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国产GPU终于啃下“最难骨头”!摩尔线程,到底突破了什么?

AI科技 2025年10月19日 00:28 0 admin

一场没有硝烟的国际科技战,正悄悄打响。

2023年10月,一家成立仅三年的中国科技公司,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

但短短一个月后,国内首个国产千卡千亿模型训练平台完成。

国产GPU终于啃下“最难骨头”!摩尔线程,到底突破了什么?

这个硬核回应的主角,正是故事的核心,摩尔线程。

2020年才诞生的公司,为什么在巨头环伺的GPU领域杀出重围?

它又凭什么让国际对手感到了威胁?

这一切,要从那个看似不可能的选择开始。

国产GPU终于啃下“最难骨头”!摩尔线程,到底突破了什么?

全功能GPU

在全球AI芯片的竞技场,玩家们通常选择两条路。

要么像谷歌TPU专精AI计算,成为特定领域的佼佼者。

要么像许多国内同行专注GPGPU,主攻AI加速。

国产GPU终于啃下“最难骨头”!摩尔线程,到底突破了什么?

但摩尔线程的创始人张建中,是图形领域深耕多年的老将。

他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全功能GPU。

简单来说,就是别人在做“专才”,摩尔线程偏要挑战“通才”。

这颗芯片不仅擅长AI计算,还精通图形渲染、视频处理。

甚至也能在游戏世界里畅行无阻。

有投资人曾说过,“DSA芯片适合大厂自用,但应对多变场景时,全功能GPU的灵活性与通用性无可替代。”

这一点,从英伟达凭借全功能GPU,成就万亿市值就可见一斑。

国产GPU终于啃下“最难骨头”!摩尔线程,到底突破了什么?

选择这条路,等于选择了最高难度的技术挑战。

但张建中团队真正的破局,不是只满足于替代,而是实现超越。

正是这份远见,摩尔线程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避免了惨烈的价格战。

国产GPU终于啃下“最难骨头”!摩尔线程,到底突破了什么?

技术破壁

芯片设计只是第一步,难的是构建完整的软件生态。

英伟达的护城河,就是CUDA生态系统。

摩尔线程的应对之策,是MUSA统一系统架构。

这是一套双轨制策略。

既能够兼容现有的CUDA应用,降低开发者迁移门槛。

又能独立发展自有的工具链,包括编译器、算子库和性能分析工具。

国产GPU终于啃下“最难骨头”!摩尔线程,到底突破了什么?

截至2024年12月,摩尔线程已获得450项授权专利。

在国内GPU企业中,他们技术领先。

摩尔线程还非常重视用户体验。

拿面向游戏玩家的MTT S80显卡为例,坚持每月更新驱动程序。

这种迭代速度,让MTT S80成为国内极少数支持DirectX 12的显卡。

并且能流畅运行最新的3A大作。

这种对细节的专注,源于最朴素的认知。

技术再先进,最终也要服务于每一个具体的用户。

摩尔线程还采用双线作战,左手智算中心,右手云电脑。

在B端市场,他们的夸娥(KUAE)智算集群,已经成为大模型训练的核心设施。

最新展示的KUAE2集群,最高支持10,240颗GPU部署。

在万卡万亿模型训练场景下,表现非常优异。

国产GPU终于啃下“最难骨头”!摩尔线程,到底突破了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FP8混合精度计算能力。

与BF16相比精度几乎无损,却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

在更贴近普通用户的云电脑领域,摩尔线程正在掀起一股浪潮。

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云终端出货量达421.7万台,同比增长40%。

但传统云电脑以CPU为核心,处理图形任务时就像小马拉大车。

造成设计软件卡顿、视频会议掉帧、游戏体验十分糟糕。

摩尔线程的破局点在于vGPU虚拟化技术。

他们创新性地把物理GPU弹性切分为多个虚拟单元。

实现了算力的“按需取用、灵活调度”。

这意味着,你租用的云电脑拥有强大图形心脏的虚拟主机。

他们对DirectX 12的支持,攻克了国产GPU长期以来的兼容性难题。

国产GPU终于啃下“最难骨头”!摩尔线程,到底突破了什么?

这曾是业界公认“最难啃的骨头”。

现在,基于摩尔线程GPU的云电脑,可以让设计师远程进行3D建模。

让教育软件流畅运行,让视频会议不再有令人尴尬的卡顿。

针对网络传输瓶颈,他们通过GPU加速协议编码,实现了视频播放CPU负载减半,画面帧率翻倍。

即使在网络条件不佳时,也能保证基本的使用体验。

国产GPU终于啃下“最难骨头”!摩尔线程,到底突破了什么?

从开源开放到资本认可

做为科技企业,不仅要会做硬件,还要懂得建生态。

2024年,摩尔线程先后开源了音频理解大模型MooER和OpenCV-MUSA项目。

这种开放姿态,正在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MUSA生态。

同时,他们与百度地图在数字孪生领域的合作。

GPU技术在多场景的应用潜力逐渐被激发。

国产GPU终于啃下“最难骨头”!摩尔线程,到底突破了什么?

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给摩尔线程投了信任票。

从2020年天使轮融资到2022年B轮,摩尔线程累计融资超35亿元。

2025年,他们以310亿元估值位列《2025全球独角兽榜》第212位。

科创板首发申请已通过上市委审议。

这些数字背后,是市场对这条技术路径的认可,也是对这支团队执行力的肯定。

在所有光鲜亮丽的技术背后,是摩尔线程对“人”的关注。

他们谈云电脑时,不说“性能参数”,而说“无感切换”。

这是对普通用户痛点的深刻理解。

国产GPU终于啃下“最难骨头”!摩尔线程,到底突破了什么?

一个教师在使用在线教育软件时,不会因为卡顿而影响教学效果。

一个设计师在远程协作时,不会因为延迟而打断创作灵感。

在摩尔线程身上,不仅是这家科技公司的成长,更是产业精神的觉醒。

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享受到技术进步的红利。

国产GPU终于啃下“最难骨头”!摩尔线程,到底突破了什么?

中国芯片的未来

从2020年6月成立,到2021年底首颗全功能GPU研制成功。

再到2023年建成千卡智算中心。

摩尔线程的每一步,都踩在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节拍上。

这条路绝非坦途。

国产GPU终于啃下“最难骨头”!摩尔线程,到底突破了什么?

被列入“实体清单”意味着更多的限制和挑战,但也证明了它的技术价值。

能被限制的,往往是真正有威胁的。

如今,摩尔线程正从一家芯片设计公司,向平台型企业转变。

他们构建的完整AI软硬件产品线,正在攻克超大规模互联的复杂系统工程难题。

在算力即权力的时代,真正的创新,不是跟随,而是引领;不是替代,而是重塑。

摩尔线程用一枚小小的芯片,让中国科技在逆境中破土而出。

国产GPU终于啃下“最难骨头”!摩尔线程,到底突破了什么?

也许不久的将来,当你在云端流畅地完成一项复杂设计。

或在虚拟世界中畅游时,背后正是一颗“中国芯”在跳动。

人们也会记得,曾有一群破局者,在至暗时刻选择了最难的路。

最终,坦途变通途。#头条深一度#


素材来源

1.《鲁中晨报》:摩尔线程以国产 GPU技术破局云电脑体验痛点

2.《邵阳日报》:从“技术概念”到“实用工具”,摩尔线程以国产 GPU技术为云电脑行业赋能

3.《鲁中晨报》:国产GPU独角兽,摩尔线程从技术到生态的进阶之路

4.《百度百科》:摩尔线程智能科技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