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全面介绍目前适马为索尼E卡口(FE 全画幅相机设计的所有镜头。如今,适马已成为索尼E卡口系统最重要的第三方镜头厂商之一,产品阵容丰富,涵盖紧凑型...
2025-10-26 0
本文将全面介绍目前适马为索尼E卡口(FE)全画幅相机设计的所有镜头。如今,适马已成为索尼E卡口系统最重要的第三方镜头厂商之一,产品阵容丰富,涵盖紧凑型定焦、高端变焦与大光圈定焦等多种类型。
不同于单反时代“第三方镜头=经济型替代品”的印象,适马如今将镜头划分为Art(艺术)、Contemporary( Contemporary )、Sports(运动)三大系列,品牌定位已接近原厂水准。
2013年索尼首次推出全画幅无反E卡口时,适马初期推出的多为“单反镜头改卡口”产品——本质是在单反镜头基础上集成E卡口转接环;如今这类镜头已全部停产,当前在售镜头均为“专为无反设计”,可充分利用索尼“短法兰距、高分辨率传感器、快速混合对焦(含眼部对焦与面部检测)”等优势。
1.Art系列
适马的旗舰系列,核心是“光学卓越与高分辨率”,优先通过光学设计而非机内/后期校正实现画质,将“画质优先”贯穿始终。通常具备大光圈与高端玻璃镜片,体积重量也相应较大,面向“追求极致画质,可接受较重重量”的摄影师。
2.Contemporary系列
以“便携性、多功能性、性价比”为核心,笔者个人最爱的适马镜头多属此类。设计目标是“小体积轻量化下实现扎实画质”,适合旅行、街头与日常拍摄;光学方案与性能常与Art系列相近,但通过紧凑设计与轻量化材质控制体积与成本。
Art系列倾向“专项定位,拒绝全能”,Contemporary系列则相反——主打“全能实用,适配日常多场景”。
3.Sports系列
专为“动态题材(运动)、野生动物、自然摄影”及“航空拍摄”等专业领域设计,核心优势是“长焦段、光学防抖、高强度防风雨密封”,满足严苛环境下的拍摄需求。
受索尼软件限制,使用适马等第三方镜头仍存在部分短板,最显著的是“高端机型连拍速度受限”——例如索尼A1、A9系列虽支持最高30张/秒连拍(A9 III甚至达120张/秒),但第三方镜头连拍速度被限制在15张/秒。这一限制与镜头光学性能或对焦速度无关,是索尼“仅允许原厂镜头实现全速通信与跟踪”的政策导致。
实际使用中,这一限制仅对A1、A9系列用户有影响(A7系列最高连拍速度本就≤15张/秒),多数用户无需担心;且需注意,即便索尼原厂镜头,也并非所有型号都能实现相机最高连拍速度,性能仍受镜头设计与对焦马达影响。
另一核心局限影响视频创作者:第三方镜头无法使用索尼“动态主动防抖”功能。该功能通过“机身防抖(IBIS)+光学防抖+约1.3倍裁剪”智能协同实现顺滑画面;第三方镜头虽可使用“主动防抖(Active Stabilization,裁剪约1.1倍,效果更温和)”,但实测显示原厂镜头开启防抖时的视频稳定性明显更优,因此手持视频拍摄更推荐原厂镜头。不过需说明:多数带电子触点的第三方镜头,可在视频文件中记录陀螺仪数据,用户可通过索尼Catalyst Browse等软件后期防抖;即便使用“无电子触点的老镜头+带触点转接环”,也能记录陀螺仪数据。
索尼另一“原厂专属功能”是“机内对焦呼吸校正”——通过软件裁剪画面,抵消对焦时的视角变化,从而“消除”对焦呼吸效应。若选择适马Art系列,多数型号的对焦呼吸效应已极轻微,影响不大。
尽管存在上述局限,适马仍是热门选择——核心原因是“画质与索尼原厂(含G Master)相当,价格显著更低”。此外,适马还填补了索尼的产品线空白,例如超高速35mm F1.2 DG DN Art、紧凑型定焦“Contemporary I系列”90mm F2.8等,后者因“小巧金属机身”,与索尼A7c等轻量化机身搭配时平衡感极佳。
除“填补空白、提供原厂替代选择”外,适马仍持续创新,推出多款“全球首款”突破技术局限的镜头,例如28-45mm F1.8、135mm F1.4、28-105mm F2.8等。
重要提示:适马镜头的变焦环旋转方向与索尼原厂相反——适马镜头逆时针旋转变焦,索尼顺时针旋转。若习惯索尼操作,初期可能会有“反向”不适感。
1. Art系列变焦镜头
适马Art系列的目标是“以更亲民价格提供旗舰级光学性能”,让用户以“非G Master价格”获得接近G Master的画质,部分型号甚至引领行业趋势(例如14-24mm F2.8比索尼12-24mm F2.8 GM早发布整整一年;近期推出的28-45mm F1.8、28-105mm F2.8,索尼原厂暂无同类产品)。
