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为什么美国半个世纪前能登月而现在 “不能”

排行榜 2025年10月10日 13:28 0 admin

文 / 刘亚东

老刘担任《科技日报》总编辑期间,编辑部曾多次提议就“美国阿波罗登月是否造假”采访专家,均被我否决。当初认为这样的选题太Low了,为此浪费公共资源去说服那些科学认知与逻辑推理双双欠费的人,实在不值。后来意识到,我错了——质疑声浪之大,远超想像。看来,这场正本清源的科普仗,非打不可。

不少人抛出“绝杀式”质疑:美国要是真能半个世纪前登月,为何现在反而“不能”?这个看似凌厉的发问,恰好暴露了提问者对大科学工程演进规律的无知。今天,老刘为你系统拆解这个伪命题。

为什么美国半个世纪前能登月而现在 “不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

1,不是“不能登”,而是“不必再那样登”

美国登月能力的“停滞”,非但不能证明当年造假,反而凸显了人类航天事业从激情冒险走向理性可持续的战略转型。

第一是政治驱动力消散,冷战“国家广告”已经播完。阿波罗计划本质是美苏争霸的产物。1961年加加林上天后,肯尼迪为挽回颜面,将登月定为“国家目标”,国会敞开钱袋——NASA经费占联邦预算比例从1960年0.43%飙升至1965年4.31%。但1969年阿姆斯特朗那“一小步”之后,美国已在太空竞赛中彻底击败苏联(苏联N1火箭四连炸)。政治目标达成,继续烧钱登月的动力自然消退。正如欧阳自远院士所言:“核心是‘争口气’,气争到了,戏也就唱完了。”

第二是经济账算不过来,从“不惜代价”到“讲究性价比”。阿波罗计划直接花费258亿美元,折算至今超3000亿美元。一枚土星五号火箭相当于现在18亿美元,还是一次性报废品。1970年代,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石油危机爆发,国会怎会继续容忍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豪举?尼克松叫停后续任务,转向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才是现实选择。如今NASA预算仅占联邦支出的0.5%,哪还能支撑那种“国家狂欢”式的烧钱?

第三是技术路径断层,老路荒废,新路尚在开拓。土星五号的生产线早已拆除,核心团队散落四方,当年那套技术体系已然“失传”。如今美国借“阿尔忒弥斯计划”重返月球,用的全是新技术:SLS火箭故障频发,猎户座飞船隔热罩有待完善,新一代宇航服还需攻关。就连马斯克的星舰,虽目标推力惊人,至今仍在“试错-爆炸-改进”的循环中摸爬滚打。从头研发一套更高效、可重复使用的登月系统,远比复制50年前的一次性技术复杂得多。

第四是目标已全面升级,从“插旗留念”到“常住经营”。阿波罗计划的核心任务是“到达并返回”,科考内容相对简单。如今的目标是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永久基地,为登陆火星练兵。例如,要在月球南极找水冰、将其转化为火箭燃料,技术难度远超插面国旗、捡几块石头。NASA说得明白:“重返月球不是怀旧旅游,而是为人类成为跨行星物种铺路。”

2,阴谋论者,你们忽略了这些铁证和常识

质疑者将“长期未登月”等同于“从未登月”,是典型的逻辑塌方。全球科学界共同验证:中国嫦娥二号拍摄的高清全月图,清晰显示阿波罗11号着陆点遗迹;全球135国实验室分析过美国赠送的月岩,其独特成分(太阳风粒子、冲击玻璃等)与地球物质截然不同,无法伪造。

阿波罗计划动用的40万人、2万家企业,可以在长达50多年时间里对“造假”集体保密?这件事,用脚后跟来想就能做出判断。另外,在冷战对手互相紧盯的情况下,若真是摄影棚造假,苏联人会是睁眼瞎?要知道,苏联当时可是拥有全球最强监测网,但却未提出任何正式质疑——这本身即是最有力的反证。

别再拿照片阴影说事:月球表面是真空、低重力环境,光影现象与地球大气中完全不同。许多所谓“穿帮镜头”,实为对地外物理环境无知的产物。对此,欧阳自远院士在央视一档访谈节目中,解释得无比明白,不再赘述。

3,历史不容篡改:六次登月的坚实足迹

1969至1972年,阿波罗计划成功实现6次载人登月,12人踏足月球:

阿波罗11号(1969.7):静海着陆,首开人类登月先河。

阿波罗12号(1969.11):精准降落于“勘测者3号”探测器旁,回收设备,验证精确着陆。

阿波罗14号(1971.2):谢泼德在月面打高尔夫,采集陨石坑样本。

阿波罗15号(1971.7):首次使用月球车,发现“创世岩”。

阿波罗16号(1972.4):勘探月球高地,采集样本95.8公斤。

阿波罗17号(1972.12):迄今最后一次载人登月,带回样本110.5公斤,记录保持至今。

六次任务共取回382公斤月壤月岩,其真实性经多国探测器影像和独立分析反复证实,是国际科学界的定论。

“美国现在不能登月”的错觉,源于用静态眼光看待动态发展的航天事业。阿波罗登月是冷战催生的特殊产物,而当代航天更注重可持续性与科学价值。质疑者与其死抱着阴谋论刷存在感,不如多读几本书——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来不会因为井底之蛙的喧哗而停下脚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