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雷军刚喊抵制黑公关,官媒回怼:别把用户质疑当黑产,吵起来了?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9日 19:51 0 aa
雷军刚喊抵制黑公关,官媒回怼:别把用户质疑当黑产,吵起来了?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雷军刚说完要打击黑公关和水军,浙江日报转头就发文怼回去:别拿黑公关当借口,消费者的担心是正常的。

雷军刚喊抵制黑公关,官媒回怼:别把用户质疑当黑产,吵起来了?

浙江日报的原文是《切莫用黑公关污名化公众安全关切》,污名化这个词,用的就很重。

主要说的,是小米汽车在成都天府大道发生的那场事故,救援时车门无法打开,到现在小米汽车没有做出公开回应。

雷军刚喊抵制黑公关,官媒回怼:别把用户质疑当黑产,吵起来了?


雷军刚喊抵制黑公关,官媒回怼:别把用户质疑当黑产,吵起来了?


黑公关成了背锅侠?

这事挺微妙。

企业喊冤说被黑了,官媒提醒别把消费者都当水军。

听着好像谁说的都对,但对我们来说,根本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

黑公关是有的。

根据此前多家媒体的调查报道,这类业务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

有机构专门运营大量账号,专门养几百个号,就为了盯着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产品出点小毛病,立刻组织人手冲上去,把小事炒大。竞品发新品时,马上翻黑料带节奏,真的假的掺着来。这种操作在行业内并不罕见。

雷军刚喊抵制黑公关,官媒回怼:别把用户质疑当黑产,吵起来了?

但消费者的吐槽也是真的啊。

举个例子,如果我买个手机,用着发烫,电池不经用,系统更新完卡了,这是我真实遇到的问题,不是别人编的。那如果我在社交媒体上骂两句,能叫黑公关?

现在的问题就在这。

企业一碰到舆论危机,最省事的做法就是甩锅给黑公关。

不用解释产品为什么出问题,不用说怎么改,一句"有黑公关搞我",立刻从被告变成受害者。

你看这招多好使。

本来大家质疑你产品,现在你在对抗黑势力了。

本来该检讨的是你,现在成正义战争了。

大家开始争论有没有黑公关,反而没人管产品本身怎么样了。

你问我怎么分辨哪些是真用户吐槽,哪些是水军?分不出来,说实话我分不出来。

这就是最朦胧的地方。

黑公关最大的坏处不是污染舆论,是它让所有批评都变得可疑。

雷军刚喊抵制黑公关,官媒回怼:别把用户质疑当黑产,吵起来了?

消费者也会被叫做黑公关么?

浙江日报其实也没有批评小米,官方媒体批评的更多的是一种趋势:

企业可以随时拿黑公关当挡箭牌。

你说产品有问题,企业说你是黑公关。你拿出证据,企业说这是有组织的攻击。你找其他消费者一起维权,企业说你们被水军煽动了。

最后消费者维权难得要死,企业公关成本反而降了。

当然,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还真没办法区分,因为黑公关的确都是把自己装扮成消费者的。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两边互相甩锅。

最后倒霉的是谁?是那些想买个好东西、有问题想反馈的普通人。

雷军刚喊抵制黑公关,官媒回怼:别把用户质疑当黑产,吵起来了?

雷军刚喊抵制黑公关,官媒回怼:别把用户质疑当黑产,吵起来了?

我想举个例子。

西贝,大家还记得吧?

西贝在罗永浩吐槽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把危机公关当打仗。

开会第一反应不是查哪出了问题,而是分析这波舆情背后有没有竞品操作,好像只要证明有黑公关,产品问题就消失了。

那咱们思考一下,质疑西贝的人,和质疑小米的人,区别在哪里?

浙江日报说得挺清楚,公众担心产品安全是合理的,不该随便往黑公关上推。

这话听着像批评企业,其实也是在保护企业。

因为只有企业正视问题、好好回应,消费者才能分清哪些是真问题,哪些是恶意抹黑。

雷军刚喊抵制黑公关,官媒回怼:别把用户质疑当黑产,吵起来了?


消费者的立场,应该在自己身上

现在还有个神奇的舆论趋势,就是遇到事情,先查身份。

所以如何看待雷军的发言和浙江日报的反驳?我觉得这事儿要回归最本质的立场,就是企业靠产品说话,不靠嘴。

产品好,黑公关黑不死你。产品有问题,公关再厉害也救不了你。

消费者的眼睛比算法准,用久了自然知道好坏。

与其花时间对抗黑公关,不如把资源投到产品研发和售后上。

而且企业动不动喊黑公关,也是在透支信用。

今天你说这是黑公关,大家还会半信半疑。明天又说那是黑公关,大家开始怀疑了。后天再来一次,直接不信了。最后真碰上黑公关,你喊破喉咙也没人理。

所以总的来说,我认同浙江日报那篇文章。

不是说黑公关不存在,是说企业不能滥用这个概念。你觉得被黑了,拿出证据来,走法律程序,该告告该罚罚。别把所有批评都往黑公关上推,那是不尊重消费者,也是不负责自己品牌。

说句实话,我不想站任何企业或媒体,我就是个普通消费者。

我想买好产品,遇到问题能解决,这很过分?我不关心你们商战多激烈,我只在乎我花的钱值不值。

企业和媒体讨论黑公关的时候,能不能先把消费者的问题解决了?

别让我们成为这场博弈里被遗忘的人。

这事不该是个争论,该是个共同的警钟。

提醒企业别忘本分,也提醒我们别轻易被带节奏,现在信息这么多,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保持自己的思考比什么都重要。

各位大佬觉得呢?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