(1)适马14-24mm F2.8 DG DN Art镜头
风光与银河摄影的“梦想镜头”,是适马首款“完全为无反设计”的全画幅镜头(非单反镜头改卡口)。
- 光学表现:14mm F2.8全开光圈时锐度已很高,全变焦范围角落表现惊艳,轻松满足4000-6000万像素传感器的解析需求;机内校正后,色差与畸变极轻微;镀膜优秀,抗眩光能力强;彗差控制出色(天文摄影师频繁称赞的核心原因);收缩至F8-F11时,可拍出干净对称的星芒。
- 滤镜设计:虽前镜片凸起(此类镜头常见设计),无法安装前置滤镜,但适马贴心加入“后端滤镜支架”,价格仅为索尼12-24mm F2.8 GM的一半。
参数信息:
- 重量:795g
- 尺寸(长×直径):133mm×φ85mm
- 滤镜接口:无前滤镜螺纹;配备后端滤镜支架(支持插片式明胶滤镜,含裁剪模板)
(2)适马24-70mm F2.8 DG DN Mark II Art镜头
初代的“理想形态”——更小、更快、更精致,同时保留Art系列的设计质感。如今可适配紧凑型无反机身,F2.8全开光圈光学性能依旧出色,对焦系统升级为新HLA线性马达(替代老款步进马达),对焦速度大幅提升;做工顶级,新增光圈环与更近对焦距离,实用性与索尼24-70mm F2.8 GM Mark II相当。
- 光学表现:F2.8全开时全画幅锐度高,微对比度与色彩中性度优秀;中心表现极佳,F4时角落明显改善;色差与畸变控制良好,抗眩光能力比初代显著提升;24mm F2.8时有轻微暗角,后期易校正。
- 焦外与对比:焦外比初代更顺滑均匀,过渡自然、杂乱感减少,70mm端背景虚化尤为出色;锐度也比初代提升。如今体积已与索尼24-70mm F2.8 GM II相当。
- 选购建议:若追求“绝对性能与AF-C跟踪最优”,索尼GM II仍略胜一筹;但对多数摄影师,这款镜头能提供“索尼GM II 95%的性能,仅需70%的价格”,是“性价比优先、不妥协画质”的实用之选,强烈推荐。
参数信息:
- 重量:735g
- 尺寸(长×直径):122.2mm×φ87.8mm
- 滤镜接口:82mm
(3)适马28-45mm F1.8 DG DN Art镜头
堪称“定焦镜头集合体”的变焦镜头?
- 体积与价值:重量近1kg,属专业级装备;但若能替代2-3支定焦镜头,重量负担便不再明显。
- 创新定位:全球首款全画幅F1.8恒定光圈变焦,噱头之外更重要的是“将定焦级画质与部分变焦灵活性结合”;内变焦设计,云台拍摄时重心稳定。
- 设计理念:虽参数特殊,但绝非“炫技产品”,而是“兼顾突破与实用”的摄影师工具——适马设计师的思路是“打造突破局限的镜头,但核心是让用户能像常规镜头一样使用”。
- 光学表现:F1.8全开时中心锐度已惊艳,边缘仅轻微偏软;收缩光圈后全画幅锐度均匀出色;对比度高、微对比度强,画面干净中性。
- 焦外与抗眩光:焦外是核心优势——前景与背景虚化自然融合,无生硬过渡与杂乱边缘;11片光圈叶片确保收缩后光斑仍圆润,可见适马刻意追求“自然电影感”,而非“实验室参数最优”;抗眩光能力优秀,但前镜片较大,不注意时仍可能出现轻微雾状眩光。
- 适用场景:非旅行镜头(体积近似24-70mm F2.8),但对“定焦替代需求”而言已足够紧凑;若用A7RV、A1等高分辨率机身,1.5倍裁剪后等效67.5mm,仍有充足分辨率,等效光圈F2.7,虽不能替代70mm定焦,但满足多数场景“近似24-70mm F2.8的效果”。
- 竞品对比:价格不低,但比“三支同画质定焦”便宜一半以上;索尼24-70mm F2.8 GM II与适马24-70mm F2.8 Art更灵活,但均无“F1.8的进光量与主体分离能力”。
- 用户预期:焦段局限(28-45mm)可能让部分用户犹豫,体积也较大;但实际拍摄后会发现“这一焦段正是日常常用范围”——广角端足够纳入环境,长焦端足够主体分离,F1.8光圈适配多数光线场景。
评测总结:不小、不便宜、非人人适用,但对“合适的摄影师”,可能是目前最聪明的“定焦替代方案”。
参数信息:
- 重量:950g
- 尺寸(长×直径):153.4mm×φ87.8mm
- 滤镜接口:82mm
(4)适马28-105mm F2.8 DG DN Art镜头
是否开启“新一代标准变焦”时代?
