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从进口到出口,中国机器人如何改写全球制造业格局?

AI科技 2025年09月27日 16:04 2 aa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刚发的报告太炸了,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部署数量,已经超过世界其他地区加起来的总和。

不光是数量多,在制造技术、成本控制还有市场渗透这几块,咱们也拿出了实打实的优势。

作为一个天天蹲制造业新闻的小编,看到这数据第一反应是“果然没白等”,毕竟这几年看着中国机器人从“跟跑”到“领跑”,变化真的肉眼可见。

从进口到出口,中国机器人如何改写全球制造业格局?

光说数量可能没概念,给大家摆点实在的。

2024年咱们国内工厂里,一共装了超过200万台工业机器人。

就去年一年新增的量,就比美国、日本、德国、韩国这些制造业强国加起来还多。

从进口到出口,中国机器人如何改写全球制造业格局?

之前本土机器人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占比,一直徘徊在三成左右,现在直接冲到了快一半。

说实话,这可不是简单的“堆数量”,能有这么多本土品牌被认可,说明咱们已经从“只会用机器人”往“能造好机器人”的方向转了,这步迈得挺关键。

为啥中国能在机器人领域跑这么快?这就得说说国家层面的支持了。

从进口到出口,中国机器人如何改写全球制造业格局?

早在2015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就把机器人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2021年又出了专门的推广战略,把支持政策给固定下来。

本来想,会不会只是短期砸钱热闹一下,后来发现完全不是,从“中国制造2025”到“十四五”规划,政策一直盯着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生态,没跑偏过。

就拿资金来说,2021到2024年,国家专项基金就投了300多亿,还带动了1200多亿的社会资本。

地方上也给力,比如广东,机器人企业搞研发,能拿到20%的补贴,最高能给到5000万,这种力度,企业自然敢放开手脚搞创新。

从进口到出口,中国机器人如何改写全球制造业格局?

政策托底,技术突破也跟着来。

之前看波士顿动力的人形机器人,动辄几十万美元,普通企业想都不敢想,结果宇树科技一出手,直接把价格压到6000美元,这降幅真的让人惊到。

不光是降价,电机、减速器这些核心零件,咱们自己也能研发了。

从进口到出口,中国机器人如何改写全球制造业格局?

比如埃斯顿机器人,他们自主搞的伺服系统,国产化率能到95%,之前这一块基本被日本安川、松下垄断,现在终于能打破僵局了。

还有机器人的稳定性,2024年咱们的机器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能到8000小时,跟德国库卡的8500小时差得不多了。

老实讲,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不止一点,成本降了,中小企业也用得起机器人;智能化提上去了,新能源、医疗这些新领域也能用上机器人,慢慢形成了“技术变好→市场变大→再搞新研发”的良性循环。

从进口到出口,中国机器人如何改写全球制造业格局?

从“用得多”到“造得好”,本土机器人品牌的逆袭路

当然,光有技术和政策还不够,咱们制造业的底子也帮了大忙。

中国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机器人企业要啥零件,就近就能拿到,不用从国外漂洋过海运过来。

2024年的时候,机器人核心零件的本地化配套率已经到了七成以上,比2018年翻了快一倍。

从进口到出口,中国机器人如何改写全球制造业格局?

就说长三角那边的供应链集群,零件从工厂到工厂,平均24小时就能到,物流成本降了不少。

之前2023年日本半导体短缺,全球机器人都减产了,咱们因为本地供应链稳,90%以上的产能都保住了,这抗风险能力真不是吹的。

人才也是个大优势。

从进口到出口,中国机器人如何改写全球制造业格局?

咱们有不少熟练的电工、程序员和自动化工程师,而且人力成本比发达国家低。

比如机器人安装专家,咱们这边年薪差不多6万美元,美国要12万,德国要10万,成本优势很明显。

更重要的是,人才还在不断增多,2024年高校里自动化、机器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超15万人,职业院校还能培养实操人才,每年能出8万多人。

本来担心只是人多但不够精,后来发现高端研发人才的占比也在涨,从之前的12%升到25%,企业还跟高校一起建实验室,比如华为和哈工大搞的机器人联合实验室,能把学校里的技术更快用到实际生产里。

从进口到出口,中国机器人如何改写全球制造业格局?

还有个关键因素,就是咱们的市场大。

中国制造业规模大,汽车、电子、纺织、食品这些行业,都需要机器人,给机器人提供了太多试错和改进的机会。

比如汽车制造业,2024年每万人就有780台机器人,比德国还多,跟日本也差不了多少。

电子行业用机器人的比例,从2018年的15%涨到2024年的42%。

从进口到出口,中国机器人如何改写全球制造业格局?

而且咱们的企业很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改机器人,比如纺织业需要柔性生产,本土企业就搞出能快速换型的机器人,比国外的通用机器人效率高20%。

说实话,这种“按需求改技术”的思路,比一味追求“高精尖”更实用。

有了这些优势,咱们在全球市场的地位也在变。

从进口到出口,中国机器人如何改写全球制造业格局?

之前日本一直是机器人制造的老大,2023年还占38%的市场份额,2024年就降到29%了;咱们从25%升到33%,直接成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国。

美国那边2024年工厂只装了3.4万台机器人,还不到咱们的八分之一。

欧洲的德国、意大利这些国家,机器人安装量也在降。

不光是在国内卖得好,咱们的机器人还往国外走,2017年出口额才19.8亿元,2024年就到80.6亿元,七年涨了不少。

从进口到出口,中国机器人如何改写全球制造业格局?

东南亚、欧洲、拉美都是主要市场,虽然中低端机器人占多数,但高端机器人的出口增速很快,2024年就涨了50%。

现在咱们的企业还去国外建厂,比如埃斯顿在德国设了研发中心,不光卖产品,还想把“中国标准”带到全球,这步子迈得越来越大了。

从进口到出口,中国机器人如何改写全球制造业格局?

全球抢市场的同时,这些“卡脖子”问题还得解决

不过,跑得再快也得看到问题。

老实讲,现在咱们的机器人虽然卖得多,但有些核心零件还得靠进口。

比如高精度减速器,2024年咱们60%还得从日本哈默纳科进口,这一块不突破,总有点受制于人。

从进口到出口,中国机器人如何改写全球制造业格局?

还有国际贸易的问题,美国给咱们高端机器人和核心零件加了25%的关税,欧盟还打算搞“机器人进口安全审查”,这些都会影响咱们的出口。

如此看来,未来的路得抓重点走。

短期来看,得集中精力攻传感器、高精度减速器这些“卡脖子”的领域,争取到2027年把高端零件的国产化率提到80%以上。

长期的话,不能只拼技术和价格,还得搞“技术+标准+品牌”,这样才能应对国外的技术壁垒。

从进口到出口,中国机器人如何改写全球制造业格局?

总的来说,中国机器人能做到数量超全球总和,靠的是国家战略、制造底子、人才和市场这几方面的配合,不光是“用得多”,还在往“造得好”“卖得远”的方向走。

现在虽然有高端零件依赖进口、贸易摩擦这些问题,但整体趋势是向上的。

作为经常关注这个领域的小编,真心觉得只要咱们继续盯着核心技术,政企校一起发力,中国机器人肯定能从“全球领先”变成“全球引领”,给全球制造业的自动化添更多动力。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