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方之音据央视报道:中国又一国之重器,我国自主研制的超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在长沙成功下线!这台盾构机直径长达16.64米,整机长约145米,总重...
2025-10-26 0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千年前的感叹,道尽了秦岭天堑的险峻,古代想从西安翻秦岭到陕南,得沿盘山古道走一个多月,遇上暴雨或大雪,更是寸步难行。
可如今,只需要 18 分钟 —— 一条贯穿秦岭的 “地下长廊”,把 “天堑” 变成了 “通途”。
v它就是亚洲第一双洞高速公路隧道、中国基建史上的标杆工程 ——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
不仅刷新了亚洲隧道的纪录,更一口气创下多项 “中国第一”“世界首创”,今天就来聊聊,这条藏在秦岭里的 “超级隧道”,到底牛在哪里?
在没修隧道之前,从西安到陕南柞水县,只能走 210 国道的盘山公路。
146 公里的路程,弯多坡陡,货车得开 3 个多小时,遇上冬天结冰,车轮绑着防滑链都不敢快开,常有车辆溜坡事故。
而终南山隧道一通车,直接把两地距离缩短到 60 公里,开车 40 分钟就能到,比原来省了 2 个多小时 —— 相当于把 “半天路程” 变成了 “通勤距离”。
当然,光看 “缩短时间” 还不够,它的 “硬参数” 更让人惊叹。
两条单洞隧道平行排布,间距 120 米,每条隧道宽 10.5 米,能容纳两车道通行,设计时速 60 公里,每天最多能过 4 万辆车,就算是节假日的车流高峰,也很少堵在隧道里。
总投资40 亿,平均下来每公里造价近 2.2 亿元,比当时普通高速公路每公里 5000 万的成本高了 4 倍多。
从2001到 2007,长达6年的工期里,每一步都做到精益求精,光是前期地质勘探就花了 1 年,毕竟秦岭底下全是坚硬的花岗岩,还有断层和地下水,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塌方。
最后通车时,隧道的工程质量拿到了 “鲁班奖”“詹天佑奖”—— 这可是中国土木工程的最高荣誉。
终南山隧道最牛的地方,不是 “长”,而是在 “长” 的基础上,解决了世界级的技术难题。
当时国外的超长隧道,要么是单洞双向通行要么地质条件简单,而终南山隧道是双洞单向,还遇上了秦岭复杂的地质,没有现成经验可抄,只能靠中国团队自己摸索,将难题一一击破!
首先,修超长隧道最怕什么?当然是——两头施工 “对不上”。
要是方向偏了,最后可能左边隧道和右边隧道 “错开”,那就白修了。
终南山隧道要分四段施工,四个团队从不同方向挖,怎么保证最后能精准对接?
施工团队想了个办法:用 GPS 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导向仪 “双保险”。
激光导向仪架在隧道里,能照到 500 米外的工作面,每挖 1 米就测一次方向和坡度,就像给挖掘机装了 “精准导航”。
最后四段隧道对接时,误差最大才 2 厘米,最小只有 3 毫米 —— 相当于一根筷子的粗细。
要知道,普通隧道的对接误差允许在 10 厘米以内,这个精度在当时是世界顶尖水平。
还有,考虑到隧道里全是汽车尾气,要是通风不好,司机进去就会头晕,甚至中毒。
18 公里的隧道不好排尾气,国外常用的 “横向通风”,在终南山隧道里根本不够用 —— 隧道太长,风吹到中间就没劲儿了。
中国团队独创了 “竖井通风”,在隧道上方打了 3 个超深竖井,最深的 661 米,相当于 220 层楼高,口径 11.5 米,比篮球场还宽。
每个竖井底下都装了大型风机,一边抽隧道里的尾气,一边往里面送新鲜空气,每小时能换风 100 万立方米。
现在你要是在隧道里下车,闻不到一点汽油味,空气和外面差不多清新。这个设计后来成了中国超长隧道的 “标配”,连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都参考了它。
另外,长时间在隧道里开车,眼前全是昏暗的灯光,很容易犯困。
终南山隧道的设计团队,专门做了个 “暖心设计”, 在隧道里装了三段 “特殊灯光带”,每段 150 米长,分别在 5 公里、10 公里、15 公里处。
走进灯光带,头顶是蓝色的 “天空”,旁边是白色的 “云朵”,还有橙色的 “朝霞” 图案,就像开车穿过一片 “地下花园”。
这个设计不是随便弄的,团队找了 39 名司机做模拟试验,测试了 5 种灯光方案,最后选了最能缓解疲劳的一种。
现在司机经过灯光带,都会下意识放慢车速看一眼,原本枯燥的隧道行程,反而成了 “小惊喜”。
还有最重要的,隧道里万一发生事故,怎么快速救援?