- 焦段背景:24-105mm、24-120mm等焦段的变焦镜头并不新鲜,但均为F4光圈;28-105mm F2.8则属“稀缺品类”——佳能RF 24-105mm F2.8 Z虽早推出,但售价高、重量1.3kg、体积近似70-200mm F2.8,属“高端投资级”产品。
- 适马优势:焦段从28mm起步(利于控制体积),比佳能更便携;重量介于24-70mm F2.8与腾龙35-150mm F2-F2.8之间,仍在“旅行携带可接受范围”。
- 定位认知:与28-45mm F1.8类似,若用户“不清楚使用场景”,可能会质疑“存在意义”;但对“明确需求(快速、灵活、平衡长焦与便携)”的用户,它填补了独特空白,善用者能拍出惊艳作品。
参数信息:
- 重量:990g
- 尺寸(长×直径):159.9mm×φ87.8mm
- 滤镜接口:82mm
2. Contemporary系列变焦镜头
(1)适马16-28mm F2.8 DG DN Contemporary镜头
因“推出较晚”,这款镜头略显低调——索尼早有16-35mm F2.8/F4,腾龙也将17-28mm F2.8纳入“大三元”,且两者均已更新至二代。
- 焦段策略:虽部分摄影师偏好16-35mm焦段(通常体积更大、更重、更贵),但适马“限制焦段”的决策,恰好契合Contemporary系列“紧凑性价比”的核心定位。
- 套装优势:与适马28-70mm F2.8 DG DN Contemporary搭配,总重不足1kg,可实现“16mm至70mm F2.8恒定光圈”覆盖,且价格亲民,是“便携与性能兼顾”的最佳全画幅变焦组合之一。
参数信息:
- 重量:450g
- 尺寸(长×直径):102.6mm×φ77.2mm
- 滤镜接口:72mm
(2)适马20-200mm F3.5-6.3 DG DN Contemporary镜头
“首创焦段”的超变焦镜头——首次将超变焦的广角端拓展至20mm(常规为24mm或28mm)。若需“一支镜头覆盖超广角至长焦,无需换镜”,它是理想选择;虽焦段夸张,但体积轻量化仍适配旅行,是“单镜头旅行方案”的顶级选项。
- 画质妥协:10倍超变焦比下,存在常规妥协——20mm端画质不及专用超广角(更别提定焦),但全焦段表现扎实,且“无其他超变焦能做到20mm广角”,实际性能超出多数预期。
- 核心价值:可替代三支独立变焦,且28-85mm焦段支持1:2放大倍率,多功能性是其核心定位。
参数信息:
- 重量:540g
- 尺寸(长×直径):117.5mm×φ77.2mm
- 滤镜接口:72mm
(3)适马28-70mm F2.8 DG DN Contemporary镜头
Contemporary系列的“惊喜之作”,进一步丰富了索尼全画幅中端变焦的选择。部分用户可能因“28mm广角端不够广”犹豫,但“大幅轻量化”的妥协,对多数人而言值得。
- 画质与重量:光学表现良好,但与适马24-70mm F2.8 II Art相比仍有差距(后者重量重56%);核心亮点是“不足500g的F2.8恒定光圈标准变焦”,工程设计出色,与索尼A7c系列搭配时平衡感极佳(此类组合罕见)。
- 适用场景:适合“需要比F4更快光圈,又追求便携旅行”的用户;与索尼A7c II搭配,总重不足1kg,是“紧凑专业单镜头方案”。
参数信息:
- 重量:470g
- 尺寸(长×直径):103.5mm×φ72.2mm
- 滤镜接口:67mm
(4)适马100-400mm F5-6.3 DG DN OS Contemporary镜头
适合日常摄影的长焦选项,适配风光等静态题材;但动态题材(运动、飞鸟)命中率不佳——老款步进对焦马达无法跟上快速移动物体。
- 优势亮点:光学防抖效果好,F5-6.3全开光圈分辨率仍出色;虽为100-400mm长焦,但平衡感良好,比索尼FE 70-300mm更纤细,操作更便捷。
- 附件说明:三脚架环需单独购买(适马TS-111,兼容阿卡标准);虽有增距镜在售,但仅适配徕卡L卡口版本,索尼E卡口不兼容。
参数信息:
- 重量:1140g
- 尺寸(长×直径):199.2mm×φ86.0mm
- 滤镜接口:67mm
3. Sports系列变焦镜头
(1)适马70-200mm F2.8 DG DN OS Sports镜头
这款镜头让许多人“等到失去耐心”——发布时索尼已推出70-200mm F2.8 GM二代,腾龙也宣布17-180mm F2.8 G2,可能导致其人气未达预期。
- 核心配置:适马在此款镜头上“全力以赴”——双HLA新线性马达、光圈环、优秀焦外、低色差、专业级做工,仅“前端变焦环”的设计需适应。
- 防抖性能:光学防抖(OS)官方标称“最高7.5档”,需注意“70mm端7.5档,200mm端5.5档”,仍属优秀水准。
- 选购建议:动态/运动题材摄影师可能更偏爱索尼70-200mm GM的对焦,但适马价格显著更低,需权衡选择。
