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佳能力推的纳米压印技术,为何难以替代ASML EUV光刻机?

AI科技 2025年11月06日 17:09 3 admin

佳能力推的纳米压印技术,为何难以替代ASML EUV光刻机?

在半导体制造的最前线,光刻技术一直是决定芯片性能与制程节点演进的关键瓶颈。荷兰半导体设备大厂ASML)凭借深紫外光(DUV)与极紫外光(EUV)光刻机,建立起几乎无可撼动的市场地位。然而,日本光学大厂佳能(Canon)正尝试以另一条路径突围,那就是纳米压印(Nanoimprint Lithography,NIL)。这项被视为“非光学”的新型图案转印技术,正被佳能定位为下一代芯片制程的潜在颠覆者。

纳米压印并不是一项新技术,其概念可追溯至1996 年,最初由美国德州大学提出,后于2001 年催生商业化公司Molecular Imprints Inc.(MII)。佳能在2014 年收购MII,正式将NIL 纳入其半导体设备版图,并推出自家技术品牌J-FIL(Jet and Flash Imprint Lithography)。

与传统光刻是通过光学投影成像有所不同,J-FIL 所采用的是“喷射、闪光与压印”流程。制程起始于晶圆表面喷射分布光阻剂(光刻胶),用以取代旋涂机构。接着,带有微细电路图案的模板直接压入液态光阻剂,再以紫外线闪光固化形成图案。整个过程仅需不到一秒完成,且能在室温下运作,大幅降低能耗。

J-FIL 的最大工程亮点之一就是其创新的“i-MAT(干涉莫尔对准技术)”。该系统可通过干涉条纹即时侦测晶圆与模板的对位偏差,并利用16 个压电致动器进行微调,同时通过激光加热修正高阶误差,提升套刻的精度。

佳能力推的纳米压印技术,为何难以替代ASML EUV光刻机?

就在佳能推动NIL 之后,其最大卖点就是在成本与能耗上的显著优势。首先,NIL 的解析度理论上可媲美、甚至超越ASML的标准型EUV,其极限主要取决于电子束写入设备的解析能力。其次,佳能估算,一套四模组J-FIL 设备的成本仅为ASML EUV 系统的十分之一。即便考虑输出入量差距(NIL 约每小时100 片晶圆,EUV 约220 片),其单片制程成本仍约为EUV的四分之一。

至于,在能源效率方面,NIL 也大幅领先。 EUV 需依赖能耗巨大的CO₂激光器系统,整机功率可达1 兆瓦,而NIL 设备仅需约100千瓦,能耗降低九成以上。对高能耗的晶圆厂而言,若NIL 能克服量产瓶颈,将在制造成本与碳排放上带来双重利多。

佳能力推的纳米压印技术,为何难以替代ASML EUV光刻机?

尽管发展与应用潜力巨大,但业界普遍认为NIL 与实际量产仍有显著距离。其关键在于两项难题,也就是压印的模板寿命与缺陷控制。由于NIL 直接压印晶圆,模板上的微米级、甚至奈米级结构极其脆弱。目前量产测试显示,其模板寿命仅能支撑压印约50 片晶圆,远不及光学掩模的10 万片级寿命。佳能声称新设计可延长十倍,但业界实测结果仍不理想。

更严重的是,模板上任何微小缺陷都会被复制到所有晶圆上,造成严重“重复缺陷”问题。由于NIL 模板寿命短、成本高、检测耗时,几乎无法逐一检查。若要为一条完整NIL 生产线配备足够的检测机台,所需产能相当于全球掩模检测设备一整年的供应量,经济效益明显不符。

佳能力推的纳米压印技术,为何难以替代ASML EUV光刻机?

此外,NIL 范本制作流程本身也极度复杂。与光学曝光可放大4 倍不同,NIL 需以1 倍尺寸刻写“主模板→子模板→工作模板”,每一步都可能产生缺陷。对于20nm以下特征尺寸,则需要依赖最先进的多光束电子束写入机(MBMW)支持,其成本与良率压力显著。

另外,除模板问题外,NIL 的套刻精度与产能仍落后ASML 的EUV 系统。由于佳能采用单晶圆台架构,无法同时执行测量与压印。因此,最高产能仅约每小时25 片晶圆。 i-MAT 对准系统目前仅能在晶圆边缘读取少量对准标记,无法像ASML 的Twinscan 架构那样同时分析全晶圆误差。

在具有以上先天应是缺陷情况下,即便潜在客户如铠侠(Kioxia)、美光等虽对NIL 表示兴趣,但在技术研讨会与公开场合的发言仍显保守。此外,多家存储厂商代表直言,NIL的先天缺陷仍是最大挑战、模板成本与寿命限制了大量 生产可行性。业界整体看法倾向认为,NIL 短期内难以进入主流先进制程节点。

佳能力推的纳米压印技术,为何难以替代ASML EUV光刻机?

整体来说,从理论角度看,NIL 集结了半导体产业梦寐以求的优势,包括解析度高、能耗低、成本低、无随机光子误差。然而,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光罩机械强度与缺陷复制问题,这项技术恐将停留在实验室层面。

另外,正如业界人士形容,NIL 就像一只设计完美的精密钟表,性能与成本都远胜竞品。但关键齿轮却是玻璃制的。所以,看似完美,却撑不过实际运转。目前,佳能仍持续投入研发,并尝试以NIL 技术开拓记忆体与显示驱动IC 等中阶制程应用。若能逐步提升光罩耐用度与量产稳定性,NIL 仍有机会在特定应用市场立足。然而,在短期内,ASML 的EUV 霸权仍旧仍难撼动,也使得NIL 的颠覆性潜力仍需更多时间证明。

编辑:芯智讯-林子 来源:科技新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