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盐类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在“轻化工”成立 将突破一批填补行业空白的重大创新成果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19日 00:40 0 admin
“盐类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在“轻化工”成立 将突破一批填补行业空白的重大创新成果

研讨会现场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

10月18日,盐类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四川轻化工大学李白河校区举办。会上,“盐类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暨盐类卓越工程师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盐能做什么?中心成立的意义何在?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龙头企业的众多专家学者,围绕盐类科学与工程展开了热烈地探讨。

深耕盐类科学 在盐类资源开发等领域取得原创成果

本次会议,以“盐类资源保障与开发利用——学科交叉融合・工程智能驱动・绿色转型升级”为主题,旨在响应国家资源保障战略、助力自贡打造“千亿级盐化工产业集群”的号召,对推动盐类科学在学科交叉、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四川轻化工大学自1965年建校以来,始终与‘千年盐都’自贡共生共荣,在盐类资源开发、高盐废水处理及盐基新材料研发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成果。”四川轻化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力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在国家高度重视盐类资源安全、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背景下,本次研讨会汇聚各方智慧,共同破解行业难题,对构建中国特色盐类学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自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秘书长周耘在致辞中表示,四川轻化工大学长期深耕盐类科学研究,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互动。研究中心与工程师学院的成立,将为自贡“千亿级盐化工产业集群”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近年来,自贡作为全国盐卤化工产业的重要承载区,积极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进盐类资源开发与高值化利用实现新突破。

填补科研空白 “盐类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在盐类科学与工程方面,建议与当今的大数据等高科技技术深度融合,对盐类资源进行高效开发。”盐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在讲话时提到,要找到国家关心的问题,找出全世界和人类共性的、核心的、关键的问题,去攻关去解决。

他还提到,学校很重要,要在这一环节把资源变成生产力,变成科学工程。“多培养年轻的综合性人才,来接替盐业科学与工程事业。”

郑绵平从国家战略层面强调,盐类资源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能源安全的关键要素,并对学校在盐类科研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前瞻性布局予以高度评价。

在专家研讨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小敏等专家学者围绕盐类成矿机理、绿色提取技术、耐盐碱材料研发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贡献了多项前瞻性与建设性观点。

在与会领导与院士专家的共同见证下,“盐类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标志着学校在盐类学科平台建设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中心还组建了由郑绵平院士等权威专家领衔的专家委员会,为平台发展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龙头企业的众多专家学者,围绕盐类资源勘查、绿色开发与高值化利用等前沿方向展开深入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研究中心与工程师学院的设立将有效填补我国盐类领域专业化科研与人才培养平台空白,对构建中国特色盐类学科体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立足全链条需求 突破一批填补行业空白的重大创新成果

“盐类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后,到底能够为盐类科学和工程作出哪些贡献?四川轻化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曾英就“盐类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作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心在盐类资源开发、高盐废水处理、盐基新材料等方向的研究规划,以及跨学科、产教融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中心的成立,是要打造一个跨学科、跨领域、全链条的协同创新平台,实现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工程技术应用的无缝衔接。”曾英介绍,中心将聚焦盐类科学的学科建设、技术突破与人才培养,开展系统性研究,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助力国家盐类资源安全保障与区域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成为盐类科学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

自贡作为四川盐资源的核心分布区之一,岩盐储量超过170亿吨,地下黄卤、黑卤总量达17.5亿立方米以上,不仅资源储量大,且种类丰富,涵盖了岩盐、卤水等多种形态,能满足不同类型盐类资源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需求。

“这种丰富且集中的资源禀赋,使得自贡成为开展盐类资源勘探技术研发、绿色提取工艺试验、高值化产品开发的理想场所,为中心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就近的资源支撑,降低了研究与试验的成本,提高了成果转化的效率。”曾英说。

目前,全省将盐化工产业纳入“5+1”现代产业体系,定位为国家战略腹地、万亿级先进材料与能源化工产业集群,为盐类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与支持。自贡市政府明确提出打造“中国绿色氟都”,构建了“盐-氯碱化工-氟化工-氟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的完整产业链,正聚力打造“千亿级盐化工产业集群”,并汇聚了中昊晨光、中化蓝天、昊华气体等一大批行业头部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是盐化工产业的核心力量,更能为中心的研究提供真实的产业需求、试验场景与转化渠道。

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将立足盐类资源开发利用的全链条需求,结合学科交叉优势与行业痛点,聚焦成盐元素富集与盐类矿床成矿作用、盐类资源高效开发与高值化利用、耐盐碱材料创制与多场景设计应用、盐化工过程环境保护与盐腔(穴)综合利用四个核心方向。

“从长远来看,我们致力于将中心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盐类科学与工程研究创新高地和卓越人才培养基地,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盐类学科体系提供坚实支撑。”曾英说,将围绕四个核心研究方向,突破一批填补行业空白、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创新成果,尤其是在成矿机理、绿色提取、耐盐碱材料、盐腔利用等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我国盐类科学的自主创新水平。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