- 限制说明:索尼E卡口版本无USB接口(无法使用适马UD-11调焦底座),该底座仅适配L卡口版本(可调节对焦限制范围);增距镜也仅兼容L卡口版本,E卡口不支持。
参数信息:
- 重量:1335g
- 尺寸(长×直径):207.0mm×φ90.6mm
- 滤镜接口:77mm
(2)适马60-600mm F4.5-6.3 DG DN OS Sports镜头
10倍长焦变焦镜头,是“单反时代适马60-600mm(前代是畅销的50-500mm F4.5-6.3)”的无反升级版。
- 竞品优势:若不介意重量,它无直接竞品——索尼200-600mm等无法比拟“60mm广角端的多功能性”;腾龙50-400mm F4.5-6.3虽可参考,但400mm与600mm长焦端差距明显,且腾龙更便携便宜,需根据需求选择。
- 限制说明:与所有适马索尼E卡口长焦一致,不兼容任何增距镜。
参数信息:
- 重量:2485g
- 尺寸(长×直径):281.2mm×φ119.4mm
- 滤镜接口:105mm
(3)适马150-600mm F5-6.3 DG DN OS Sports镜头
参数信息:
- 重量:2100g
- 尺寸(长×直径):265.6mm×φ109.4mm
- 滤镜接口:95mm
(4)适马300-600mm F4 DG OS Sports镜头
参数信息:
- 重量:3970g
- 尺寸(长×直径):469.9mm×φ167.0mm
- 滤镜接口:40.5mm(后端插入式滤镜)
四、适马全画幅定焦镜头
1. Art系列定焦镜头
适马从“经济型第三方”跃升为“高端镜头厂商”,Art系列功不可没——从单反时代的佳能EF、尼康F卡口F1.4 Art镜头,到如今的无反镜头,Art系列已成为“以低价格提供GM级画质”的旗舰代表。
(1)适马14mm F1.8 DG Art镜头
全球首款“全画幅14mm F1.4直线透视定焦镜头”,独特性与需求量极高,尤其适合天文摄影。
- 供货说明:部分零售商误标“已停产”,实际适马近期宣布改为“订单生产”。
参数信息:
- 重量:1160g
- 尺寸(长×直径):149.9mm×φ101.4mm
- 滤镜接口:无前滤镜,配备后端插入式滤镜支架
(2)适马15mm F1.4 DG DN对角线鱼眼Art镜头
参数信息:
- 重量:1360g
- 尺寸(长×直径):159.9mm×φ104.0mm
- 滤镜接口:仅支持后端插片式明胶滤镜(含裁剪模板)
(3)适马20mm F1.4 DG DN Art镜头
配备“光圈环锁定开关”与“手动对焦锁定开关”,天文摄影时尤为实用;支持前后滤镜;镜头前端弧形设计,可套上镜头加热带,防止内部起雾。
参数信息:
- 重量:630g
- 尺寸(长×直径):113.2mm×φ87.8mm
- 滤镜接口:82mm
(4)适马24mm F1.4 DG DN Art镜头
体积接近传奇的索尼24mm F1.4 GM,在“拥挤的广角定焦市场”中轻松站稳脚跟——对“需要快速、锐利、可靠24mm,兼顾静态与天文摄影”的用户,是性价比之选。
- 体积与平衡:约510g,比索尼GM重,但与A7 IV等全画幅机身搭配平衡感仍佳;A7C上略头重脚轻,但可使用。
- 核心功能:与20mm F1.4类似,具备光圈锁定与手动对焦锁定,天文摄影中“手动对焦锁定”可确保长曝光时对焦稳定。
- 光学对比:径向彗差控制与索尼24mm F1.4 GM相当,暗角表现相近;视角比索尼略窄,对焦呼吸效应比索尼20mm F1.8 G、24mm GM更轻微,但索尼镜头支持机内对焦呼吸校正。
- 综合评价:光学惊艳、操控优秀,规避了“大光圈广角常见缺陷(畸变、彗差、过重)”,是“无短板的完整镜头”。
参数信息:
- 重量:510g
- 尺寸(长×直径):97.5mm×φ75.7mm
- 滤镜接口:72mm
(5)适马35mm F1.2 DG DN II Art镜头
二代近期发布,笔者尚未实测;从外观可见,相比一代(右侧)体积大幅缩减。
参数信息:
- 重量:745g
- 尺寸(长×直径):113.4mm×φ81.0mm
- 滤镜接口:72mm
(6)适马35mm F1.4 DG DN镜头
许多评测抱怨“未做到索尼35mm F1.4 GM(524g)般轻便”,但实际除森养35mm F1.4 P FE(470g)外,所有索尼E卡口F1.4及以上光圈的35mm自动对焦镜头,重量均与这款相近或更重。
- 性价比与画质:延续适马“半价索尼GM”的性价比优势;近摄时边缘角落分辨率比GM略低(常规拍摄距离无问题),无穷远对焦时分辨率优秀;焦外顺滑自然;存在轻微枕形畸变,无其他明显缺陷,易推荐。
参数信息:
- 重量:660g
- 尺寸(长×直径):111.5mm×φ78.2mm
- 滤镜接口:72mm
(7)适马50mm F1.2 DG DN Art镜头
传闻初现时,用户多有顾虑——前代适马50mm F1.4比索尼50mm F1.4 GM大得多,担心这款F1.2会接近尼康50mm F1.2的体积;但实际与索尼50mm F1.2 GM尺寸相近(适马镜筒略细轻,索尼略短),且与自家50mm F1.4体积相近(后者更轻)。
