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从《凶线》到日常影视:听障字幕组的活,AI真接不了

排行榜 2025年10月05日 20:56 0 aa

你可能刷到过不少“AI要取代XX职业”的新闻,2025年这股风刮到了听障人士字幕组这儿,英国《卫报》专门写文章讨论这事儿,咱们新京报也在9月26号报道了,好多人说这行要成最先被AI干掉的行业之一。但说实话,我本来也以为AI能把字幕活儿全包了,后来跟从业者聊了聊才发现,这事儿真没那么简单。

从《凶线》到日常影视:听障字幕组的活,AI真接不了

听障字幕不是“打字活”,AI搞不懂里面的“人情味儿”

给听障人士做的字幕,跟咱们平时看的普通字幕完全不是一回事,英国皇家国家聋人研究所的泰瑞·迪瓦恩说得特别实在,这字幕对听障朋友来说是刚需,能跟家人一起看电影,还能跟上流行文化,不然不就跟社会脱节了嘛。之前我查过世卫组织的数据,全球十几亿人听力有问题,其中不少人都得靠这种专门的字幕过日子,欧盟甚至规定2025年前所有公共影视内容都得配这种字幕。

从《凶线》到日常影视:听障字幕组的活,AI真接不了

你以为这字幕就是把台词转成文字,错了,有个叫瑞秋·琼斯的视听翻译,她跟我说过一个细节:有人觉得给歌名配字幕没用,可有的听障朋友记得旋律,看到歌名就能跟上;还有人讨厌加情感暗示,觉得会影响自己判断,可另一些人就希望从字幕里感受到情绪。琼斯做字幕时,会先把自己听到声音的感受写下来,再琢磨哪些声音该加、哪些不该加,生怕让观众看得累。老实讲,这种平衡感,AI哪儿学得来?它连“不同人有不同需求”这事儿都搞不清,更别说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了。

从《凶线》到日常影视:听障字幕组的活,AI真接不了

而且这活儿还得懂剧情,就拿1981年的电影《凶线》来说,里面有个神秘声音出现了两次,听力正常的人一听就知道是关键线索。给听障朋友做字幕,得把这两次声音联系起来,但又不能说太透,得留着让观众自己想。Subtle协会的主席马克斯·德里亚金专门做过实验,就算给AI配乐加了元数据,它做出来的字幕也差远了。如此看来,AI只能识别“这是个声音”,却读不懂声音背后的剧情意义,更别说传递那种“让观众自己琢磨”的微妙感了。

从《凶线》到日常影视:听障字幕组的活,AI真接不了

AI没让字幕员轻松,反而让他们更难了

好多人觉得有了AI,字幕员的活儿能少点,可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有个叫梅雷迪斯·坎内拉的字幕员,干这行快15年了,她跟我说过去五六年,用不用AI,完成项目的时间都差不多。本来想靠AI省点劲,后来发现也就自动转录能帮上点小忙,但后续要改的错太多了,要么台词漏了,要么声音标注乱了,最后算下来,跟用老软件没区别。

从《凶线》到日常影视:听障字幕组的活,AI真接不了

更让人无奈的是收入,现在好多公司先用AI做一堆劣质字幕,再把“质量监控”的活儿派给人工,给的钱特别少。Subtle协会说,不少员工现在的收入都快没法维持生计了,琼斯也感慨,这行收费本来就不高,现在更是低到不值得接。我之前了解到,有些影视公司为了省钱,直接用AI做的字幕就发出去,听障朋友看的时候一头雾水;还有的把修正活儿压价外包,搞得整个行业价格都乱了,不少资深字幕员都被迫转行了。

从《凶线》到日常影视:听障字幕组的活,AI真接不了

很显然,AI现在没成为字幕员的帮手,反而成了“麻烦制造者”,它做的字幕质量不达标,得靠人来擦屁股,活儿没少干,钱却少拿了。而且长期这么下去,好的字幕员都走了,最后受影响的还是听障朋友,以后可能连合格的字幕都看不到了。

其实说到底,听障人士字幕组这活儿,表面是“做字幕”,本质是“为人服务”,它需要懂听障朋友的需求,懂剧情的情绪,还得有那种“怕观众看得累”的细心,这些都是AI现在学不会的。AI能处理文字和声音,但处理不了“人味儿”,更没法像人一样去理解和共情。

从《凶线》到日常影视:听障字幕组的活,AI真接不了

所以别再说AI能取代听障字幕组了,至少现在还不行,希望以后AI能真的升级,帮字幕员分担点正经活儿,而不是添乱;也希望行业能规范点,别让好的从业者寒了心,让听障朋友能一直看到有温度、有质量的字幕,毕竟这不是简单的技术活,是能帮听障朋友连接世界的“桥梁”啊。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