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经济热力站|建设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为什么是昌平?

排行榜 2025年10月11日 22:31 0 admin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部、未来科学城西区的中关村(000931)生命科学园,是昌平“生命谷”的核心区域。这一总占地面积7.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在过去几年间诞生了很多首次,包括中国首款“十亿美元分子”新药泽布替尼和“国内十亿分子”新药奥布替尼。

9月29日,和讯网在生命科学园了解到,在这里已经形成“实验室—共性平台—小试中试—临床应用”的1公里转化圈,打通了“从1到10”的转化和“从10到100”的产业化:全区累计获批1类创新药12个,在研在审的87个,平均转化周期仅为4.7年、较平均时长缩短5年。

从2000年?启动开发建设至今,过去20余年间,科学家创办企业也扎根于此:诺诚健华(09969.HK、688428.SH)已构建了从源头创新、临床开发、生产到商业化的全产业链平台,专注于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一类新药研制,刚刚达成的BD交易总额超过20亿美元,刷新中国自免领域小分子对外授权记录;创立于2010年的百济神州(NASDQA.BGNE、06160.HK、688235.SH)也在今年上半年首度扭亏,截至今年已有三款自主研发并独家销售的商业化药物,其中,泽布替尼销售收入占比达71.51%。

科学家创办企业的优势在于,可以依托扎实的科学功底提升效率,缩短周期。

健达九州利用基因技术治疗失明的原研新药GA001,现已帮助多名受试者改善视力,2025年内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仅用了两年时间,健达九州就完成了这款新药的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前试验。而健达九州创始人罗敏敏也是神经生物学领域知名科学家,曾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等。

这也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一头链接科研一头链接产业化落地的实证。据了解,下一步,昌平区将全力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按期交付昌平实验室核心区及配套项目,同时联合清华、北大、北化工积极争取国家生命学院落户,聚焦生物医药方向申报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速清华南口、北大马池口等国家实验室集群落地,构建世界级生命科学原始创新集群,实现更多原创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非凡十年”,创新药从跟随到领跑,收获被全球医药市场瞩目的“中国时刻”,过程中离不开政策加持、资本助力、人才支持与产业革新四大要素的协同共振。

在新药开发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双十定律”,即需要十年的研发周期,以及至少十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并且只有十分之一的成功率,才能完成一款新药研发上市。研发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产业发展更需耐心资本的跨周期陪跑。

当前全行业正经历资本寒冬,亟待创新金融工具和多元化资本支持。和讯网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了解到,为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注重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昌平在全市率先建立政府性投资基金管理体系,推动科技产业基金群,落地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并与31支市场化子基金合作。累计投资昌平医药健康项目超100家次。

同时,依托全国首家认股权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政银企”三方联动,探索“投贷联动—见投即贷”新模式,为企业注入长周期资本活水。

下一步,昌平将围绕创建科创金融示范区,优化壮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母基金群,加强与市级医药健康大基金联动,设立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等专项基金,构建“母基金+专项基金+并购基金”矩阵,打造股权投资“连连看”品牌,壮大金融朋友圈,引导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本文来自和讯财经,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和讯财经”APP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