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1月7日,周五,盘前。小鹏猫步机器人火了。先火的是话题,因为在11月5日科技日,小鹏展示了走猫步的机器人,随之而来的是小鹏评论区诸多留言称其不...
2025-11-07 1
5 万亿美金市值硬刚日本全年GDP!
英伟达凭一块芯片,竟比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还 “值钱”?
但灵魂拷问直击人心:是日本的全球经济分量更重,还是英伟达的天价估值更顶用?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虽然英伟达市值能碾压日本,可它的市场却窄得可怜。
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95%直接归零,欧洲、非洲、南美那边几乎没什么像样的买家。
市场上算来算去,发现真正大手笔采购英伟达芯片的,就是美国本土那几家科技巨头。
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这些公司,一边是英伟达的大客户,一边又跟英伟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奇怪的循环:
英伟达卖芯片给公司,公司的股价上涨推高了英伟达的估值,然后英伟达再去投资公司。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伟达和OpenAI的合作。
表面上看,英伟达是给OpenAI提供了大量GPU支持。
但仔细一查,这笔“投资”压根没动真金白银,而是直接用GPU硬件来抵扣投资款。
这种操作模式在整个AI产业链里并不少见,甲骨文、AMD都在玩类似的游戏。
大家互相持股,互相采购,价格怎么定全凭一张嘴,根本没有独立第三方的市场定价。
这就像几个人围着桌子打麻将,钱在桌上转来转去,看起来每个人都赢了不少,但总钱数一分没多。

如果说市场逻辑还能用“内循环”来解释,那这些AI公司的财务数据就真的没法看了。
整个美国的AI产业,号称吸纳了全国80%的科技投资,贡献了40%的GDP增量。
可翻开账本一看,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拿OpenAI来说,这家被吹上天的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实际会员收入只有44亿美元。
44亿是什么概念?腾讯一个季度的游戏收入都比这多。
可就是这么点收入,市场给出的估值却高达1万亿美元,这不就是把钱当纸烧吗?
微软的情况更能说明问题,作为OpenAI 27%的股东,微软本该从这笔投资中获益。
结果2024年第四季度,微软却不得不为OpenAI的亏损计提大额减值准备。
据《华尔街日报》于11月1日报道,根据日前公布的截至9月30日的季度财报计算,OpenAI当季亏损了120亿美元。
一个季度亏120亿,一年下来就是400多亿,这种烧钱速度,账上那点融资能撑多久?

更离谱的,是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
OpenAI对外宣称,签了1.4万亿美元的意向合同。
但实际年化收入只有120亿美元,而且这120亿还不是净赚的。
为了服务这些客户,OpenAI需要投入300到400亿美元建设算力中心,购买GPU,训练新模型。
投400亿,一年赚120亿,不算运营成本,光回本就要三年多。
而这种商业模式,跟传统行业完全相反。

房地产至少能收预售款,制造业可以要求预付定金,但AI行业是纯粹的先投入后产出。
并且技术迭代太快,今天花400亿建的算力中心,可能两年后就落伍了,又得重新投资升级。

其他AI公司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这些公司的CFO们玩的都是同一套把戏:
用未来的故事换今天的估值,用纸面的合同掩盖实际的亏损。
投资人看的是增长曲线,不是利润表,只要故事讲得好,亏损都能解释成“战略性投入”。
整个美股AI板块就像用扑克牌搭起来的高楼,只要有一张牌抽掉,整栋楼就会瞬间倒塌。
而这种脆弱性,也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对政策的依赖。
美国政府原本寄希望于“星际之门”计划,想通过垄断全球AI基础设施来收“过路费”。
计划是让全世界的AI应用都通过美国的API接口,每次调用都要付费。
这个如意算盘打得很响,但现实给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欧盟、中国、印度都在加速建设自己的AI基础设施,没人愿意把命脉交到美国手里。
计划还没开始实施,就已经破产了。
再者,就是技术壁垒的脆弱。
现在支撑英伟达高估值的核心逻辑是:只有它能提供顶级的AI训练芯片。
但这个优势能保持多久?中国的AI公司已经开始用各种方法绕过硬件限制。

