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对手明年就给月球送货!SpaceX前大佬晚7年出手,靠便宜敢叫板?

AI科技 2025年10月18日 22:17 0 admin

说起汤姆·穆勒,航天圈里没人敢直呼其名。

这位SpaceX的“一号员工”、梅林发动机的缔造者,一手撑起了马斯克的太空梦,他主导研发的梅林发动机至今保持着930多次飞行零事故的纪录,从猎鹰1号到重型猎鹰,每款火箭的“心脏”都出自他手。

如今这位传奇工程师又抛出了大动作:他创办的ImpulseSpace公司要做月球“快递员”,2028年起往月球送中型货物,专啃市场上没人填的“中间缺口”。

对手明年就给月球送货!SpaceX前大佬晚7年出手,靠便宜敢叫板?

专啃“中间硬骨头”:0.5到13吨的市场空白

现在的月球货运市场有点“两极分化”,要么是“小快递”,要么是“大卡车”,偏偏缺了款实用的“面包车”。

Astrobotic的Griffin着陆器最多拉625公斤,IntuitiveMachines的Nova-C更秀气,才130公斤,送点仪器还行,想运月球车根本不够看。

另一边,SpaceX的星舰能扛100吨,BlueOrigin的BlueMoonMark2能拉30吨,但这都是为载人或大型基地准备的,一般客户用不起也用不上。

穆勒就看准了这块真空地带:0.5到13吨的载荷区间。

别小看这个范围,月球基地要的东西基本都能装下,月球地形车、通信中继站、太阳能发电板,甚至小型居住舱,都能稳稳当当送上去。

这正好踩中了NASA的痛点,阿尔忒弥斯计划正忙着建月球基地,既要送宇航员,更要运基建物资,中型货运正是刚需。

穆勒虽没明说和NASA谈得咋样,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活儿他志在必得。

从近地轨道练出来的真本事

能敢接月球的活儿,靠的不是穆勒的名气,而是实打实的技术积累。

ImpulseSpace的底气来自一款叫Mira的太空拖船,这玩意儿早就在近地轨道“跑运输”了。

2023年完成首秀,2025年还帮OrbitFab搞过卫星加油示范任务,给GEO轨道的航天器加了50公斤联氨,电力、通信、推进系统样样靠谱。

对手明年就给月球送货!SpaceX前大佬晚7年出手,靠便宜敢叫板?

现在要去月球,相当于把成熟技术升级改造,风险自然低了不少。

月球货运系统是套“组合拳”:Helios踢级加月球着陆器,模块化设计跟搭积木似的。

任务分三步走:先用火箭把组合体送进近地轨道,接着Helios像“太空摆渡车”一样,花一周时间把着陆器送到月球低轨道,最后着陆器自己“找地方停车”,精准落到月球表面。

这种设计不光灵活,还能降低成本,要是某个部件出问题,不用整个系统报废。

推进剂选的是亚硝酸和乙烷的组合,这是Mira拖船验证过的“老搭档”,在太空里存得住、性能稳。

更关键的是Helios踢级已经进入开发阶段,明年年底就要首飞,这步走稳了,2028年的月球任务才有谱。

对手环伺,靠啥赢?价格和眼光是底气

月球货运这块蛋糕,盯着的人可不少。

最直接的对手是BlueOrigin,他们的BlueMoonMark1着陆器也能拉3吨货,而且计划明年就首飞,比ImpulseSpace早了整整七年。

但穆勒一点不虚,他放话自家系统“价格有优势”,这可是他在SpaceX摸爬多年的看家本领,当年梅林发动机就是靠低成本、高可靠打天下的。

而且穆勒的眼光看得更远。

NASA已经给SpaceX和BlueOrigin分配了重型货运任务,前者要送加压漫游车,后者要送月面栖息地,载重都在12吨以上。

但基地建成后,日常补给、设备维护更需要中型货运,这正是ImpulseSpace的主战场。

按照计划,他们2028年起每年飞两次,一年能送6吨货,正好满足基地常态化运营的需求。

月球挖“完美能源”,还要冲火星

在穆勒眼里,送货运只是第一步,他要做的是太空物流的“生态链”。

月球上藏着的宝贝才是真正的目标,尤其是氦-3,这种被称为“完美能源”的核聚变燃料,地球上总共才0.5吨,月球上却有26万吨,够全球用2600年。

对手明年就给月球送货!SpaceX前大佬晚7年出手,靠便宜敢叫板?

更关键的是,中科院的研究已经发现,月壤里的氦-3藏在玻璃层的气泡里,常温下打碎玻璃就能提取,开采难度大大降低。

穆勒的货运系统,未来很可能变成“双向班车”:去的时候送设备,回来的时候拉氦-3。

更让人吃惊的是,ImpulseSpace还在偷偷准备火星任务。

三年前就和RelativitySpace搭伙,目标2029年把着陆器送上火星,这跟月球计划几乎同步推进。

这背后是穆勒的野心:以月球货运为跳板,吃透深空运输技术,将来不管是月球资源开发,还是火星殖民,都能占得先机。

结语

从SpaceX的发动机设计师,到如今的深空物流开拓者,穆勒这辈子都在跟火箭打交道。

他的月球货运计划,恰好踩中了商业航天的转折点,月球不再是只有宇航员能去的“科研圣地”,正在变成能产资源、能建基地的“经济前沿”。

Helios踢级明年首飞,2028年月球送货,2029年火星探路,穆勒的时间表排得满满当当。

虽然BlueOrigin抢了先机,但这位航天老兵手里的技术牌、成本牌和对市场的理解,都让这场月球货运竞赛充满悬念。

NASA的阿尔忒弥斯计划要建月球基地,商业公司要挖月球资源,未来十年,地月之间肯定会越来越热闹。

而穆勒的中型货运系统,就像打通了“地月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

这位造了一辈子火箭“心脏”的工程师,说不定真能撑起人类太空定居的“大动脉”。

2028年,咱们等着看第一趟“月球快递”发车。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