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2年,一段看似普通的视频悄然走红。新疆某施工点,一位工人站在黑漆漆的地面上来回踩踏,脚下却纹丝不动。那不是泥地,也不是冻土,而是货真价实的稠...
2025-08-02 0
2022年,一段看似普通的视频悄然走红。
新疆某施工点,一位工人站在黑漆漆的地面上来回踩踏,脚下却纹丝不动。
那不是泥地,也不是冻土,而是货真价实的稠油,一种几乎固态、极难流动的石油。
随着人们的深入了解,竟发现当地地下,竟埋藏着超200亿吨的这种“沉睡的财富”。
更令人振奋的是,其中一处油田储量超过千万吨,并已成功实现试采......
稠油
大多数人印象中的石油,是那种可以“流”的液体。
抽出来、装进桶、通过管道运输,顺利进入炼油厂。
可新疆这批稠油并不“流”。
它的粘度高得惊人,甚至比蜂蜜、发胶、沥青还要“厚重”。
在某些地区,每秒的粘度数值可达五十万毫帕,是普通石油的数百倍。
用夸张点的比喻说,这种油能用铁锹铲,能装进编织袋,甚至能让人直接走在上面不陷进去。
这就是超稠油,能源行业中的“黑色黄金”。
然而,尽管知道它的价值非凡,可等到想开采的时候却犯了大难。
在新疆,这类油往往埋藏在地表几千米以下。
稠油
这意味着,仅挖井要深入地下六七千米,有的油井甚至达到8000米深,属于国际公认的“超深井”。
要知道,石油行业有句话,叫做“一深带万难”,说的就是深度所带来的难度。
深层开采不仅带来温度骤降、压力异常、地质结构复杂等问题,还意味着一旦技术出错,整个井组的投资可能血本无归。
最早的尝试发生在2022年。
当地施工团队用蒸汽试图“热化”稠油,结果刚注入井下,蒸汽就被冻住了,粘稠度几乎没有改变。
此后几年,包括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西南石油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攻坚。
遗憾的是,尽管经过了多次尝试,可成果却依旧寥寥,不少业内专家也因此称之为“能源陷阱”。
然而,正当外界准备把这片区域归为“弃油区”时,技术突然突破了。
油井
今年4月份,编号TZ-8042的超深井试油成功,从8000米深处抽出了大量黑色、粘稠如胶的稠油。
更关键的是,这批油不再只是“站着看”,而是可以真正“抽得动”。
这一转变得益于两项关键技术的应用:电加热与蒸汽化学吞吐。
其中,电加热技术首创性地将电阻棒埋入井下,像给地底开了一个暖炉。
别小看这个点子,它改变了传统只能靠蒸汽加热的模式,大幅降低能耗和操作难度。
据数据统计,仅一口应用该技术的试井,一年就节省了近3000万元的电费。
稠油电加热技术
而所谓的“蒸汽化学吞吐”技术,则更像是给油田“做热疗”。
用最直白的话讲,就是注入蒸汽和特定化学剂。
其不仅能软化稠油、提升流动性,还能释放一部分轻质油分,让抽取更高效。
逐步成型的开采系统,也让那口看似毫无希望的超稠油井,变成了中国稠油技术“首秀”的舞台。
2024年年底,新疆稠油产量正式突破2000万吨。
一度被视为笑话的资源,逐渐被赋予了“希望之油”的含义。
油井
然而,稠油的“难缠”才刚刚开始,可别以为抽出来就完了。
真正让稠油“动”起来的,是一整套系统性攻克方案。
从井口到输送,从储存到炼化,每一步都需要独立技术支撑。
就先拿运输来讲。
由于该油在常温下就会迅速凝结成胶状,导致其根本无法通过普通管道输送。
因此,企业采用了一种名为“热输冷运”的方式。
即在源头加热、运输途中保温、终点再处理。
这一过程中,为确保运输不失温,特种保温材料的采购量在短短三个月内翻了三倍。
稠油
而井口至储油区的每一米管线,都需实时监控温度与压力。
否则一旦油变冷,整条运输线就可能瘫痪。
与此同时,高强度的施工要求也是个大难题。
众所周知,新疆冬天温度可降至零下二三十度。
不仅如此,工人们还要凌晨两点交班,凌晨四点就开始井下维护。
日间每小时必须汇报井口数据,光团队穿戴的保温服,每套据说就价值近2000元,为极寒环境特别定制。
然而,尽管条件很艰苦,却没有人喊苦。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不仅是一口井,更是一块可能改变全国能源命运的基石。
如今,以TZ-8042为核心的几个井组所在区域。
原本只是偏远的地质点,如今已拉动十几个县的就业。
从运输、维修、电力到安保,形成了完整的稠油作业生态。
报道
曾经“连电都不稳”的地方,现如今都通了专线,成了国家重点能源带动区域。
与此同时,中国的技术也走出了国门。
据悉,我国自主研发的井下电加热SAGD系统,已被加拿大、俄罗斯等稠油大国采购应用。
要知道,长期以来,超稠油技术基本由欧美掌握。
而中国的“逆袭”,意味着不仅能自给自足,还有可能在未来能源技术话语权上占据主导地位。
过去,人们常说,“头上一块布,全球我最富”,是对中东国家凭借石油财富跃升的调侃。
如今随着产出越来越多,该油井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有朝一日比拟沙特也说不好。
毕竟,中国最擅长的事就是创造奇迹。
信源:中国石油报 2025年7月9日关于“吐哈鲁克沁油田:稠油冷采“热”力四射”的报道
信源截图
如今,中国的稠油,已经彻底在国际能源领域打开了口碑。
当然,当前我们还不能轻言“超车”或“替代”沙特,毕竟资源、规模、产业环境都和中东不同。
然而,尽管现在比不了,可新疆的稠油井却像一颗种子,埋在了中国能源前进的道路上。
随着粘稠的能源逐渐转化为国家所需的“钢铁血液”,它向外界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工业“肌肉”。
也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它能给我们讲述更多精彩的故事......
相关文章
前言2022年,一段看似普通的视频悄然走红。新疆某施工点,一位工人站在黑漆漆的地面上来回踩踏,脚下却纹丝不动。那不是泥地,也不是冻土,而是货真价实的稠...
2025-08-02 0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X中国要在上海建一个全球AI“联合国”...
2025-08-02 0
斯坦福大学与Meta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种突破性的VR显示技术,结合全息成像、波导和人工智能,在仅3毫米的厚度内呈现出逼真的视觉效果。虚拟现实的未来正在字...
2025-08-02 0
硬核科技、科幻元素、未来装备……一种可以穿戴的外骨骼机器人,在今年5月前后火了起来,很多景区纷纷在“五一”假期推出外骨骼机器人租赁业务。机器狗、人形机...
2025-08-02 0
点评虽然电池挺大,但是续航未达预期影像让人满意处理器性能就不说了,溢出。现在考验的是各厂商对系统的调教打磨。堆料是堆料,调教是调教,两个维度。说到系统...
2025-08-02 0
来源:【紫金山新闻】https://h5.zjsnews.cn/2024/03/ebook/?id=50点击阅读↑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
2025-08-02 0
6月28日起,民航局新规全面实施:无3C标识或标识不清晰的充电宝,禁止携带乘坐境内航班。但“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趁机售卖“3C贴纸”,为不...
2025-08-02 0
7月30日知名数据调研公司Counterpoint正式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数据,这个数据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整体出货量的,一部...
2025-08-02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