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市场追捧,低空经济为何仍难盈利?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10日 23:15 0 admin

这是苍穹猎鹰第401篇演化日记

市场追捧,低空经济为何仍难盈利?

本文只是小编的观点分享,列举的数据和逻辑只为了分析说明,不构成任何的决策建议。

可以确定的一个趋势,低空经济非常有可能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之后的一个万亿级市场。

《中国信息报》今年8月份的报道说,预计低空经济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低空经济不但市场广阔,而且产业链足够长,按照上、中、下游分析。

上游:主要包括各类低空飞行器起降场、通信网络、低空飞行管控设施、飞行器零部件及系统制造、碳纤维、轻型合金等轻量化材料、电池能源和电力驱动系统等等。

中游:包括飞行器制造与运营保障。无人机制造领域,大疆在消费级市场占据主导,亿航智能等在工业级和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积极探索,极飞在农业工业领域应用广泛。

运营保障方面,涵盖飞行服务、维修保养、航空培训等等,但目前整体体系尚不完善。

下游:主要包括各类应用场景。物流和外卖领域的顺丰、京东、美团等企业已开展无人机配送探索;旅游领域有低空游览项目;交通领域eVTOL有望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新方案。

目前,整体应用场景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普及率较低。

政策研究专家马江博在专栏,用三期的篇幅来解读低空经济。

早在两年前,小编就开始关注这条赛道,但一直没有进入。

原因也很简单,一是龙头公司尚未上市,或者没有在国内上市。比如大疆、亿航、极飞等等。

二是国内低空经济领域相关的上市公司,更多还是停留在概念或者早期探索阶段,并没有真正推动业绩。

小编分析了一下,低空经济实现盈利还存在5个方面的难题。

1/5 核心技术制约

eVTOL在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技术瓶颈。

根据高工锂电的数据,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为200wh/kg,但是要支持空中交通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也就是eVTOL,电池能量密度至少还要翻倍,达到400wh/kg。

借用马江博的观点:锂电池性能如果不突破,eVTOL也只是个“大玩具”,应用场景非常有限。

目前,固态电池不断传出技术突破的好消息,不少锂电池供应商,把下一代产品目标,都设定在400wh/kg及以上。

这个400wh/kg只是基本条件,要达到长续航,电池能量密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大胆想象一下,如果未来氢能源能够规模化利用,有没有可能替代锂电池成为eVTOL的主要动力来源?

2/5 基础设施不足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突飞猛进,离不开燃油车留下的基建,包括但不限于高速公路、桥梁、加油站、4S店等。

这些基础设施,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有的可以直接利用,有的只需要稍加改造就可以投入使用,比如,加油站可以增设充电桩、4S店可以增加三电系统的维保等等。

但低空基建只能从无到有,比如适用低空网络的通用机场、起降场。这对“基建狂魔”而言,凭借成熟的工程能力有望逐步完善。

3/5 空域管理滞后

一直以来,国内空域管理都偏军事、政务,涉及到多个部门,比道路管理复杂度高得多。

低空经济的“四张网”——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建设滞后,需要大量机构、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目前整个系统运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空域管理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包括技术标准、应用规范、飞行规则等),且适航认证周期长、审批层级多、程序繁杂等等。

4/5 商业盈利困难

目前,低空领域的市场需求不足,许多应用场景仍处于探索阶段。主要是物流运输、公共服务、医疗救助等少数领域。

这些项目多数依赖政府购买补贴,或者赔本赚吆喝,并非成熟的商业化模式,离开补贴将举步维艰,无法形成健康的商业闭环。

根据新浪财经文章《低空经济正在上演生存考验:光环背后几乎所有参与者都在亏损》披露:

许多低空旅游项目普遍面临盈利难题。例如,山东临沂费县天蒙景区的直升机游览项目,尽管在清明假期景区客流量大,但实际体验人数未达预期,关键原因在于高昂的成本导致票价缺乏性价比。

全国多数低空旅游项目处于亏损状态,仅海南、成都等少数地区有项目实现盈利。

今年的7月,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在“空中高德·龙岗启航”发布会后与媒体交流中表示,低空经济几乎所有参与者都在亏损,当前低空产业普遍缺乏商业闭环,盈利难是主要瓶颈。

而且,多家明星企业陷入亏损。

例如,山东福莱特无人机制造有限公司在2024年营收72.54万元,亏损却高达297.32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4.67万元,亏损153.43万元。

“工业无人机第一股”纵横股份净利润已连亏4年,2024年全年亏损额扩大至3579.17万元。

亿航智能在2017年至2023年的七年间,累计亏损达12.46亿元。2024年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亏损仍高达2.3亿元。

截至2025年7月,Wind低空经济指数成分股中共24家企业的情况显示,一半盈利、一半亏损,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宗申动力等公司的业绩增长主要源于传统业务,而非低空经济业务。

低空经济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从研发到商用需大量资金与时间,叠加当前市场需求不足,盈利困境短期内难以突破。

5/5 专业人才缺乏

任何一个新兴产业,都会面临着专业人才的缺乏,正因为稀缺,才有可能让新兴领域从业者获得超额收益。

目前,主要缺乏飞行运营、工程维护、航空法务、维修保养等方面的从业人员。

不少高校也针对产业的现状,筹划或推出了相应的专业,目的也是解决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

但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随着低空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相关从业人员的需求依然旺盛。

虽然低空飞行领域存在不少的瓶颈,但可以同时解决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多个难题,包括但不限于助推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升级、提振内需、缓解就业压力等等。

按照马江博所说的,目前整个行业还处在“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早期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国家政策密集发布,各类资金密集涌入,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快速扩张。

一旦形成稳定健康的商业闭环,未来发展的前景不可限量。

本文只是小编的观点分享,列举的数据和逻辑只为了分析说明,不构成任何的决策建议。

参考资料:

陈聆听:《低空经济正在上演生存考验:光环背后几乎所有参与者都在亏损》

马江博:《低空经济(上):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大机会?》

· END·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