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新闻传播学者为师生解锁“AI时代获取未来的密钥”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5日 17:59 0 aa
新闻传播学者为师生解锁“AI时代获取未来的密钥”

活动现场。

10月31日上午,新闻传播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国明做客武昌首义学院南湖讲坛,为师生作了题为“范式跃迁:AI时代获取未来的密钥”的学术讲座。

讲座伊始,喻国明首先介绍了AI演进的三个阶段,即从“能看会认”的认知智能演化为“能说会画”的生成式智能,目前正走向“能做会动”的物理智能。喻国明进而深刻地阐释到,在这样的背景下,AI技术并不是简单的“工具重构”,而是人类社会操作系统的重装。所谓“范式重构”,即是人类社会操作系统的重装,就是用重构交互方式、资源分配和系统架构的新范式取代过去工具视角的旧范式。在新型的人机关系中,人类从过去的“执行处理器”升级为“战略指挥中心”;个体的核心竞争力变为提问能力、结构能力、调度能力、表达能力。人类角色升级为战略指挥中心,实质是成为“架构师”。如果说“操作者”仅仅是在既定框架内高效执行任务,“架构师”则要进行系统级思考、战略决策和意义创造。“架构师”的核心优势在于定义问题、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共情。

喻国明认为AI时代人的“三张底牌”:具身体验的不可替代性,人的感官体验无法被数字精确复刻,技术(如脑机接口)旨在“修复与增强”,而非“替换”肉身;人类意义生产的稀缺性,尽管算法处理信息,但人类生产意义。在信息泛滥的今天,人类可以从巨量信息中提炼意义,人类是信息形成意义的“炼金术士”;技术引发权力重组,传播的权力转向掌控模型(议程设置权)和数据标注规则(认知框架权)的人。在与机器协同的过程中,人类要构建四维能力坐标。他阐释了四维能力坐标模型——人机协同效应等于四维能力的乘数效应。四维能力,即:穿透问题本质的能力,或者叫第一性原理;批判性算法审计,审查输出可靠性;形式化基座,数理逻辑知识体系;计算思维接口,人机转译能力。

在AI大踏步进化的同时,始终贯穿着一条暗线——技术与人文协同共振的规律。技术是河流,人文是堤坝。二者失衡会导致危机。因此,必须同步设计“伦理阻尼器”,将伦理嵌入机器架构实现价值导向设计,增强算法透明与可解释性,构建动态伦理审查与审计机制,增进公众参与社会共识。

喻国明表示,在AI时代,人类的独特价值在于意义创造和伦理判断。“我们需要进行一场主动‘修行’,开发大脑‘算力’,优化认知‘算法’,积累感知‘数据’,最终培育‘灵性主体’,实现技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我们应该成为最懂如何运用AI为特定领域赋能的人,并用人类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情感去指导和校验AI的工作。这就是‘AI时代获取未来的密钥’。” (文/图 赵智慧、郭晶蕊、蔡晓蕊、陈沁涛、杨芳、冯琮淇、王文轩、万驰)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