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资产斩首一夜完成,强制接管中资芯片企业,中资出海遭制度性围猎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16日 15:48 0 aa
资产斩首一夜完成,强制接管中资芯片企业,中资出海遭制度性围猎

2025年9月30日,荷兰政府以一纸部长令冻结了中资企业文泰科技旗下安氏半导体在全球的运营,涉及资产、知识产权、业务调整和人员调动,冻结期长达一年。

这个命令直接掐断了安氏半导体与全球市场的联系,随后不到几小时,荷兰法院又应三名外籍高管的请求裁决,暂停创始人张学正的董事职务。短短一天内,一家处于正常经营状态的中资企业就被连根拔起,核心控制权尽数落入荷兰政府与司法体系手中。

资产斩首一夜完成,强制接管中资芯片企业,中资出海遭制度性围猎

从时间节点到执行节奏,每一步都精准无误,美国商务部在9月29日发布了新一轮对华出口管制细则,明确指出凡是被列入实体清单企业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一律适用制裁。仅一天之后,荷兰便出手冻结文泰旗下的安氏。

《金融时报》和《彭博社》都不约而同指出,这场打压并非孤立事件,更不是巧合。动作之紧凑,配合之娴熟,背后的目的无需多言。

资产斩首一夜完成,强制接管中资芯片企业,中资出海遭制度性围猎

文泰科技内部迅速作出评价,直言荷兰宛如美国身旁一只“温顺绵羊”,揭示出荷兰于相关事务中受美国影响这个形容并不夸张。

荷兰一贯以自由市场、法治精神标榜自我,在欧盟内更是经济自由派的代表。但这一次,不但动用了极为罕见的《商品供应法》,还首次启用对单一外国企业进行长达一年的直接冻结。

资产斩首一夜完成,强制接管中资芯片企业,中资出海遭制度性围猎

表面上借口“确保供应链安全”,理由是防止在紧急时刻安氏无法为欧洲汽车和电子产业持续供货。但说到底,真正让西方坐不住的,是安氏半导体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安氏并不生产顶尖芯片,却在分立器件和功率芯片领域积累多年,在车规级芯片领域全球领先,稳定的产能和成熟的工艺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在当下先进制程供不应求、大量企业争抢成熟工艺产能的背景下,安氏的资源比所谓“先进技术”更让人眼红。而这正是中资企业在全球范围中少有的立足点之一。

资产斩首一夜完成,强制接管中资芯片企业,中资出海遭制度性围猎

这并不是西方第一次出手,从华为、中兴到中芯国际、寒武纪,只要是中国在特定技术领域形成了竞争力,所谓“国家安全”这一大棒就会毫不犹豫砸下去。

但以往西方尚且要打出法治与正当程序的幌子,如今连这个伪装都懒得做。荷兰法院对董事会的强行介入、政府部门的冻结令、独立董事的空降投票权,全都绕开了股东大会和企业治理框架,直接完成了一次“资产斩首”。

资产斩首一夜完成,强制接管中资芯片企业,中资出海遭制度性围猎

安氏半导体是文泰科技的重要支柱之一,仅在2024年就贡献了六分之一的营收以及绝大部分利润。此次被夺,直接断了文泰在欧洲和全球的战略布局。

更为严峻的是,此事件宛如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为中资企业于欧洲的投资之路敲响了警示之音,敦促企业审慎前行。即使是合规收购、合法经营,也可能因政治风向的变化而被剥夺资产控制权。市场规则和法律保护,一夜之间都可以失效。

资产斩首一夜完成,强制接管中资芯片企业,中资出海遭制度性围猎

表面上这是一场企业内部权力的调整,但本质却是国家机器对中资核心技术资产的明抢。在荷兰政府“供应链安全”的借口下,本质上是对中国企业海外资产的一次定向掠夺。

欧盟长年高举“自由贸易”“公平竞争”的大旗,荷兰也一向在全球投资吸引榜单中位居前列,但如今,他们亲手撕碎了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当规则无法保证他们胜出,唯一的选择就变成了推翻棋盘。

资产斩首一夜完成,强制接管中资芯片企业,中资出海遭制度性围猎

回顾整个过程,可以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孤立行为,而是一次有组织、有部署、有配合的行动。从美国扩张实体清单定义,到荷兰动用国家法律工具介入安氏事务,两国之间的配合已无法用“巧合”解释。

西方主流媒体的态度也耐人寻味,报道口径一致地避谈政治动机,却在细节中点出了行动的“同步性”。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企业政变,文泰高层虽未正面激烈回应,但相关文件中仍留下一句颇具意味的话:这是一场“全方位的、制度性的打压”。

资产斩首一夜完成,强制接管中资芯片企业,中资出海遭制度性围猎

从安氏的冻结,到文泰董事会的瓦解,这场危机不只是企业经营的问题,更是一场对中资出海战略的制度性围剿。文泰尚能公开表达的,也只有“暂时的寒流挡不住产业向上的力量,一时的不公压不垮坚守正义的决心”。

从产业链来看,成熟产能的抢夺正成为新一轮全球科技角力的关键节点。欧美国家一方面继续封锁中国获取尖端技术的通道,另一方面又悄然向中资企业下手,试图将其在“非尖端、可控、安全”的工艺节点也逐一掐断。

资产斩首一夜完成,强制接管中资芯片企业,中资出海遭制度性围猎

这不是竞争,而是直接排斥;不是规则之争,而是赤裸裸的强权斗争。

而这场打压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企业对“全球化”一词重新评估。如果市场规则、司法制度、产权保障在政治命令面前可以被随意撕毁,那么中国企业还谈何“走出去”?更深远的,是中国如何重新定义与欧美的科技互动关系。靠“对话”“信任”无法换来公平的竞争环境,也无法换来应有的投资安全。

资产斩首一夜完成,强制接管中资芯片企业,中资出海遭制度性围猎

西方的每一次出手都在证明,所谓规则是为维护既得利益服务的工具,而不是为公平竞争而设。过去的打压往往伪装在程序与标准之中,如今连这些伪装都不屑保留。规则可以推翻、企业可以没收、市场可以关闭,只要目标是中资企业,一切都在可行范围内。

可历史已经反复证明,靠封锁、压制和掠夺维持的优势,最终都会反噬自身。从“光刻机围堵”到“EDA断供”,再到如今的“冻结中资资产”,每一次行动都没能阻止中国技术的前进,只不过换了一个赛道,换了一种方式继续突围。

资产斩首一夜完成,强制接管中资芯片企业,中资出海遭制度性围猎

中资科技企业不可能再幻想在所谓规则框架中与西方共舞。眼前这场风暴,也许只是开始,但已经足以暴露真相。安氏被夺,对文泰是伤筋动骨,对中国科技是一次警示。而对西方来说,这是又一次向世界宣示他们对规则解释权的霸权。

风雨当前,既然暴风雨已经来了,那它只会越来越猛。这场风雨不能退、也退不掉,不只是为了企业的一城一池,更是为了不再跪着走向世界的未来。他们打着规则的旗号行掠夺之实,就必须准备面对一个敢于在风暴中坚持到底的中国科技力量。

资产斩首一夜完成,强制接管中资芯片企业,中资出海遭制度性围猎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