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前谷歌CEO警告:美国再不改变追不上了,开源的中国模型更有未来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8日 07:45 3 aa
前谷歌CEO警告:美国再不改变追不上了,开源的中国模型更有未来

如果问现在全球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在哪儿,答案毫无悬念:美国。

而如果再问,谁的AI模型正在被越来越多国家用起来?答案可能就没那么直接了。前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的一番话说得很直白:美国的大模型越来越封闭,而中国的AI模型反而在开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追上美国、超越美国。

前谷歌CEO警告:美国再不改变追不上了,开源的中国模型更有未来

说白了,美国技术是顶流,但中国可能更接地气。这不是技术水平的问题,而是谁能让更多人用得起、用得上的问题。

美国真的会因为太贵而错失全球影响力吗?

施密特的AI预言,美国闭源不是技术选择

埃里克·施密特作为谷歌的前CEO,不只是科技圈的老人,更是美国AI政策和国家安全领域的顾问型人物。他的发言,很多时候不仅代表个人观点,也折射出行业和政策层的潜在思路。

9月26日,这一次,他提到一个他朋友的预测:美国最大的大模型将永远不会开源,企业会只提供经过精简的版本。

前谷歌CEO警告:美国再不改变追不上了,开源的中国模型更有未来

这句话虽然没有明说是哪家公司,但基本可以对号入座。OpenAI、Anthropic、谷歌DeepMind,哪一家不是在闭源路线越走越远?

ChatGPT的开源模型早已被束之高阁,Google Gemini和Claude系列更是连源代码的影子都不见。

施密特并没有直接批判这种闭门造车的路线,但他明显表达出担忧。他认为这会带来“一个奇怪的结果”:美国把最强大的AI模型封闭了,而中国却选择了开源。

这不是技术选择的问题,而是战略路径的分歧。

前谷歌CEO警告:美国再不改变追不上了,开源的中国模型更有未来

美国的AI公司考虑的是商业竞争、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国家安全。而中国的科技公司,比如百度、阿里、月之暗面、深度求索等,则选择以“开源、免费”的形式,把AI模型推向全球开发者社区和企业市场。

施密特的核心观点就是:如果美国继续把大模型当成自家专用的“高科技武器”,那么那些买不起、用不起的国家,可能会自动站到中国那一边。

得承认一件事:现在中国发布的开源大模型,在技术性能上,确实还没能完全赶上OpenAI的GPT-4、谷歌的Gemini 1.5 Pro或Anthropic的Claude 3 Opus。

前谷歌CEO警告:美国再不改变追不上了,开源的中国模型更有未来

但问题是,发展中国家要的未必是最强,而是能用的、便宜的、不设门槛的。

施密特提到一句话,特别值得注意:开源是免费的,而闭源模型不是免费的。

非洲、东南亚、拉美地区的很多国家,正在快速数字化,也急需AI辅助政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但预算紧张、基础建设薄弱的情况下,他们根本没办法承受高昂的API调用费、订阅费用,更别说部署私有化的闭源大模型。

中国大模型企业正是抓住了这点,不断推出开源版本,降低使用门槛。例如阿里的通义千问,百度的文心一言开源版,还有月之暗面的月之暗面-Moonshot系列,都在开放社区中获得不少开发者支持和实用落地场景。

前谷歌CEO警告:美国再不改变追不上了,开源的中国模型更有未来

对这些国家来说,不需要太强的模型,只要能跑得动、能翻译、能问答、能生成内容,已经是跨时代的生产力工具。

所以问题来了:当“免费+开源”逐渐成为全球主流选择,美国那些闭源、付费、使用限制多的大模型,还能守住技术霸主的位置吗?

免费还是收费,美国该怎么应对?

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一个新的AI版“技术冷战”的雏形雏形。

美国拥有最强的技术能力,但不愿意开放给全球使用;而中国用“开源+免费”的方式,把技术下沉到全球市场。

前谷歌CEO警告:美国再不改变追不上了,开源的中国模型更有未来

就像上世纪的芯片战争。美国掌握核心技术,中国搞性价比、扩市场、建生态。这一次,在AI领域,角色没有变,只是战场转移了。

施密特在这其中其实表达了一个更深的隐忧:美国可能会“技术领先但影响力落后”。因为模型封闭,开发、部署、使用都受限,美国的大模型就只能在少数富裕国家和企业中流通。

而中国的模型,不管性能是不是最强,只要能落地,就有机会在几十个国家建立起生态链。

这会带来一个很大的后果——数据回流效应。中国模型在全球范围内被使用得越多,收集到的用户数据就越丰富,模型训练就越精准。

前谷歌CEO警告:美国再不改变追不上了,开源的中国模型更有未来

反过来,美国模型如果数据来源受限,更新就会滞后,最终影响技术迭代速度。

更进一步,如果越来越多国家使用中国的AI系统,未来的AI技术标准、数据接口、治理规则,也可能会被中国主导。这对美国来说,不仅是商业上的失利,更是国际影响力的削弱。

施密特的这段话,其实也在给美国AI圈敲警钟。如果美国继续走“闭源高墙”路线,那未来全球AI格局就很可能不是“技术为王”,而是“谁能被用,谁才是王”。

那美国要不要开源?答案也不是非黑即白。施密特表示,美国还有得救。

前谷歌CEO警告:美国再不改变追不上了,开源的中国模型更有未来

现在美国AI企业面临三个压力:一是商业模型需要回本,不能白送;二是国家安全顾虑,不能被对手滥用;三是技术垄断心态,不希望别人站在自家肩膀上。

但问题是,如果不做出一些让步,美国的大模型就只能在高端市场内卷。施密特没有给出具体建议,但不少业内专家已经提出应对策略,比如:

针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功能适中、使用友好的模型版本;

推动国际合作项目,用安全的方式推广美国模型;

在政府层面设立AI外交机制,协调技术输出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


前谷歌CEO警告:美国再不改变追不上了,开源的中国模型更有未来

说到底,美国不能再用冷战时期的思维去看待AI了。AI不是导弹,不是只要掌握在手里就能赢。它是一种工具,只有被用,才能产生影响力。不被用,就永远只是“世界第一,却没人用”的摆设。

施密特这番话之所以值得重视,是因为他并非一个“唱衰美国”的反骨,而是一个曾站在AI世界巅峰的人,说出了一句实话:领先的技术,如果不能被广泛采用,就不是全球力量,而只是局部优势。

中国的大模型是不是更强,这个可以争。但中国的模型是不是更容易被全球用起来,这几乎已经是事实。

开源不一定意味着落后,闭源也不总是安全。

参考资料:

US Models Could Remain Closed, And Open Chinese Models Could See Greater Adoption: Eric Schmidt

September 26, 2025 OfficeChai Team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