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万亿级市场背后的“情感新基建”(情绪经济),你看懂了吗?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03日 08:43 0 aa

记得上个月,一个跟了小半年的项目,被竞争对手通过领导关系翘掉,我的情绪极度崩溃,晚上直接喝了个烂醉,心里一直默念:对不起团队,对不起这小半年的付出,对不起帮助过自己的人……那一刻,好想有一个情绪的出口。于是,脑子里萌生了一个名词“情绪经济”——可能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情绪崩溃的时候,对“情绪价值”有需求。如果能给各种各样的“情绪患者”带来价值,那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就是与现在“物质新基建”相对的“情感新基建”,至少是万亿级大市场。

万亿级市场背后的“情感新基建”(情绪经济),你看懂了吗?

你有过情绪崩溃的时候吗?


01什么是“情绪经济”?

情绪经济,如何给这个“新名词”下一个定义呢?英文应该是:Emotion Economy。情绪经济,如果给它一个官方的定义,就是:以唤起、满足、释放情绪为核心价值,通过情感连接驱动消费的经济形态。注意,情绪消费与传统功能型消费不同,其本质是从“解决问题”转向“创造感觉”——商品的价值锚点不再是使用功能,而是能否提供心理补偿与情感共鸣。例如:

一个塑料玩偶LABUBU拍卖价达108万元,因其“叛逆感”投射了现代人对职场压力的宣泄,而不是这玩意儿真的值100多万

成人安抚奶嘴热销(部分单品月销超2000件),满足成年人回归“婴儿式安全感”的需求,这也是很神奇的一件商品,我都差点买了

万亿级市场背后的“情感新基建”(情绪经济),你看懂了吗?

一个塑料盲盒,凭什么卖数百元、上千元?

由此可见,情绪经济的底层逻辑,其实是基于经济发展、流通与融合,导致很多人背井离乡到外地工作,使得现代社会个体在传统血缘、地缘关系变得疏远甚至解体之后,消费者(情绪患者)通过付费购买情感代偿的必然选择。


02 情绪经济有哪些典型的应用场景与需求?

我们可以根据情绪消费行为与特征,分为两类核心消费群体与需求场景:

第一类:单身青年(2.6亿)与银发族(3.1亿)。前者践行“生存消费压缩+情绪消费膨胀”的二元法则,如有的年轻人天天吃着十几元的快餐盒饭,舍不得买件新衣服,更舍不得出去旅行……但是,愿意为盲盒隐藏款豪掷8496元;后者则爆发“青春补偿性消费”,最典型的就是中老年短剧,这些毫无营养价值,仅靠情节翻转这种老套手法拍摄的狗血剧,竟然年消耗504亿元。

万亿级市场背后的“情感新基建”(情绪经济),你看懂了吗?

为什么没有营养的网络短剧如此火爆?

第二类:Z世代。他们的情绪消费动机跟单身族、银发族完全不同。根据某权威媒体调查,主要是如下几个动机:压力缓解(62%)、自我表达(62%)、即时满足(“短平快”愉悦体验),基于以上消费动机又催生五大典型人群,包括“发疯学大王”、“脆皮省电人”、“玄学爱好者”等。

万亿级市场背后的“情感新基建”(情绪经济),你看懂了吗?

你懂Z世代的朋友吗?


03 “情绪经济”的市场规模有多大?

在导语中,我们把情绪经济看成“情感新基建”,那么它的市场规模必定是万亿级别。根据权威媒体数据,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情绪消费规模2025年将突破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

全球情绪经济产业2023年超4700亿美元,2027年预计达万亿美元

细分赛道爆发:宠物经济(4314亿元)、潮玩(900亿元)、情绪疗愈(340亿元)


04 如何切入“情绪经济”市场?

万亿级市场背后的“情感新基建”(情绪经济),你看懂了吗?

为什么宠物有时候比人类更受欢迎?

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在情绪经济市场上都可以有一席之地,而非那些心理学家或心理医学从业者的专属赛道。事实上,情绪经济具有普遍性,与人们衣食住行一样,没有多么高深莫测之处。基于前文所述的消费者情绪需求,我们可以可聚焦四大高潜力赛道,以场景化方案直击情绪需求痛点

细分领域

代表案例

用户需求

虚拟情绪商品

塔罗占卜(200元/10分钟)、电子木鱼

对确定性的渴求

体验式场景经济

“骂老板”密室逃脱(杭州198元/次)

压力宣泄

AI情绪服务

AI心理助手(月费2000元)

24小时情感陪伴

文化IP×热梗

瑞幸×《玫瑰的故事》联名(3天售罄)

社交货币与身份认同

但是,在进行情绪经济行为时,并不能因为进入门槛低,就可以随便操作。其实,情绪经济与其它行业一样,都有相同的逻辑,我们给出了以下几个关键策略,供各位参考:

精准情绪标签:如“禁止蕉绿”盆栽、解压捏捏乐,将抽象情绪转化为具象商品

社交裂变设计:LABUBU盲盒通过“随机性+稀缺性”机制激活多巴胺,用户为“加入故事”付费

轻量化服务:年轻人偏好“0压力社交搭子”、树洞倾听(56%愿付费)


05 “情绪经济”未来的市场发展方向?

万亿级市场背后的“情感新基建”(情绪经济),你看懂了吗?

为什么一朵花也能缓解情绪压力?

情绪经济,其实不是一件新鲜事儿,只是以前很少有经济学从业者对它进行阐释,进行系统性论述。事实上,已经有很多朋友在从事着情绪经济,例如心理咨询,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提供情绪价值;例如酒吧,高度紧张的工作一周之后,人们需要情绪上的发泄,就去酒吧喝酒、听音乐;例如前文提到的LABUBU,也是给消费者提供了一种价值。所以,情绪经济实际上已经走过了市场发展初期,现在正从“即时刺激”向“深度价值”进化。根据市场发展情况,我们总结了四大趋势:

个性化与科技融合:AI情绪识别(如微软零售店分析微表情推荐甜品)+生物反馈技术(解压手环3个月销800万元)驱动定制化服务

功能性叠加情感价值:单纯情绪产品面临边际效应递减,未来产品需像“睡眠疗愈房”般兼具黑科技床垫与助眠场景

社会责任内化:消费者要求品牌关注心理健康公益、环保材料,情绪价值需与社会价值绑定

文旅情绪化转型:“解压旅游”(搜索量增320%)、“景粉经济”(故宫文创激发用户共创)重塑体验逻辑


最后,我们要面对一些争议与警示:当安抚奶嘴热销与3亿人心理亚健康并存时,情绪经济亟需平衡商业性与人文性——真正的情绪健康,终将建立在直面现实、解决问题的勇气之上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