- 用户反馈:继“争议性的50mm F1.4”后,这款F1.2可见适马倾听用户反馈,展现了“最佳状态的适马”。
- 对焦对比:跟踪对焦是核心差距——索尼50mm F1.2 GM拍摄“跨焦平面移动物体”时命中率近100%,适马约70%(即便光线良好);但拍摄静态或慢动作题材,适马表现无问题,且价格比索尼低。
- 视频适配:索尼镜头支持机内对焦呼吸校正,但适马本身对焦呼吸效应极轻微,且索尼开启校正会裁剪画面。
- 光学表现:F1.2全开时对比度与细节已优秀,全光圈范围表现稳定;背景虚化顺滑不突兀,偏向中性,无“个性镜头”的夸张感,可见适马优先“均匀表现与低像差”;收缩光圈后角落锐度略提升,但“无需收缩”已是优秀水准。
- 三维质感:与GM类似,可呈现“立体画面感”,让主体具备深度与分离感;若多年依赖变焦,会惊讶于F1.2定焦的进步。
- 综合评价:若追求“F1.2的独特画质”,这是“几乎无妥协的高性价比选择”;索尼价格 twice as much,适马堪称“对得起Art标识”,强烈推荐。
参数信息:
- 重量:740g
- 尺寸(长×直径):110.8mm×φ81.0mm
- 滤镜接口:72mm
(8)适马50mm F1.4 DG DN Art镜头
发布时因“体积重量”受批评(与同期发布的索尼50mm F1.4 GM相比,长0.5英寸以上、重100g以上,接近索尼50mm F1.2 GM);与更小轻的森养50mm F1.4 II相比,体积差距更显著。
- 后续改进:一年后适马发布50mm F1.2 DG DN,可见对用户反馈的重视——新款F1.2反而比这款F1.4略短。
- 市场定位:发布时处境尴尬——不差钱用户可选索尼50mm F1.2 GM,预算有限用户倾向森养;与森养50mm F1.4 II相比,适马更贵,但“无绝对胜负”:森养F1.4全开中心锐度优,适马角落锐度优;收缩后适马全画幅锐度优;适马畸变略差但色差更少;适马新HLA对焦马达的视频与AF-C表现优于森养,但索尼XD线性马达的跟踪对焦仍更优(发布时这是第二款用HLA马达的适马镜头)。
- 核心价值:批评多源于“发布时机不佳”(晚于索尼与森养),但仍延续“适马公式”——光学优秀,价格远低于索尼原厂。
参数信息:
- 重量:660g
- 尺寸(长×直径):111.5mm×φ78.2mm
- 滤镜接口:72mm
(9)适马85mm F1.4 DG DN Art镜头
索尼E卡口如今有近24款85mm镜头可选(排除已升级二代的初代),其中6款光圈大于F1.8(索尼85mm F1.4 GM II、森养85mm F1.4 II、唯卓仕85mm F1.4 Pro、思锐85mm F1.4 Aurora、美科85mm F1.4及这款适马)。
- 市场地位:发布五年多,即便竞争激烈,仍是适马最畅销镜头之一;笔者认为“就价格而言,它是目前市场最佳85mm镜头”。
- 光学与焦外:F1.4全开即锐利,收缩后更优,适配人像外的多场景;色差几乎不可见;焦外是“主角却不抢镜”,自然讨喜;肤色渲染优秀,色彩准确中性却不呆板;微对比度出色却不生硬——堪称“矛盾的杰作:极致锐利却能呈现顺滑 flattering 的肤色”。
- 做工与短板:第三方85mm中做工顶尖(无论F1.8还是F1.4),具备防风雨密封与光圈环;唯一短板是“跟踪对焦不及索尼85mm F1.4 GM II”。
- 适用场景:非“动态题材镜头”——若需“100%命中率拍摄向镜头奔跑的人”,仅能选价格翻倍的索尼GM II;关闭所有校正后有轻微枕形畸变与暗角,但“为何要关闭校正?”。
- 综合评价:索尼E卡口不缺优秀85mm,多数能拍出相似画面,但这款是“杰作”——以半价提供GM级画质,设计现代、做工专业,解决了多数常见痛点;无需纠结评测与像素对比,最终你仍会选择它,近乎满分。
参数信息:
- 重量:625g
- 尺寸(长×直径):96.1mm×φ82.8mm
- 滤镜接口:77mm
(10)适马105mm F2.8 DG DN Macro Art镜头
索尼全画幅优秀微距镜头包括“索尼100mm F2.8 GM、索尼90mm F2.8 G、腾龙90mm F2.8与这款适马105mm F2.8”。
- 光学优势:F2.8全开即锐利,全画幅从微距到无穷远均均匀;色差控制极佳,畸变轻微;焦外顺滑克制,无生硬边缘与“模糊感”。
- 人像适配:虽可兼作人像镜头,但“过于锐利”,需后期降低锐度;部分用户抱怨“对焦慢”,但这是微距镜头常态,适马已加入对焦限制器优化。
- 竞品对比:比索尼新款100mm F2.8 GM Macro略紧凑但更重;“追求极致对焦跟踪”(如水下微距、希望“即拍即得”)的用户,索尼更合适,但价格翻倍——索尼的溢价多在“体验升级”(内置防抖、推拉式对焦环带距离刻度与硬限位、兼容1.4x/2.0x增距镜,放大倍率可达2x/2.8x),而非光学优势,是否值得需看拍摄需求。
参数信息:
- 重量:710g
