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普空迟迟未推出《鬼泣 6》的背后,是多重战略考量与行业变革的复杂交织。作为动作游戏领域的标杆 IP,鬼泣系列自 2019 年《鬼泣 5》创下 100...
2025-11-05 0
文 |林时砚
编辑 | 林时砚
哈喽,大家好,小林哥这篇科技评论分析从太空烧烤到“舌尖上的空间站”:中国人把烟火气搬上了宇宙
从“不可能”到“真实现”:太空烧烤里的中国速度
刷到神舟21号航天员在空间站享用烧烤的画面时,有网友翻出了几年前那张传遍网络的网友P图,图里航天员飘在舱内,手里举着串着肉的签子,当时不少网友一样,笑着觉得这就是个脑洞大开的玩笑,压根没指望能成真。
可现在再看现实场景,比P图还要让人惊喜。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神舟21号航天员顺利进驻空间站与神舟20号乘组完成在轨会师时,不仅实现了人员交接,还带了个特别的“厨房神器”。
能在太空运作的烘烤设备,用170℃温度烘烤28分钟的鸡翅,咬下去时能清晰听到外皮的酥脆声响,内里的肉汁却一点没流失,这哪是太空食品,分明是刚从家里烤箱端出来的美味。
以前总听人说“太空吃的都是牙膏状营养剂”,直到2022年神舟13号任务期间,王亚平在空间站包粽子的画面通过直播传回来,大家才意识到,太空里也能有“家乡味”。
不过那时候的粽子是提前处理好的预包装食品,只能加热没法现做,即便如此,当时不少人看直播时还是忍不住感慨:“原来在太空也能过端午节。”
这次神舟21号带的烘烤设备,是真能在太空“现烤现吃”。
看那烤好的鸡翅,在微重力环境下,酱汁不会像地面那样顺着表皮往下滴,反而能完完整整裹在每一寸鸡皮上,连纹路里都浸满了味道。
地面烤翅总怕掌控不好火候,要么外皮焦黑内里没熟,要么肉烤得发柴,可太空里烤出来的,每一口都是嫩的,就连深耕餐饮行业多年的老师傅看到,都得赞叹一句“这火候把控比地面还精准”。
不光能烤翅,牛排、蛋糕、南瓜、玉米这些食材也能靠它制作。
有网友调侃“太空才是隐藏的烧烤宝地”,食材自己飘在烤箱里,受热比地面用烤架还均匀,还不用担心粘锅或者烤糊。
之前看NASA发布的国际空间站日常视频,外国航天员想吃口热乎的,大多是用加热包温一下脱水米饭,哪见过这种能现烤现吃的待遇。
不止好吃:太空烤箱藏着的“硬核科技”
有人可能会疑惑,太空舱里全是精密仪器,烤箱烤东西产生的油烟和热量,就不怕影响设备运行?
其实这台设备早把这些问题解决得明明白白,它的官方名称是“在轨热风烘烤机”,不只是个“厨房用具”,还是个能精准控温的“散热小能手”。
空间站和地面环境完全不同,在真空环境里没法靠风吹对流散热,只能靠辐射冷却,要是热量散不出去,没几天太空舱就会变成闷热的桑拿房。
2008年韩国宇航员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2”飞船进入国际空间站时,就出过类似的小插曲。
她带了家乡的泡菜,味道比较浓郁,而当时空间站的空气过滤系统只能缓慢稀释气味,结果那阵子整个舱内都飘着泡菜味,俄罗斯航天员后来在采访里还笑着“吐槽”:“那段时间做梦都能闻到泡菜香。”
这台热风烘烤机,是航天科技集团专门研发的,内部搭载双循环风道,既能让热风吹遍每个角落,保证食材受热均匀,又能通过密闭过滤系统把油烟牢牢锁住。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团队在地面做了上百次实验,连食材在失重环境下的膨胀程度、油脂挥发量都算得清清楚楚,就是为了让航天员能安安心心吃上一口热乎的,还不影响空间站运行。
190种食谱背后:太空里的“中国温度”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2024年发布的信息,神舟21号任务搭载的食品种类已经突破190种,食谱周期也比之前延长了10天以上,这意味着航天员在太空待上三四个月,每天吃的都能不重样。
能想到的家常菜,在空间站里基本都能吃到,麻婆豆腐是微辣口的,特意降低了辣度,怕航天员在失重下呛到。