如果DeepSeek R2真的能用500亿美元的投入,达到美国5万亿美元投入的效果,那整个估值体系都要重写。
到时候,美股AI板块的投资者恐怕真要“吃面”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先例可循的。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纳斯达克指数从5000点跌到1000点,无数公司市值蒸发90%以上。
当年的网络设备商、门户网站,哪个不是号称要“改变世界”?
结果泡沫一破,尸横遍野。

现在的AI公司连上市时间表都不敢公布,就很能说明问题。
OpenAI原本计划2027年IPO,现在改口说“最快明年”,但谁都知道这个“明年”很可能会一拖再拖。
为什么不敢上市?因为一旦上市,就要公开详细的财务数据。

那些靠PPT支撑的估值,就会立马现原形。
私募市场还能靠讲故事忽悠,公开市场的投资者可没那么好骗。
更要命的是,整个AI产业链都建立在“持续高增长”的假设上。

只要增长放缓,哪怕只是放缓而不是下降,估值逻辑就会崩塌。
现在这AI板块市值,完全靠市场对未来的美好想象支撑。
可想象终究是想象,一旦现实的冷水泼下来,这个泡沫破裂的速度会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英伟达5万亿美元的市值,是建立在一个虚幻的基础上。
全球市场不买账,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就只能靠内部循环和融资续命。
可这样的繁荣能持续多久?等到回归理性的时候,今天的5万亿可能连5亿都保不住。

英伟达5万亿市值的故事,说穿了就是美国科技巨头的自娱自乐。全球市场不买账,投入产出是笑话,技术壁垒一戳就破。历史反复证明,任何脱离实际价值的金融游戏,都难逃崩盘命运。当泡沫破裂的那一天到来,这些靠“画饼”撑起来的万亿市值,恐怕连零头都保不住。
参考文献:
1.湖南日报-2025-10-17——《黄仁勋:英伟达中国市场份额从95%降到0%》
2.观察者网-2025-10-29——《史上首家!英伟达市值破5万亿美元》
3.新浪财经-2025-10-10——《OpenAI、甲骨文、英伟达、软银,在玩“俄罗斯套娃”?》
4.大河网-2025-11-03——《亏损120亿美元,OpenAI创科技史单季最大亏损纪录》
相关文章
今天是11月7日,周五,盘前。小鹏猫步机器人火了。先火的是话题,因为在11月5日科技日,小鹏展示了走猫步的机器人,随之而来的是小鹏评论区诸多留言称其不...
2025-11-07 1
5 万亿美金市值硬刚日本全年GDP!英伟达凭一块芯片,竟比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还 “值钱”?但灵魂拷问直击人心:是日本的全球经济分量更重,还是英伟达的天价...
2025-11-07 1
来源:市场资讯(来源:快科技)快科技11月6日消息,在27年前的COMDEX展会上,微软向全球观众演示即将发布的Windows 98操作系统时,却上演...
2025-11-07 1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信任”作为其运转的底层逻辑,正成为重构产业模式与生活方式的关键支撑,而数字身份认证技术正是...
2025-11-07 1
IT之家 11 月 6 日消息,微软人工智能业务最高负责人今日公布了公司 AI 领域的新愿景,计划通过重组员工团队,打造具备超级智能的 AI 模型,超...
2025-11-07 0
话说ASML这家公司,在半导体设备领域那可是老大,专门生产那些高端光刻机,帮助芯片厂做出更小的晶体管。2023年年底,他们就把第一台高数值孔径极紫外光...
2025-11-07 1
11月6日,以“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桐乡启幕,中兴通讯携多项...
2025-11-07 1
编辑丨苏木文丨苏木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提起太空对接,不少人觉得越快技术越牛。可看完三大航天巨头的操作,却让人摸不着头脑,俄...
2025-11-07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