- 尺寸(长×直径):135.6mm×φ74mm
- 滤镜接口:62mm
(11)适马135mm F1.4 DG Art镜头
“人像镜头的终极之选?焦外巨兽?史上最佳人像镜头?”——对它的赞誉层出不穷,是适马停产的105mm F1.4与135mm F1.8 HSM的继任者。
- 体积与配置:前镜片巨大,光学结构13组17片(含4片FLD镜片、2片非球面镜片);比前代105mm F1.4小轻,但“毫不低调”——虽不长、无“长焦感”,但粗壮笨重,1.4kg重量、105mm滤镜接口(与105mm F1.4相同),绝非“随手塞包”的镜头。
- 附件与做工:附带阿卡标准三脚架环(可拆卸)与超大遮光罩;对焦由“二代HLA线性马达”驱动,虽未明确与初代差异,但“快速静音准确”,即便驱动庞大光学组也无压力。
- 光学表现:F1.4全开中心锐度优秀,F2-F5.6达峰值;角落F1.4时略软,F2.8时改善,6000万像素传感器上仍表现出色;色差控制极佳,轻微枕形畸变易校正;F1.4时暗角中等,F2时基本消失。
- 焦外与抗眩光:焦外是核心亮点——背景虚化奶油般自然,无“洋葱圈”或杂乱纹理,前景虚化即便构图复杂仍顺滑,对焦-失焦过渡优雅;镀膜与大遮光罩让抗眩光能力优秀,鬼影极少。
- 局限与巧思:最小对焦距离约1.1m,比索尼FE 135mm F1.8的0.7m差;对焦呼吸效应明显,且不支持索尼机内校正;高分辨率机身(A7RV、A1)开启裁剪模式,或搭配APS-C机身,可近似“适马200mm F2 Sports镜头”的效果。
参数信息:
- 重量:1420g
- 尺寸(长×直径):137.5mm×φ111.7mm
- 滤镜接口:105mm
2. Contemporary系列定焦镜头
适马Contemporary系列可进一步分为两类:
- 紧凑型F2系列(20mm、24mm、35mm、50mm、65mm)
- 更紧凑轻量化系列(F2.8及以上光圈):17mm F4、24mm F3.5、45mm F2.8、90mm F2.8
(1)适马17mm F4 DG DN Contemporary镜头
索尼全画幅最小的超广角镜头之一,展现了“最佳状态的适马”——既能以50mm F1.2、85mm F1.4 Art等镜头与大厂竞争,也能推出此类“特色镜头”。
- 核心优势:小巧超轻、近摄优秀、做工精美;部分用户质疑“仅F4光圈为何做定焦,不如变焦”,但“懂它的用户”会为“反主流设计”庆幸。
- 设计细节:笔者认为是“适马I系列最美镜头”——因体积极小,镜筒无其他I系列常见的亮面装饰环。
- 光学与竞品:紧凑型超广角的光学缺陷属预期内,畸变与暗角需校正,无明显异常;唯一遗憾是“收缩光圈后星芒不清晰”;价格略高(若不重视体积重量)。
- 索尼E卡口替代:主要竞品是森养AF 18mm F2.8——更小轻、光圈亮1档、性价比高,但做工远不及适马(塑料感强,无 premium 感)。
参数信息:
- 重量:220g
- 尺寸(长×直径):50.8mm×φ64.0mm
- 滤镜接口:55mm
(2)适马20mm F2 DG DN Contemporary镜头
索尼20mm F1.8 G的替代选择。
- 光学表现:F2全开细节丰富、对比度高,但F2-F4间暗角明显;RAW文件校正前桶形畸变清晰,JPEG校正后仍可能可见。
- 天文局限:笔者不拍天文,但暗角可能限制其天文吸引力(校正会降低画质),这类用户更适合Art系列20mm F1.4。
- 日常优势:非银河摄影用户可能将暗角视为“增加画面个性”的特点;色彩略偏冷,比索尼暖色调更中性现代,是否适配看个人偏好(例如喜欢蔡司风格的用户可能更偏爱)。
- 体积适配:与索尼20mm F1.8重量相近,略小,可能更适配部分云台。
参数信息:
- 重量:370g
- 尺寸(长×直径):74.4mm×φ70mm
- 滤镜接口:62mm
(3)适马24mm F2 DG DN Contemporary镜头
索尼全画幅“紧凑型24mm”的热门选择之一。
- 竞品对比:索尼24mm F1.4 GM虽优秀且是“最小24mm F1.4”,但仍不算“小镜头”;对“寻找日常便携小镜头”的用户,多在“这款24mm F2”与“下方24mm F3.5”间选择。
- 焦段适配:24mm F3.5更轻小、近摄更近,但“比F2少近2档光圈”,是否值得需权衡;部分用户将“紧凑型24mm”用于“APS-C机身或全画幅裁剪模式的35mm视角”,此时F2比F3.5更合适。
参数信息:
- 重量:360g
- 尺寸(长×直径):74mm×φ70mm
- 滤镜接口:62mm
(4)适马24mm F3.5 DG DN Contemporary I系列镜头
笔者个人最爱,是“带我入坑I系列”的镜头,也是索尼全画幅最小镜头之一。若你喜欢“小巧有质感的镜头”,重视“手感”,它会让你爱不释手。
- 便携组合:与索尼A7c搭配,全画幅套装仅800g以内,若这不让你心动,可能你本就不喜欢小套装。
