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雅鲁藏布江截弯取直后,原来的弯里还有水吗?

今日新闻 2025年08月09日 08:40 0 aa

2025年7月19日,西藏林芝。天刚亮,山谷里还飘着雾,施工队的机械就已经热身轰鸣。当地一位藏族老乡眯着眼看热闹,拎着酥油茶一边喝一边嘀咕:“你说这江,要拐弯,现在不让它拐了,那以前那弯,不就成了水洼?”

雅鲁藏布江截弯取直后,原来的弯里还有水吗?

另一边,网线那头的印度媒体已经急得够呛:“中国这是要拦河放水弹啊!”各种“断流”“干涸”“水炸弹”的吆喝,吓得网友纷纷围观。而工程技术专家摊开图纸,拿着红笔划重点,嘴角一歪:“这哪是炸弹?这是笔直的送电线!”

一时之间,“截弯取直”这四个字,竟然被说出了悬疑片的味道。

可到底什么叫截弯取直?原来的弯,真的会干成鱼塘底?咱们今儿个就用相声那点手艺,给大伙掰扯掰扯。

你家河弯了,国家也能“扶正”

要明白这个事儿,得从雅鲁藏布江说起。

雅鲁藏布江,生在青藏高原,流经西藏,一路风风火火,最终从喜马拉雅山脉边缘一跃而下,奔入印度洋。咱说的“截弯取直”,就是在它最东边的一个“大拐弯”上动的手术。

雅鲁藏布江截弯取直后,原来的弯里还有水吗?

那地儿不简单,地形像是被上帝拿锯子锯了一道缝,深得跟地心一样。光说落差,从青藏高原3000多米一下跌到出境前的110米,仿佛从楼顶跳到井底。

这是什么概念?物理老师跳出来说一句:“重力势能转动能!”老百姓听不懂?换句话说——水自个儿往下冲,冲得比货车刹车还猛,带电!

于是国家盯上了这块宝地,决定修水电站。可怎么修呢?要是老老实实顺着大拐弯来,那你得拐四五十公里,转得头晕眼花。而且弯道多,水流减速,电力浪费。

这就跟你开车进胡同一样,油门踩到底也转不出高效率。不如——干脆在弯外面打隧道,把水“请”进直道。省时省力还省电!

雅鲁藏布江截弯取直后,原来的弯里还有水吗?

于是,“截弯取直”这四个字就成了世纪工程的招牌动作。

隧道里藏的是能量,不是“水炸弹”

网上有评论吓坏了,说这事儿像拦腰截断,把原来河道变成“弃水区”。可真要是这么干,那不叫工程,那叫自毁长城。

事实是,这工程不是筑坝拦水,而是通过隧洞引水。这就像啥?就像你家厨房多开个水管,接点水去阳台洗衣服,并不意味着厨房水龙头就不出水了。

雅鲁藏布江截弯取直后,原来的弯里还有水吗?

雅鲁藏布江的“截弯”,说白了是在一段弯道的山体里打了几条穿山隧道,把水引过去带动水轮发电。水完事之后,还是回到主河道里继续流,一滴不少。

工程师们为了这事费了多少心?光是地质测绘,整整做了几十年,从地震断层到冻土分布,每一步都抠得像雕花一样细致。要不是国家要走“双碳”路线,谁愿意在雪山底下挖出上千公里的水洞?

那原来的“弯”呢?也没废,保留了原有水流,维持生态、涵养湿地,一切照旧。

所以你说那弯干了吗?还真没!

电够3亿人用,这笔买卖值不值?

要说这工程花了多少钱?官方数据——1.2万亿。听清楚,是万亿,不是亿!这数字搁你银行卡里,你得天天抱着手机傻笑。

有人说,“花这么多钱,就是为了拐个弯?”非也非也。关键在于,这条河,落差大、流速快,是“天然水电站”。每年能发3000亿度电,够全国3亿人用上一整年!

你想想,三峡工程那么响亮,这雅下工程发电量还比它多,关键不靠水量,靠水头落差。人家真是:水不在多,有压就行。

雅鲁藏布江截弯取直后,原来的弯里还有水吗?