西红柿蛋花汤里的蛋花提前做成了小块,加热后就能飘着喝,不用怕蛋花粘在勺子上,就连甜辣酱、蒜蓉酱这些调味品,都做成了挤压式小包装,想蘸多少挤多少,方便又卫生。
到了传统节日,空间站还会有专属的“节日菜单”。
就像2023年中秋节,神舟16号乘组在空间站吃到了油焖笋、黄金卷,还有专门为太空定制的豆沙月饼。
这种月饼不用像地面那样切,掰开来就能吃,豆沙馅的甜度也调过,不会太腻。
当时看直播里航天员举着月饼对着镜头跟地球打招呼,突然觉得太空好像也没那么遥远,跟家里过节的氛围没什么两样。
之前看NASA公开的国际空间站食品清单,外国航天员的日常餐食大多是脱水蔬菜、压缩饼干,偶尔有新鲜水果,也得靠货运飞船送,放不了几天就坏了。
而中国的空间站,不光能烤能煮,还能对新鲜蔬菜做简单加工,比如把黄瓜切成小块,拌上沙拉酱就能吃,连蔬菜的脆爽口感都能保留。
有外国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之前那张太空烧烤P图,配文说“中国人真的把玩笑变成了现实”,底下还有人评论“太羡慕了,什么时候能跟中国航天员蹭顿饭”。
其实太空里的一口饭、一口菜,背后藏的都是中国航天的硬实力。
能在空间站里用烘烤机,说明中国的电力供应足够充沛,能支撑额外的设备运行。
能有190种食谱,说明中国的航天食品研发能力走在世界前面,而愿意花心思让航天员在太空吃到家乡味,更说明中国的航天事业里,始终装着“人”的需求,不只是追求技术突破,更在乎航天员的生活体验。
之前总说“上九天揽月”是浪漫,可现在才发现,真正的浪漫不是征服宇宙,而是在38万公里外的太空里,还能吃到跟家里一样的烤翅,还能在中秋节咬一口熟悉的月饼,还能跟队友笑着说“这味道跟我妈做的一模一样”。
未来说不定真能像网友期待的那样,在月球上种上蔬菜,在空间站办一场厨王争霸赛,而这些看似“吃货专属”的期待,背后都是中国航天一步一个脚印的突破。
毕竟,当一个国家的航天事业,连航天员的一口“家乡味”都悉心照料时,这样的探索之路,注定会走得更稳、更远。
相关文章
卡普空迟迟未推出《鬼泣 6》的背后,是多重战略考量与行业变革的复杂交织。作为动作游戏领域的标杆 IP,鬼泣系列自 2019 年《鬼泣 5》创下 100...
2025-11-05 0
【11月5日华为宣布AI推理加速关键技术UCM开源】11月5日,华为数据存储宣布,针对AI推理加速的关键技术——UCM推理记忆数据管理正式开源。华为介...
2025-11-05 0
封面新闻记者且菲当你还在回家的路上,家里的空调、新风和电饭煲已自动开启;打开门,室内灯光自动点亮;冰箱会根据储存的食材为你推荐菜谱;空调可以给孩子讲睡...
2025-11-05 1
作者 | 北窗编辑 | 文定今年的双11,传统电商平台在寻求增长破局点之时,即时零售正以黑马之姿狂奔。作为一年中最大的消费爆发场,已有17年历史的双1...
2025-11-05 2
文 |林时砚编辑 | 林时砚哈喽,大家好,小林哥这篇科技评论分析从太空烧烤到“舌尖上的空间站”:中国人把烟火气搬上了宇宙从“不可能”到“真实现”:太空...
2025-11-05 1
在11月5日举办的“2025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带来了第二代VLA模型,并宣布了一系列智能驾驶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据何小鹏介绍,第二代V...
2025-11-05 1
现在好多人打开微信、抖音这些社交APP的时间,明显比前两年少了。我身边就有朋友,以前吃饭睡前都得刷半小时,现在顶多偶尔点开看看,甚至直接把通知关了。这...
2025-11-05 2
10月30日-31日,以“AI领航,智行未来”为主题的“第八届上汽集团新赛道-技术创新高峰论坛”召开,400多位上汽旗下企业技术专家、工匠代表,产业链...
2025-11-05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