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河声丨AI+养老:一场温暖银发经济的科技革命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2日 19:46 1 admin

2025年10月29日,成都举办的“智享未来—保姆机器人大会”掀起了一场关于“AI+养老”的深度讨论。175款智慧康养机器人集中亮相,覆盖日常起居、康复理疗、情感陪伴等场景,从脑控轮椅到翻身辅助机器人,从方言交互到跌倒监测,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重塑养老图景。这场展会不仅是一场技术盛宴,更揭示了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科技如何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的关键密钥。

传统养老模式中,人力短缺与精细化照护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而此次展出的机器人产品,展现了技术从“单一功能”向“全场景服务”的跃升。例如,河北工业大学研发的养老护理机器人,通过高负载耦合式驱动关节与触觉传感器,可安全完成卧床老人翻身、起背等高强度护理动作;成都本土企业推出的脑控轮椅,通过脑机接口技术让失能老人用思维操控移动,重新获得行动自由。更令人惊喜的是,部分机器人已具备方言交互能力,如四川话语音助手可精准识别老人需求,让科技真正“接上了地气”。这些创新不仅缓解了护理人力压力,更让老年人感受到“被理解”的尊严。

AI技术的深度应用,推动养老服务从“事后补救”转向“主动预防”。深圳十方融海推出的“小智AI盒子”,通过声纹识别与情感计算,可长期记忆用户偏好,提供个性化陪伴服务;北京泰康之家的康复机器人,则通过实时监测老人运动数据,动态调整训练方案,降低跌倒风险。此外,展会中“AI+智慧养老健康平台”的亮相,打通了健康监测、风险预警、智能干预的全链条,让养老服务从“碎片化”升级为“系统化”。这种从“工具型”到“情感型”的转变,标志着养老机器人正从“替代人力”迈向“创造价值”。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银发经济与科技的融合驶入快车道。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3.1亿,预计2035年将突破4亿,庞大的需求催生了万亿级市场空间。此次展会中,头部企业如海尔、科大讯飞等纷纷布局,通过开放生态吸引开发者共建解决方案,推动成本从数万元向普惠区间下降。据预测,2030年前后,具备基础功能的护理机器人价格将进入普通家庭可承受范围。产业链的成熟不仅加速了技术迭代,更催生了适老化改造、远程医疗、老年教育等衍生业态,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AI技术正在书写新的答案。成都大会的175款机器人,不仅是实验室成果的展示,更是对“科技向善”理念的践行。当脑控轮椅承载起行动的自由,当陪伴机器人化解孤独的焦虑,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一个社会对生命尊严的敬畏。这场科技与养老的“双向奔赴”,终将让“银发岁月”绽放出更温暖的光彩。(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夏鹏)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