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外卖“三国杀”没有赢家只有输家,谁是受益者?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19日 11:27 0 admin
外卖“三国杀”没有赢家只有输家,谁是受益者?

邱 林

持续半年多的外卖“三国杀”,如今仍然没有结束。只是随着打法的变化,京东、美团、阿里三家的心态也在逐步变化。作为竞争的发起者,京东在年初高调入局,主打“品质”这一差异化路线,同时以“商家免佣+骑手社保”策略似乎占据着舆论高地。

不过,这场看似热闹的“三国杀”,其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而被“卷”的也不仅仅是表面所看到的那部分。截至2025年8月,美团、京东、阿里在外卖市场份额也在发生变化,其中美团以65%的市占率稳居第一,京东凭借31%份额快速崛起,阿里也后来居上应对竞争。

有人形容,京东、美团、阿里三家平台,就像三个喝高了的富二代,在酒吧里抢着买单,谁付的少了都觉得没面子。京东喊出“一年投入超100亿元”,阿里直接砸出“500亿元直补”,美团虽然嘴上不说,但财报里的“核心本地商业板块经营溢利同比减少115亿元”已经说明了一切。

700亿,就这么被三家当成了烟花,在短暂的绚烂后,只留下满地狼藉和空气中弥漫的“金钱燃烧后的焦糊味”。他们都在不计成本地烧钱抢市场,谁都不敢率先收手,战局仍在继续。他们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推出大力度的补贴措施,这使得与他们相关的商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这对商家是一个严峻考验。如果不参与平台的补贴活动,商家的订单量可能会大幅下降,因为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优惠的平台。参与补贴活动又会导致商家的利润空间被压缩,甚至可能出现“参与补贴没利润,不参与补贴没订单”的尴尬局面。

外卖“三国杀”没有赢家只有输家。要说这场大战里最惨的,非商家莫属。订单量是上去了,利润却蒸发了,活脱脱成了平台补贴的“工具人”和“买单侠”。平台真金白银的花了很多的钱,商家没有赚到,外卖小哥风险很大,看似消费者占到便宜,实际上消费者也没赚到。

当“三国杀”不可避免地统一演变为最粗暴的补贴大战,三家唯一的共同点是短期利润的大幅滑坡。此前据高盛研报数据,预计从2025年7月到2026年06月,阿里外卖业务将亏损410亿元,京东外卖业务将亏损260亿元,美团息税前利润将减少250亿元。

高盛的研报数据是有道理的。本来,外卖行业的每轮增长都是由供给侧的进步带来的,从来都不是靠补贴。外卖能从小众市场成长为影响超半数中国人的万亿赛道,核心驱动力不是短期热度,而是美团与餐饮商家并肩同行,在供给侧不断深耕、持续进化的结果。

事实上,真正的外卖经济,是在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上,大家各有分工,根据创造价值的不同,获得不同的利润。由于京东、阿里的介入,外卖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平台、商家、在场景中,被彻底的工具化,大家都是处于消耗状态,而且有些是不可再生的纯消耗。

中国外卖配送费,是全世界最便宜的,同时又是配送速度最快的。主要是因为劳动力廉价:一方面是人口红利消失,另一方面是既存的劳动力,价值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肯定。这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白热化,最后体现在价格战,身体换钱,这是劳动环节里,最基础也是最原始的。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外卖“三国杀”也有好处,这样可以打破一家独大或双雄争霸的局面,促进了充分竞争。从短期来看,消费者无疑是外卖大战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活动,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食品。然而,如果外卖巨头无序竞争,消费者的利益也可能会受到损害。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外卖大战确实该停下来了。往大了说,行业和市场都被影响了。三家外卖巨头虽然砸得起钱,打得起外卖“三国杀”,但打得没有意义。因为花了这么多钱却没有带来正向效益,反而把行业搞乱了,对谁都没有好处。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