所以,每隔 250 米处就安一个灭火装置,里面装着干粉灭火器和消防水带,司机自己就能灭火。
每隔 100 米就有一部应急电话,18 公里隧道里装了 180 部,打通后能直接连到监控中心,救援车 5 分钟就能赶到.
隧道里装了 144 台监控摄像机,连车牌都能拍清楚,要是有车停在应急车道,系统会自动报警,比人工监控快 10 倍。
2021 年有一次,一辆货车在隧道里爆胎,监控中心 30 秒就发现了,救援车 4 分钟赶到,没造成堵车 —— 这就是 “中国速度” 的安全保障。
当然,终南山隧道的价值,远不止 “快”。
它就像一条 “血管”,把秦岭北边的西安和南边的陕南连了起来,带动了经济、旅游,甚至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
陕南的柞水县,以前因为交通不便,山里的木耳、核桃、板栗只能在本地卖,一斤木耳才卖 20 块钱。
隧道通车后,货车从柞水到西安只要 40 分钟,这些特产当天就能运到西安的批发市场,再通过电商卖到全国,一斤木耳能卖到 80 块钱。
现在柞水县成了 “中国木耳之乡”,光木耳产业就带动了 2 万人脱贫,这就是 “要想富,先修路” 的真实写照。
以前去柞水的溶洞景区,得绕盘山公路,很多游客嫌麻烦就不去了。
隧道通车后,西安人周末开车 1 小时就能到溶洞,还能去附近的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陕南的旅游业一下子火了。
2023 年,柞水县的游客量突破了 500 万人次,比隧道通车前翻了 10 倍,当地的农家乐从 10 几家变成了 500 多家,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在终南山隧道通车后,中国的超长隧道技术才算真正 “站起来” 了。
之后修的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川藏铁路的二郎山隧道,都借鉴了它的经验。
比如八达岭隧道的精准对接技术,就是在终南山隧道的基础上升级的,川藏铁路的通风系统,也用了 “竖井 + 横向通风” 的组合。
可以说,终南山隧道为中国基建立下了一个 “标准”—— 以后再修超长隧道,就按这个来。
现在再走终南山隧道,看着里面明亮的灯光、畅通的车流,很难想象千年前古人翻秦岭的艰辛。
从 “蜀道难” 到 “隧道通”,这条 18 公里的隧道,不仅打通了秦岭的阻隔,更打通了中国基建从 “追赶” 到 “引领” 的道路。
40 亿的投资,6 年的工期,无数工程师的心血,最后换来的不只是 “亚洲第一” 的称号,更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便利 。
这就是中国基建的 “初心”:不是为了 “破纪录”,而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
如果你开车恰巧经过终南山隧道,不妨在灯光带处慢下来,看看头顶的 “蓝天白云”。
这不仅是一条隧道,更是中国基建实力的见证,是一代代工程师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的精神缩影!
本文信息来源
【1】新华社,2007-01-20,“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20日正式通车 全长18,02公里”.
【2】无锡新传媒,2021-12-28,“中国第一长双洞公路隧道-陕西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
相关文章
文/东方之音据央视报道:中国又一国之重器,我国自主研制的超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在长沙成功下线!这台盾构机直径长达16.64米,整机长约145米,总重...
2025-10-26 0
前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千年前的感叹,道尽了秦岭天堑的险峻,古代想从西安翻秦岭到陕南,得沿盘山古道走一个多月,遇上暴雨或大雪,更是寸步难行。可...
2025-10-26 0
新榜讯 10月25日讯,拼多多直播近日揭晓双11玩法,针对新主播、潜力商家以及优质主播推出对应扶持计划。在新主播扶持举措上,新主播参与闪降活动并完成任...
2025-10-26 0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26日讯 26日,由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主办的“p53基因治疗与肿瘤防治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本次研讨会聚焦基因...
2025-10-26 0
在实现形变、行走、抓取等核心功能时,传统软体机器人往往依赖连续驱动与复杂控制系统,这使得其在能效与灵活性之间难以实现有效平衡。自然界中的多稳态结构例如...
2025-10-26 0
IT之家 10 月 26 日消息,今年 10 月 22 日,苹果 iPhone Air 新机正式开售(发货),售价 7999 元起。256GB 存储版...
2025-10-26 0
文 | 普朗鸣编辑 | 普朗鸣荷兰刚跟中国商务部通完电话,不仅没纠正之前的问题,还默许安世半导体荷兰公司去诬陷安世中国,安世中国就直接亮了大招,10月...
2025-10-26 0
咱们头条上是有很多华为用户的,那么这段时间最关注的手机系统更新了,目前鸿蒙6已经开放公测版本,而且大量机型都可以进行尝鲜申请。不过不同机型收到的更新包...
2025-10-2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