- 实际体验:初次使用即惊艳——小巧轻便,全金属机身扎实 premium;对焦快速果断,画质远超“小体积预期”,F3.5全开即锐利(含角落);近摄虚化顺滑奶油,证明“虚化质量比数量重要”——虽比部分变焦慢,但虚化质量更优。
- 光学与校正:色差与彗差控制良好,无需收缩光圈;暗角与“广角罕见的枕形畸变”需后期校正,追求“无校正纯粹主义”的用户,更适合体积大得多的Art系列24mm F1.4。
- 选购建议:若你和笔者一样“重视小体积与高性能”,不介意“仅F3.5”,强烈推荐。
参数信息:
- 重量:230g
- 尺寸(长×直径):50.8mm×φ64mm
- 滤镜接口:55mm
(5)适马35mm F2 DG DN Contemporary镜头
笔者称“索尼FE 35mm F1.8是多数索尼用户的最佳35mm选择”,这款镜头是其竞品。
- 评测对比:笔者曾评价索尼35mm F1.8“平衡出色,性价比近乎完美”;这款适马与索尼价格相近,但思路不同——优势在“做工与操控”:全金属机身,光圈环阻尼优秀,有“索尼缺失的机械质感”。
- 对焦短板:对焦是适马弱项——虽索尼未用最新XD线性马达,但其老款线性对焦系统与“AF-C实时跟踪”的协同更流畅;静态拍摄无问题,但35mm属“全能焦段”(儿童、宠物、旅行、街头),索尼实时跟踪优势明显。
- 近摄与体验:索尼近摄更近,适配美食、细节、儿童特写;但适马的“设计与拍摄体验”仍具吸引力——手感扎实紧凑,适合“重视摄影师与镜头互动感”的用户。
- 特殊版本:另有银色款,但目前仅徕卡L卡口可选。
参数信息:
- 重量:325g
- 尺寸(长×直径):67.4mm×φ70mm
- 滤镜接口:58mm
(6)适马45mm F2.8 DG DN Contemporary镜头
目前最“被误解”的镜头之一。
- 用户质疑:与24mm F3.5类似,“F2.8定焦与变焦同价,意义何在?”——建议先了解适马的设计理念,能更好理解其独特性。
- 设计核心:适马优先“小体积日常镜头中的顺滑焦外”,为此做出妥协:F2.8光圈、近摄略软、“故意不校正球差导致AF-C表现不稳定”。
- 定位认知:非“人人适配”,多数用户可能无法立刻接受其“独特画质”;但理解设计意图后,会发现它是“个性镜头”,适配“重视体积便携”的用户,画质风格少有人及。
参数信息:
- 重量:235g
- 尺寸(长×直径):48.2mm×φ64.0mm
- 滤镜接口:55mm
(7)适马50mm F2 DG DN Contemporary镜头
与所有I系列Contemporary镜头一致——紧凑时尚全金属机身,与A7C II等小全画幅搭配平衡感佳;光圈环阻尼优秀,但视频无法无级调节。
- 光学表现:F2全开锐度优秀,焦外顺滑干净,畸变与色差控制良好;中长距离表现尤佳,近摄时角落锐度下降,F2.8-F4时改善;画面有“个性”,不生硬,部分用户会喜欢;近摄虚化带轻微残留像差,有“独特味道”。
- 对焦与对比:对焦安静准确,但移动物体对焦不快;对焦呼吸效应明显;具备卡口密封圈;与传奇索尼蔡司55mm F1.8相比,风格不同——索尼更锐利对比高,适马更中性过渡顺。
- 综合评价:F2 50mm定焦中价格不低,但“做工扎实、表现稳定”,是索尼E卡口50mm定焦中的“平衡之选”——锐利、紧凑、有个性。
参数信息:
- 重量:345g
- 尺寸(长×直径):70.0mm×φ70.0mm
- 滤镜接口:58mm
(8)适马65mm F2 DG DN Contemporary镜头
首批I系列镜头之一,多年来积累大量粉丝。
- 焦段特色:65mm属“小众焦段”,介于50mm与85mm之间,是“过渡型焦段”;F2定焦价格不低,但做工顶级,堪比高价镜头。
- 光学表现:F2全开全画幅锐度优秀,暗角轻微,色差控制强;焦外顺滑自然(略长焦距助力),收缩后角落改善,多数用户F2即满足;强光光斑有轻微洋葱圈,最小对焦距离55cm(放大倍率1:6.8),不适配近摄。
- 对焦与体积:对焦准确但不快,动态题材适配弱;手动对焦阻尼略重,笔者个人偏爱;405g,比外观显重,与A7C II等小机身搭配“ dense但平衡”;比50mm F2便携性略差,但“压缩感与焦外更优”,适合“慢拍、深思熟虑”的拍摄(人像、细节、旅行场景)。
- 功能局限:仅卡口处有密封;光圈环无无级调节;但“手感与极简美学”仍让拍摄愉悦,是“摄影师镜头,非参数党镜头”。
- 选购建议:若已有50mm或85mm,65mm可能冗余;但若想要“比50mm压缩感强,比85mm轻便”的镜头,它是“甜点焦段”;画质接近Art系列,小体积与“非生硬的个性渲染”,让它更适合Contemporary系列。
参数信息:
- 重量:405g
- 尺寸(长×直径):76.7mm×φ72mm
- 滤镜接口:62mm
(9)适马90mm F2.8 DG DN Contemporary镜头
参数看似平淡(仅F2.8、中长焦、无Art标识),实际是“小而精的宝藏镜头”。与所有I系列一致,做工扎实精美,与A7C II等紧凑全画幅搭配比例完美;295g,比外观轻小,比“90mm应有的体积”更紧凑。
