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甘肃科技报】甘肃科技报社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钱万建 王玉凤)近日,张掖市科学技术协会公布2025年度高层次人才创新平台运行评估结果,张掖市林...
2025-11-13 0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2025年最后两个月,全球航天迷的目光都被两条线紧紧攥住,一条连向美国佛罗里达的卡纳维拉尔角,另一条通往中国酒泉的戈壁滩。
一边是贝索斯砸了百亿美元打造的“钢铁巨兽”新格伦,一边是中国民营航天“黑马”蓝箭航天造出的朱雀三号,再加上力箭二号、天龙三号、长征十二复用型的齐齐发力,一场围绕“可复用火箭”的竞速赛,已经进入了最后的读秒阶段。
这场比赛的关键胜负手只有一个,要知道现在全球范围内,只有SpaceX握着成熟的复用技术,谁能先把火箭第一级稳稳当当收回来,谁能拿下第二个名额,不仅能把发射成本砍到原来的零头,更能在卫星互联网、月球探测这些万亿级市场里抢下最关键的先发权。
一边是26个月的极速冲刺,一边是9年磨一剑的缓慢推进,中美这5型火箭的较量,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佛罗里达的海风里,总飘着两种味道,一种是大西洋的咸湿,另一种是蓝色起源公司藏不住的焦虑,他们的新格伦重型火箭已经在发射台上立了起来。
98米的高度比三十层楼还挺拔,七台BE-4甲烷发动机安安稳稳藏在箭体底部,总推力能顶起380吨的重量,单看这些参数,确实够唬人。但懂行的都清楚,这枚火箭早该在赛场上证明自己了。
2016年,SpaceX的猎鹰9号就已经实现了火箭回收,从研发到成功只用了5年时间,可新格伦从项目启动到现在,整整耗了9年,光烧进去的钱就超过百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贝索斯每年往太空里扔10多亿。
最尴尬的是2025年1月的首飞,虽然顺顺利利把“蓝环”卫星送进了轨道,可负责回收的助推器却在大气层里翻了车,三台发动机没能成功重启,直直坠进了大西洋。美国联邦航空局查了俩月,最后给蓝色起源甩下7项改进要求,核心问题就俩,振动没控制住,热防护没做到位。
现在整个公司的希望都押在了11月的第二次发射上。这次任务不只是把NASA的火星探测双星送上天,更要完成“全流程回收”的关键验证,助推器得自己调整姿态,最后稳稳落在大西洋上的“杰克琳号”回收船。
蓝色起源的副总裁在国际宇航大会上拍了胸脯,只要回收成功,90天内就能完成翻新再次使用,下一个任务就是送无人登月器去月球。
这话听着提气,可航天圈里的人都在打问号。新格伦的设计寿命是25次复用,可现在连一次完整回收都没做到。发动机重启时的燃料控制,再入大气层时的高温防护,这两道坎儿从来都不是轻易能迈过去的。
连公司CEO自己都松了口,回收这事儿,运气得占一点,但更多还是要靠实打实的执行力。对蓝色起源来说,11月的“回收之夜”要么是漂亮的翻身仗,要么是百亿美元投入的又一次尴尬收场。毕竟在SpaceX已经靠复用火箭赚得盆满钵满的当下,市场不会再给它太多试错的时间。
大洋彼岸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夜晚的灯光比佛罗里达还要亮堂。10月20日那天,朱雀三号火箭的静态点火测试让地面都颤了35秒,九台天鹊-12A发动机喷出的蓝焰温度超过2000度,760吨的推力把发射台的混凝土都烤得发烫。
监控屏前的工程师紧盯着滚动的数据,脸上慢慢露出了笑容,回收算法的核心参数全达标,这枚中国民营火箭离首飞又近了一大步。
这样的进度,连美国航天专家乔尔·瑟塞尔博士都忍不住咋舌。朱雀三号从立项到走到发射节点,只用了26个月,而蓝色起源的新格伦,已经走了260个月,两者之间差了整整10倍。
更有意思的是,连SpaceX的马斯克都在社交平台上点了赞,说这枚火箭“融合了猎鹰9号的架构和星舰的特性,有能力搅乱现在的市场格局”。
能让马斯克格外关注,朱雀三号的“底气”全藏在设计细节里。它是全球第一枚完全用不锈钢打造的液氧甲烷火箭,这个路子和SpaceX的星舰不谋而合,却比猎鹰9号的铝锂合金更耐造。
别小看不锈钢这种材料,它不仅成本低,抗高温能力还特别强,正好能解决火箭回收时最头疼的热防护难题。猎鹰9号用的是液氧煤油推进剂,而朱雀三号选的甲烷燃料更干净,燃烧后几乎没什么残渣,能大大延长发动机的寿命,这些设计全都是为“反复使用”量身定制的。
蓝箭航天这家2015年才成立的公司,早就把目标盯得很准。朱雀三号近地轨道能扛21吨重量,正好匹配中国星网和千帆星座那2.6万颗卫星的发射需求,未来还能承担空间站的补给任务。
从2024年完成10公里跳跃试验,到2025年6月全尺寸助推器点火,再到10月的全推力测试,它的进度表排得密不透风。CEO张昌武说得很直接,首飞定在第四季度,最晚11月就上天,三次飞行内肯定把回收搞定,到时候总运力能冲到60吨,每公斤发射成本压到2000美元以内。
这个成本是什么概念?现在国际商业发射的均价大概是每公斤5000美元,就算是SpaceX也只能做到3000美元左右,朱雀三号要是能达标,直接就能和行业巨头掰手腕。
要知道朱雀二号2023年就成了全球首个把甲烷火箭送进轨道的型号,虽然2025年8月有过一次失败,但这种“快速试错、快速调整”的节奏,和蓝色起源的“磨磨蹭蹭”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民营航天的“弯道超车”,从来都不是喊出来的口号。
要是说美国的竞速是“新格伦独苗撑场面”,那中国这边就是“四箭齐发”的热闹景象,除了朱雀三号,力箭二号、天龙三号、长征十二复用型也都排上了年底前的发射名单,每一款都带着明确的目标,合在一起就是“国家队+民商队”的完整布局。
