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刘强东亲自挂帅,要跟马云正面“开战”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04日 15:06 0 admin
刘强东亲自挂帅,要跟马云正面“开战”

作者|于城

编辑|文定

马云说,“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并推动阿里,投入数千亿探索AI。

刘强东当然也不会错过这张电商未来的“船票”。在2025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京东表态“未来三年持续在AI领域投入,并努力带动万亿级生态”,刘强东亲自挂帅,担任京东集团探索研究院院长。

这一系列动作发生在双十一这个关键节点,绝非偶然,在电商行业最需要极致效率证明的时刻,各大平台都在争夺电商AI化的主导权。在阿里宣布三年3800亿AI投入、腾讯强化混元大模型应用的背景下,京东终于也首次以如此正式、公开的口径,把AI提升到了战略性的高度。

派代认为,这是京东试图向市场发送两个信号:一方面,京东已进入“战时状态”,要用 AI 重塑供应链和零售的底层逻辑;另一方面,电商底层效率竞赛正在升级,能否跟上节奏,将直接决定未来的发展空间。

京东为什么不走常规的大模型路径,而要选择更苦更慢的“产业AI”路线?作为电商老板,又该如何判断并应对这次基础设施级的变革?

刘强东亲自挂帅,要跟马云正面“开战”

为何京东选择“产业AI”这条更苦的路?

“很遗憾,最近五年是京东失落的五年、走下坡路的五年。”今年6月,在一场分享会上,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如此总结。

这句话,折射出京东的增长焦虑。随着电商进入下半场,拼多多用价格与供应链创新吸引大量下沉用户,短视频平台把场景化做得更深,曾以履约和商品可靠性著称的京东,面对新的市场环境,稍显力不从心——其零售收入增速一度跌至个位数,市占率被拼多多反超,广告和服务收入的增速也明显低于阿里和抖音电商。

怎么将过去的护城河,转化为新时代的竞争优势?不少平台都开始向AI要答案。

虽说都是做AI,但不同平台的路径各不相同。阿里、百度做的通用技术平台,逻辑是“先有模型,再找场景”,不管是通义千问、还是文心一言,追求的都是技术普适和参数领先。

而京东的逻辑不同,做的是纵向的产业解决方案,逻辑是“先有场景,再打磨模型”,专注于贴合自身业务的效率提升。

这一思路,从京东公布的价值公式可见一斑:

AI价值 = 模型×体验×产业厚度²

刘强东亲自挂帅,要跟马云正面“开战”

模型是手段,体验是目标,而京东把“产业厚度”放到平方的位置,这意味着即便模型能力相当,产业厚度更大的企业将获得指数级的竞争优势。

正如京东集团CEO许冉在阐释这个公式时表示,大模型能力已不再稀缺,真正的门槛是让模型真正跑起来、用得上,带得动产业效率的提升。“京东不追求运动式AI,而是关注长期主义、产业价值与持续落地。”

这样的选择,有其内在必然性。

一方面,京东的胜负手本就在供应链和零售。它拥有5710万工业品SKU、覆盖全球的500万余个仓库、40多个细分行业的数据积累,涵盖了零售、物流、健康、工业等十多个领域的真实场景,这些不是别人轻易能复制的,正是其比较优势所在。

另一方面,这种“重资产”模式在数字经济时代犹如双刃剑,若不能借助AI提效,规模优势反而可能转化为发展桎梏。比如,海量数据若缺乏智能处理能力,便是信息冗余,庞大的员工队伍如果没有算法支撑,可能成为沉重的人力成本。

然而,“产业AI”这条路径也并非坦途。产业AI需要深厚的行业知识积累,实施周期远长于通用大模型。同时,传统商家存在数据孤岛、数字化基础薄弱等问题,使得AI落地难度加大;此外,行业定制化模型开发成本高、通用性差的问题,也是京东必须面对的挑战。如此看来,京东的选择,更像是一场“长征”。

刘强东亲自挂帅,要跟马云正面“开战”

京东如何用AI重构电商价值链条?

