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人人都刷视频的时代,有多少人深入剖析过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和用户处境?“刷”掉的时光与自我:当用户成为数字时代的“数字佃农”在指尖无尽的滑动中,我们...
2025-10-18 0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戴AR眼镜开会时镜片漏光被同事紧盯,出门导航到半路突然没电,近视党要么戴两层眼镜要么花高价定制镜片,这些尴尬场景,正在成为中美AR眼镜竞争的绝佳注脚。
一边是Meta靠着“隐形镜片”技术刷新行业认知,苹果酝酿生态大招,另一边是中国品牌用24小时续航和千元级价格抢占市场。
这场关乎下一代交互入口的科技较量,到底是技术炫技更胜一筹,还是实用主义能笑到最后?
美国品牌的突破点精准卡在“形态革命”上,Meta今年9月推出的Ray-Ban Display,起售价799美元,9月30日正式上市后迅速引发关注,核心亮点是解决了行业顽疾,镜片漏光问题。
这款眼镜点亮屏幕时,正面观察与普通眼镜无异,仅从侧面能看到光波导导线的微弱反光,彻底打破了此前AR眼镜“一眼就能看出是科技产品”的尴尬。
AR眼镜本质是通过光机将图像投射到镜片,再靠光波导技术传导到人眼。
多数产品用的衍射光波导,靠镜片上的纳米光栅导光,但光在反射中损耗严重,容易漏光。
而Meta采用几何波导方案,在镜片边缘设置11道棱镜,配合中央微反射镜,让光线像潜望镜那样精准传导,不仅漏光少,还能适配成本更低的LCoS光机,降低能耗。
不过这项技术有明显短板,全球仅肖特(SCHOTT)能量产几何波导镜片,且视场角不如衍射方案,更像是一次精准的技术试水而非终极解决方案。
苹果则在生态端憋大招,爆料显示其首款AR眼镜将搭载简化版visionOS,不追求独立运行,而是像Apple Watch那样与iPhone、Mac配对。
轻量场景用手机算力,复杂任务如3D建模则调用Mac性能,还计划为iPhone开发适配AR的“桌面模式”。
但苹果面临两难,无线连接要解决低延迟难题,有线方案又不符合其产品美学,这让人联想到当年为AirPods定制无线芯片的操作,或许会成为其破局关键。
不过参考Vision Pro国行版29999元的高价和“太重导致脖子疼”的用户反馈,苹果AR眼镜大概率会延续高端路线,难以覆盖大众市场。
美国品牌的技术突破固然亮眼,但中国厂商早已靠“解决真问题”撕开市场缺口,续航和价格正是最锋利的两把刀。
夸克推出的AI眼镜直接用“换电设计”破解续航焦虑:镜腿本身就是电池,支持热插拔,运行中换电池也不会关机。
搭配耳机盒大小的充电仓,实测能实现24小时全天候续航,彻底告别“用两小时就要充电”的窘境。
这种看似“复古”的方案,恰恰切中了外卖员、户外工作者等高频用户的核心需求,他们需要设备时刻在线,却没条件随时充电。
在轻量化和交互体验上,中国品牌的迭代速度同样惊人,雷鸟X3 Pro采用自研光波导模组,整机重量压到39克。
影目INMO GO2靠镁合金框架和柔性电池,重量仅37克,佩戴起来基本没有压迫感。
XREAL One更搭载自研X1空间计算芯片,把延迟降到3毫秒,解决了AR眼镜常见的眩晕问题。
其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到38%,相当于每卖出三台AR眼镜就有一台来自XREAL,在日本市场更是拿下70%的份额。
价格优势则让中国产品形成“降维打击”,此前AR眼镜因光学模组成本占比高达四成,售价多在3000元以上,限制了普及。
但光峰科技与谷东智能联合推出的“LCoS+PVG光波导”方案,通过单光机驱动双目显示,把核心部件数量减半,配合自主供应链,直接将终端价格拉到1500-2000元区间。
对比Meta Ray-Ban Display约5700元的人民币售价,中国产品的价格吸引力不言而喻。
更关键的是性能没缩水,谷东的第四代PVG光波导透过率超90%,视场角达70°,完全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中国品牌的策略本质是“场景定义硬件”,而非堆砌参数,灵伴科技副总裁宓群观察到,中国用户对AR眼镜的实时翻译功能需求强烈,而欧美用户更爱拍摄分享。
这种差异让国产产品精准迭代,比如Rokid Glasses优化了长视频拍摄续航,还通过可更换鼻托适配不同面部轮廓,众筹金额达362.60万美元。
XREAL则把AR与驾驶、电视等场景结合,让眼镜从“科技玩具”变成实用工具,这与其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形成呼应。
从行业数据看,这场较量的天平已向实用主义倾斜,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82.3%,中国市场增幅高达116.1%,其中无屏AI眼镜增速更是达到463%。
Counterpoint预测,2025年AR眼镜出货量将增长42%,远超VR设备的2.5%,而中国厂商正凭借供应链优势抢占增量市场。
光峰科技已建成50万台级LCoS光机产线,谷东智能拥有全球首条20万片级PVG光波导量产线,摆脱了对海外上游的依赖。
不过这场竞争远未到终局,美国品牌的技术探索为行业树立了标杆,Meta的几何波导、苹果的生态协同,都在推动AR眼镜向“隐形终端”进化。
中国厂商则用续航和价格扫清了普及障碍,让技术更快落地到普通人的生活中。
就像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早期的技术炫技终究要让位于用户需求,而谁能平衡创新与实用,谁就能掌握下一代交互入口的主动权。
IDC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将达290.7万台,三年后产业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当Meta还在解决“外人看不看得出来”的问题,中国品牌已经让用户能“全天戴着用、人人买得起”。
这场科技战的胜负,或许不在于谁的技术更科幻,而在于谁能真正走进日常生活,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厂商已经抢先迈出了关键一步。
相关文章
在这个人人都刷视频的时代,有多少人深入剖析过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和用户处境?“刷”掉的时光与自我:当用户成为数字时代的“数字佃农”在指尖无尽的滑动中,我们...
2025-10-18 0
文 | 金锐点编辑 | 金锐点戴AR眼镜开会时镜片漏光被同事紧盯,出门导航到半路突然没电,近视党要么戴两层眼镜要么花高价定制镜片,这些尴尬场景,正在成...
2025-10-18 0
有着“聚变领域‘奥林匹克’大会”盛誉的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30届聚变能国际大会(以下简称FEC大会),日前在成都举行。中...
2025-10-18 0
在制冷、暖通、汽车油管等涉及铜管加工的行业里,有一道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工序——倒角。它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管路连接的密封性、流畅度和长期可靠性。传统的手...
2025-10-18 0
近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菲迪克)2025年全球基础设施大会在南非举行。会上公布了获奖工程名单,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山桥)...
2025-10-18 0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香瓜如今的年轻人,总能搞出点新花样。有...
2025-10-18 0
“互联网+警用车”是指将互联网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警用车的管理、调度、应用、服务等环节深度融合,实现警用车领域的智...
2025-10-18 1
最近几年,一种名为“团播”的直播形式悄悄火了起来。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网络表演行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不少观众每天花4个多小时追看团播,这种新型...
2025-10-18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