
这个过程,五年?十年?没人知道。
但至少在现在,牌,还在我们手里。
好了,最核心的问题来了。
芯片 vs 稀土,中美互卡脖子,谁能撑到最后?
一边,是美国卡着我们最顶尖的“工业大脑”。
一边,是我们卡着他们最基础的“工业维生素”。
这到底谁更疼?
这个问题,得分两头说。
从“伤害的烈度”来看,美国卡我们的芯片,更疼,也更致命。
因为高端芯片,决定的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上限”。
没有高端芯片,我们的AI、我们的大数据、我们的航天军工,很多最尖端的领域,都会被锁死。我们可能就会被永远地困在产业链的中低端,给人家打工。
这是在“要你的未来”。
而我们卡他们的稀土呢?
主要是让他们“现在”很难受。
没了中国的稀土,他们的军工生产成本会飙升,进度会拖慢。他们的新能源转型计划,会遇到巨大的阻碍。
但,他们不是完全没有替代方案。可以用性能差一点的材料顶一顶,或者花高价去别的地方搞,或者把以前的库存拿出来用。
他们会“内伤”,会“阵痛”,但不会一下子就“休克”。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芯片这张牌,分量更重。
但是,我们换个角度。
从“反制的难度”和“承受的代价”来看,我们反制稀土,要比他们反制芯片,容易得多。
我们想卡他们的稀土,只需要一道行政命令,海关一纸禁令,就够了。简单、直接、粗暴。
而美国想卡我们的芯片,需要动员全世界的力量。要拉着日本、荷兰、韩国,一起搞个“芯片联盟”。这个联盟内部,大家也是各怀鬼胎,各有各的利益。维持起来,成本很高。
而且,我们反制稀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我们不卖了,自己的稀土企业也得跟着受损。
但他们被我们卡了,是整个西方世界的制造业,一起跟着倒霉。那个损失,是系统性的,是会传导到他们经济的方方面面的。
而我们被卡了芯片,疼的,主要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的高科技企业,在独自承受压力。
所以你看,这两张牌,打出去的效果,和承受伤害的群体,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个,是“精准外科手术”,打的是你的“未来”。
一个,是“无差别地毯式轰炸”,打的是你的“现在”。
那到底谁能撑到最后?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或经济问题了。
这变成了一个“意志力”和“耐力”的比拼。
就看谁,能更快地补上自己的短板。
也看谁,的社会,更能承受这种“脱钩”带来的巨大痛苦。
我们在拼了命地搞芯片的“国产替代”,从光刻机到EDA软件,一步一步地啃硬骨头。
他们也在拼了命地在全世界找矿,搞“稀土供应链去中国化”。
这是一场真正的“世纪豪赌”。
赌桌两边,坐着的是两个世界上最庞大的经济体。
谁先眨眼,谁先撑不住,谁可能就会输掉未来几十年的国运。
这个过程,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可能都不会太好受。
你可能会发现,手机变贵了,车变贵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物美价廉的科技产品,可能会消失。
但这就是大国博弈的代价。
没有一个国家的崛起,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了解了芯片和稀土这背后的故事,你可能就会明白。
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世界,远比新闻里看到的,要复杂,也要残酷得多。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自己的事儿,干到最好。
因为,这场牌局的最终胜负,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
相关文章
就在OpenAI的Sora2刚发布半个月,谷歌突然甩出大招,10月16日正式推出Veo3.1模型,直接在AI视频生成的赛道上与老对手摆开了架势。这两年...
2025-10-18 0
最近这大国博弈,是越来越有意思了。跟打牌似的,你出一张,我跟一张,互相都在琢磨对方手里还有啥王炸。前几年,老美那边甩出张“王炸”,叫“芯片”。好家伙,...
2025-10-18 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冯袁玥 通讯员 许凯旋10月18日上午9时,武汉东湖学院体育馆内人声鼎沸,欢呼声与指令声交织。2025年湖北省机器人运动大赛在此启动...
2025-10-18 0
本文为您提供设计压缩空气系统的专业见解与分步指导,助力打造适配特定需求的高效可靠系统,鑫钻股份从多维度拆解设计关键,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1了解压缩空气...
2025-10-18 0
2007年石鹏飞回汕头接家族毛衣厂时,那厂子真是难外贸订单少,利润一跌再跌,一年就4到6个月有活干。我身边也有做服装工厂的朋友,以前总跟我吐槽 “做大...
2025-10-18 0
当一只薄荷色、露着九颗尖牙、笑容带点邪恶的小怪兽Labubu被拍出108万天价时,不少人直呼 “看不懂”,但在00后眼里,这只打破 “完美审美” 的玩...
2025-10-18 0
遇到以下4种电话号码,千万不要接听。否则即便你不说话,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第一是“400”开头的号码,很多企业都是400的电话,但是不具备外呼功能,所...
2025-10-18 0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提到华为,国内外都有一个共识:它是中国高科技企业中的扛鼎者。华为不仅仅是一家企业,它还承担着中国企业的领军角色。在许多重要赛道上,...
2025-10-1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