在2025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京东以新一代大模型品牌JoyAI为中心,发布了“京犀”“他她它”“JoyInside附身智能”三大全新产品,并在零售、健康、物流、工业等多场景展示其AI应用与技术平台布局。

表面上它们似各自独立,实则是京东沿电商价值链进行的系统性重构,在内部运营、货品变现、以及履约交付等方面,都能看到可见的效率提升空间。

先看内部运营方面。2024年4月,刘强东以“采销东哥AI数字人”的形式,出现在京东直播间,观看量30分钟突破千万。随着京东数字人平台升级至4.0,这将不是“老板专属”,数字人应用正从营销场景向全业务环节渗透。

刘强东亲自挂帅,要跟马云正面“开战”

京东数据显示,在直播行业,数字人成本仅为真人主播的十分之一,目前超越80%真人主播的带货效果;单个数字人生产成本从数万元已经拉低至两位数,较真人拍摄模式成本降幅超90%。

以往,商家用人成本高、员工流动性强等问题,在双11等大促期间会被急剧放大,在数字人平台参与之后,规模化运营与人力成本之间的矛盾有望被解决。

其次,在货品变现效率上,传统路径中,一件货品从出厂到变现,要经历测款、素材创作、内容优化等等复杂流程,往往会消耗大量人力,而等内容真正上线时,热点可能早已过去。

而依托于AI架构体系Oxygen的京点点,作为零售行业首个面向运营人员的设计智能体,能够通过分析海量市场数据,自动生成实时热点素材,帮助零售商家把素材效率提升上千倍。这不单单是缩短了内容创作的时间,更是缩短商品上市周期,极大提升了变现能力。

刘强东亲自挂帅,要跟马云正面“开战”

最后,履约交付本就是京东的优势,AI将其进一步放大。旗下的物流“超脑2.0”的多模态调度与“异狼”设备,让操作标准化水平提升15%,人机协同效率提升超20%,并在全球 500+仓部署规模化改造履约能力,解决履约不稳定、库存周转慢、最后一公里成本高等问题。

刘强东亲自挂帅,要跟马云正面“开战”

综上来看,京东电商AI化的逻辑,其实是把经营中的可变成本,转成平台可控的工具化能力,把分散的运营成本,变成平台的规模经济优势,从而实现效率的全面提升。

不过,但对行业而言,AI并非万能药。如上述几个方面中,数字人在情感交互上仍显生硬,面对复杂、非标准的用户问题时处理能力有限;AI生成内容在创意性和独特性方面尚有不足,同质化问题已经初显;而物流系统在面对极端天气、非标场景时,依然需要大量人工兜底。整体来说,AI的价值虽大,但落地仍需持续迭代。

刘强东亲自挂帅,要跟马云正面“开战”

生态野心:成为下一代电商的“操作系统”

在为生意提效之外,京东AI体系更大的潜力在于其平台化路径。

如今,京东正在把零售、物流、医疗、工业等多个自有场景当作试验田,先行打磨应用;同时,通过JoyAgent、JoyCode等平台工具,把能力输出给生态,把自研成果转成行业级工具,赋能整个生态的基础设施。

以JoyAgent智能体平台为例,这个已实现100%开源的系统,让企业能够基于京东沉淀的智能体技术,快速搭建自己的AI智能体;而JoyCode能将智能体能力与编码逻辑结合,快速构建深度定制化应用,目前已被上万名研发人员使用。

其战略意图也很明显——当越来越多的商家和合作伙伴使用京东的工具、依赖京东的数据标准时,京东便从“零售平台”变为“智能商业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其生态壁垒将变得坚不可摧。

这种生态化布局,对行业各方都将带来深远影响。

对商家而言,短期内无疑能享受成熟工具带来的降本增效红利,但长期也需思考如何避免过度依赖,并在巨头生态中保持自身的数据资产与运营独立性;而对行业来说,这标志着未来的电商竞争,将不再局限于流量争夺和价格厮杀,而是升级为以AI驱动的全链路效率比拼,推动整个行业从营销驱动转向技术驱动、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

然而要想真正实现这一愿景,京东仍需面对诸多挑战。

一方面,阿里、腾讯、拼多多、抖音等平台同样在加速构建各自的AI生态体系,竞争愈发激烈,行业标准之争势必长期存在;

另一方面,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商家对于平台过度掌控数据的担忧不容忽视。此外,AI决策的黑箱问题、算法稳定性,以及中小商家的应用门槛,都是生态健康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而这场战事的结果,不仅将决定京东的未来,更将重新定义中国电商的玩法。唯一确定的是,AI不再是一个选项,而是所有参与者必须理解和运用的新生存语言。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