而且,它不是盖个大坝困住水,而是用“高差”做文章,不占耕地、不淹房屋、不移民、不截断。讲究吧?精致吧?

更厉害的是,这电不光供本地用,还能通过特高压输往华中、华东、华南,谁缺电,谁接线。堪称绿色电力的高铁!

西方说三道四?专家:你看的是科幻片吧

就在大家沉浸在“大国工匠”的喜悦里时,外头突然有人敲锣打鼓唱反调。

印度某些媒体率先跳出来,说这是“水炸弹”,以后中国想断谁的水,就能断谁的水!

接着一些西方媒体跟风,把“隧洞引水”翻译成“cutting off river”(截断河流),听得网友一头雾水,以为我们真在建炸药库。

但你懂水利工程的都知道,这种说法就跟看了《海王》以后相信鲨鱼会说话一样离谱。

外交部直接出面,“我们不是筑坝截流,是引水发电,生态不断流。”

驻印度使馆的临时代办也亲自发文解释,说这工程几十年规划,每一步都按照环保标准走。甚至下游国家的水流利益,都在设计初期就纳入评估体系。

雅鲁藏布江截弯取直后,原来的弯里还有水吗?

有院士还补了一句:“如果说这个都叫威胁,那每根电线杆是不是也能当导弹发射架?”

话糙理不糙。

不止电,水背后还牵着产业链

你以为搞个电站就是发电那么简单?大错特错。

这雅下工程开动,牵一发动全身。光说参与单位,从施工机械、建筑材料、水轮机制造,到AI调度、智能传感、无人巡检,哪一环不是高科技?你以为这就是山里人凿洞?人家是卫星遥感+5G建模+机器人执行+智能混凝土浇筑。

国家的用意很明显:这不仅是发电站,更是清洁能源综合示范基地。

雅鲁藏布江截弯取直后,原来的弯里还有水吗?

资料显示,这片区域太阳能资源充沛、风能资源巨大,未来还要搞“水风光一体化”。水发电时段不稳定?太阳顶上来补,风一刮再顶上。

就像热锅炒菜一样,油盐酱醋都得来齐了才香!

工程不光带动本地就业,还为西藏带来了更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当地整体抗灾与发展能力。

原来那条“弯”,其实没离开

最让大家关心的问题,其实还是那条弯:原来的那条水路,还在不在?

这事儿,其实从开工第一天,施工方就答复过。

“截弯取直”不是废旧换新,而是“并行运转”。就像公路上新修一条高架桥,老路还在,供缓行车辆、绿化景观、水生态使用。

雅鲁藏布江截弯取直后,原来的弯里还有水吗?

原来的那段“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保留原水流量,还加强了生态保护。水量维持、河道巡检、水生物恢复等工作都同步展开。你说那弯里有没有水?有!要是没了,生态监测早就炸锅了!

而且专家还说了,适当减少洪水期流速,还能减少山体冲蚀。对当地生态,是福不是祸。

再说了,谁舍得毁掉那个“世界最美河谷”?那可是比三峡还稀罕的宝贝。

拐不拐弯,其实是一种选择

这么大的工程,说穿了,不是单靠技术能解决的。它更像是一场哲学题——面对能源转型、地形制约、生态挑战,你是硬顶,还是绕路?

国家的答案是:动脑、动手、动心。

雅鲁藏布江截弯取直后,原来的弯里还有水吗?

动脑——用的是科学;动手——靠的是能力;动心——看的却是担当。

而这个“弯”到底有没有水,其实背后藏着一个更大的命题——你怎么看待中国的发展方式?是威胁,还是榜样?

雅鲁藏布江截弯取直后,原来的弯里还有水吗?

真相就像那条老弯,不响,却一直在流。

参考资料:

心智观察所:雅鲁藏布江的世纪工程,西方媒体错误解读了.观察者网.2025-7-22

雅鲁藏布江工程开动!我国水电站行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振 市场长期成长性确定.观研报告网.2025-7-23

驻印度使馆临时代办王雷在《印度快报》发表署名文章介绍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政府网.2025-1-23

中国水电新跨越 雅江水电工程可满足逾3亿人用电 凿山掘隧引水 建5座梯级电站.大公网.2025-7-22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