最先登场的可能是力箭二号,这是中科院旗下商业航天公司的作品,9月就要在海南商业港完成首飞。它的任务很特别,是送“轻舟”货运飞船原型去给天宫空间站补物资,这也是商业公司第一次插手空间站的补给工作。
“轻舟”飞船27立方米的货舱能装2吨东西,成本比现在的天舟飞船低一半还多。虽然力箭二号这次首飞还是一次性使用,但已经计划2028年实现回收,到时候空间站的运输成本能再降三成,还能和卫星互联网的发射任务联动起来,一套火箭干两样活,性价比直接拉满。
被称作“猎鹰9中国版”的天龙三号也没闲着。北京天兵科技造的这枚火箭高72米,近地轨道能扛18吨重量,2024年因为静态点火时意外“蹦”了一下出了名,今年9月总算顺利完成35秒全推力测试,九台天火-12发动机总推力超过1100吨。
它的首飞定在7到8月,从文昌发射场起飞,把卫星送到太阳同步轨道。虽然第一次上天不搞回收,但设计上就支持10次复用,目标2026年一年发射12次,这明显是冲着商业发射的量产去的,和朱雀三号形成了直接的良性竞争。
最有代表性的还要数长征十二复用型,这是“国家队”和民企联手的经典案例。长征十二甲用了安徽九州云箭的龙云液氧甲烷发动机,天生就带着回收基因。
长征十二乙更厉害,直径4.37米,高72米,在回收模式下近地轨道能扛12吨,太阳同步轨道能扛15吨。这种“国家队搭框架、民企供核心技术”的模式,把两边的优势都结合到了一起,国家队有发射资源和成熟经验,民企有创新速度和成本控制能力,1加1的效果远远大于2。
这四型火箭看着是各自为战,其实每一款都有自己的分工。朱雀三号冲技术前沿,力箭二号攻空间站市场,天龙三号拼量产速度,长征十二复用型定国家战略基调。
不像美国只靠蓝色起源一家硬撑,中国的布局是“多点开花”,哪怕某一枚火箭遇到小问题,整个竞速赛的节奏也不会乱。这种既分散风险又互相支撑的思路,才是最聪明的竞争策略。
谁能拿下“世界第二”?其实这个答案没那么重要,因为商业航天从来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SpaceX能成功,不只是因为先搞定了回收技术,更因为它建立了“快速发射-快速回收-快速复用”的完整商业模式。但从现在的趋势来看,中国的后发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美国的问题,核心就出在“选择单一”上。蓝色起源被贝索斯的“完美主义”绑住了手脚,9年时间里改了无数次设计,硬生生错过了最好的市场窗口期。而中国的优势恰恰在于“选择多元”,民营公司敢冲速度,像蓝箭航天26个月就追平了别人9年的进度。
国家队稳扎稳打,用长征十二复用型把控战略方向。还有中科院这样的科研机构,用力箭二号开拓新的应用场景。这种“全民航天”的浓厚氛围,是美国单一企业模式根本比不了的。
更关键的是成本控制能力,蓝色起源花百亿美元还没搞定回收,中国民营航天的研发成本却只有它的零头。朱雀三号用不锈钢降低材料成本,天龙三号靠量产降低发射成本,长征十二复用型用军民融合降低技术成本。
这些细节上的选择,最后都会变成市场竞争里的硬优势。等到中国的可复用火箭完全成熟,不仅能满足国内2.6万颗卫星的发射需求,还能抢下国际市场的大量份额,到时候全球航天的定价权可能都要重新洗牌。
11月会是个关键节点,新格伦和朱雀三号大概率会先后上天,谁先把助推器稳稳收回来,谁就能拿到“世界第二”的头衔。但就算有一方暂时领先,这场竞赛也远没到结束的时候。美国有先发优势,中国有后发动力,美国靠资本堆进度,中国靠模式赢效率,两种路径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相关文章
【来源:甘肃科技报】甘肃科技报社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钱万建 王玉凤)近日,张掖市科学技术协会公布2025年度高层次人才创新平台运行评估结果,张掖市林...
2025-11-13 0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宏柏新材(605366)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TiO2无机半导体纳米纤维气凝胶及其制备和应用”,...
2025-11-13 0
文 | 金锐点编辑 | 金锐点2025年最后两个月,全球航天迷的目光都被两条线紧紧攥住,一条连向美国佛罗里达的卡纳维拉尔角,另一条通往中国酒泉的戈壁滩...
2025-11-13 0
导读:全球工业增材制造顶级盛会 Formnext 2025 将于11月18-2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盛大举办,南极熊将会在展会现场带来全方位的报道。202...
2025-11-13 0
#头条媒体人计划#最近手机圈又有点热闹,一个熟悉的数码博主在自己的频道里随口提到,手上“摸”到一台骁龙8 Gen 5的新机,说是中端定位,但性能一点都...
2025-11-13 0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康尼机电(603111)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集成卧铺功能的多人折叠座椅”,专利申请号为CN...
2025-11-13 0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安车检测(300572)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基于丁烯类物质浓度检测的汽油泄露检测方法及装置”,专利...
2025-11-1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