- 光学表现:F2.8全开中心锐,F4-F5.6全画幅锐度出色;焦外顺滑自然(适马风格),虽不及F1.8/F1.4定焦的分离感,但“足够用”;90mm比85mm压缩感略强,人像与细节更干净精致;F2.8时有轻微暗角与场曲,F4时改善;畸变与色差轻微,机内易校正。
- 近摄与对焦:最小对焦距离50cm,适配近构图与半近摄(比多数85mm F1.8近);AF-C对焦顺滑安静,AF-S略犹豫;手动对焦环阻尼精准;光圈环1/3档档位清晰,无无级调节。
- 短板与优势:角落始终不及中心,场曲可能让“宽光圈对焦平面” tricky(但可能让主体更突出);背景虚化轻微暗角,近摄有轻微色边;轻微枕形畸变与暗角均易校正——非光学完美,但“表现稳定、有个性”。
- 核心价值:少数“可全天携带无负担”的全画幅长焦,不压小机身、不吓退被摄者、旅行便携;若习惯85mm F1.4的笨重,会觉得这款“解放双手”。
- 竞品对比:人像、旅行、细节街头均适配;若需“极致分离感或弱光拍摄”,Art系列85mm F1.4 DG DN更优,但体积重量价格均更高。
- 综合评价:I系列中的“黑马”,不炫技、不快,但“画质干净、色彩优秀、手感罕见”,体积比常规中长焦小,是“惊喜之选”。
参数信息:
- 重量:295g
- 尺寸(长×直径):61.7mm×φ64mm
- 滤镜接口:55mm
3. Sports系列定焦镜头
(1)适马200mm F2 DG OS Sports镜头
参数信息:
- 重量:1800g
- 尺寸(长×直径):203.0mm×φ118.9mm
- 滤镜接口:105mm
(2)适马500mm F5.6 DG DN OS Sports镜头
参数信息:
- 重量:1365g
- 尺寸(长×直径):236.6mm×φ107.6mm
- 滤镜接口:95mm
4. 改卡口单反镜头(全画幅)
此类为“单反镜头设计”,适马本质是“在佳能EF卡口镜头基础上集成EF-E卡口转接环”,仍保留单反时代HSM对焦系统,且因“额外转接环”比单反原版更长。
不推荐理由:除非有特殊需求(例如需要“带距离刻度的自动对焦镜头”,或“仅用于视频手动对焦”),否则99.9%的用户更适合选择本文中“专为无反设计”的镜头。#头条活动市集##秋日生活打卡季##万能生活指南#
相关文章
本文将全面介绍目前适马为索尼E卡口(FE 全画幅相机设计的所有镜头。如今,适马已成为索尼E卡口系统最重要的第三方镜头厂商之一,产品阵容丰富,涵盖紧凑型...
2025-10-26 0
2025年,当旗舰芯片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批三年前上市的骁龙8 Gen1手机依然活跃在许多用户手中。2021年底,骁龙8 Gen1作为高通旗舰芯片亮相,...
2025-10-26 0
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发布重磅成果!首次推出60个中国能源好物,覆盖“可再生能源与核能科技创新、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多能互补与综合利用、能源输配、...
2025-10-26 0
大家好,我是小武,专注电子领域的电子爱好者。最近收到很多粉丝私信,反映户户通卫星锅在使用中遇到了不少新问题。结合2025年最新政策和技术更新,今天咱们...
2025-10-26 0
提及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是冰冷的科技感与快节奏的工作氛围。然而,一次走进其位于重庆弹子石CBD的办公室,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截然...
2025-10-26 0
AI下场的“双11”,是懂你还是困住你?|图源:豆包AI作者/ IT时报 潘少颖编辑/ 王昕 孙妍如果从10月9日晚京东率先启动现货开卖算起,今年的“...
2025-10-26 0
在过去的2025年第三季度,德意志飞机公司D328eco项目运营、供应链及全球布局三线并进, 在各个布局上均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全球市场热度持续抬升:D...
2025-10-26 0
10月21日,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西南角的武汉船舶大厦内,汉理新能(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汉理新能)研发人员与武汉理工大学团队围坐一起,正...
2025-10-2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