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防台风把汽车五花大绑?“信息增量”空间不能留给AI

AI科技 2025年10月14日 06:53 0 admin

防台风把汽车五花大绑?“信息增量”空间不能留给AI

“台风‘桦加沙’期间市民把汽车五花大绑”“海啸来袭,上海撤离30万居民”“上海退休教授靠阳台核电池供电”“华山医院前院长客死洛杉矶”……近年来,越来越多“新闻”出自AI之手,且因其逼真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冲击力,在短时间内就获取了巨大流量。AI造假正以前所未有的传播效率污染着我们的信息环境,稀释甚至取代真实信息。

从表面看,AI新闻造假是技术滥用和流量追逐的结果。但深入分析,AI假新闻泛滥的根源,往往在于社会有效信息供给不足。

首先是信息披露时效不足。当一些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公众对于事件真相的好奇心被大大激发。但相关部门为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全面,往往会遵循严谨的信息发布流程,客观上存在一段时间的真相“空窗期”。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个时间窗口,快速生成虚假内容,抢占公众注意力。

其次是技术鉴别能力与工具供给不足。有些“无中生有”的内容,光影效果、人物微表情甚至画面噪点都模拟得极为逼真,让专业人士也难辨真伪。目前,用于检测AI生成内容的技术工具尚未普及,普通用户在面对可疑内容时“手无寸铁”,为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外,行业治理规则与标准供给不足。从平台的角度来看,批量炮制的假新闻给内容治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面对AI生成内容,平台要核实其真实性,同样存在技术性与机制性难点,也给AI假信息传播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可喜的是,近日施行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必须添加标识。多家互联网平台也积极跟进,要求内容发布者以显著方式主动标识AI生成内容。不少AI技术公司也在开发更先进的内容检测工具,帮助识别AI生成内容。这些措施正在逐步构建起治理AI造假的多重防线。

唯有权威信源跑赢谣言、技术工具赋能大众、治理规则完善健全,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清朗、健康、可信的信息生态,让技术服务于人们对了解真实世界的需求。(评论员程思琪)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