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安世半导体中荷"脱钩":一家公司,两套指令,芯片战争迈入新阶段

排行榜 2025年10月21日 08:05 0 aa

文|肉松小贝

编辑|史不得呀

短短两天,荷兰政府上演了一出“海盗式”操作,可谁能想到,这看似强势的出手,最后竟结结实实地砸在了自己身上。

事情的起因很直接:荷兰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总部,想借此攥住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的命脉,顺便压一压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势头。

安世半导体中荷"脱钩":一家公司,两套指令,芯片战争迈入新阶段

原本他们以为拿下这块“高地”易如反掌,哪料到刚尝到点“掌控权”的甜头,就被中国的反制打了个措手不及。

从规则出台到跨国拆分

2025年9月底,一则来自美国商务部的新规,让中国半导体行业掀起了轩然大波。

9月29日,美国工业与安全局发布临时最终规则,明确任何被列入实体清单企业持股超50%的子公司,将自动受到同等出口管制。

这一规则精准指向了中国企业闻泰科技,这家2024年12月刚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公司,旗下100%控股的安世半导体,瞬间被卷入漩涡。

安世半导体中荷"脱钩":一家公司,两套指令,芯片战争迈入新阶段

仅仅一天后,荷兰政府就上演了闪电操作。

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依据《商品可得性法》,对安世半导体下达部长令。

要求其全球30个主体在一年内不得调整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甚至连员工工资发放和重大决策都要经政府批准。

荷兰官方对外宣称是为了“保障欧洲经济安全”,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时间点太过巧合。

美国新规落地次日就行动,很难让人相信这不是一场早有预谋的配合。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事件一步步升级。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率先反制,禁止安世中国公司及其分销商出口境内制造的特定元器件。

10月7日,荷兰企业法庭维持“暂停闻泰创始人张学政安世CEO职务、托管中资99%股权”的裁决,这意味着闻泰花252亿买下的公司,虽然股权还在手里,却彻底失去了控制权。

10月16日,更离谱的事情发生了,安世中国员工收到荷兰总部通知,不仅工资不再发放,公司系统权限也被全面中断,荷兰方面试图用这种方式切断中国分公司的运营支撑。

面对荷兰的强硬态度,中国方面毫不退让。

10月18日,安世中国在官方公众号发布公告,明确表示员工只执行国内公司指示,未经法定代表人同意的外部指令有权拒绝,而且工资、奖金等福利全部由国内公司承担。

安世半导体中荷"脱钩":一家公司,两套指令,芯片战争迈入新阶段

至此,同一家公司出现了“两套指令、各自为政”的尴尬局面,一场围绕半导体产业的跨国博弈,彻底摆到了台面上。

安世半导体为何成了香饽饽

要弄明白这场博弈的核心,首先得搞清楚安世半导体到底是家什么样的公司。

说起来,安世的历史能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最初是荷兰皇家飞利浦的半导体研究团队,后来经过多次拆分、并购,逐渐在欧美半导体领域站稳脚跟。

2006年,飞利浦半导体业务拆分后更名为恩智浦;2017年,恩智浦为了筹钱收购飞思卡尔,又把毛利率较低的标准产品事业部独立出来,这就是现在的安世半导体。

2016年,中国建广资产和智路资产组成的财团,以181亿元买下了安世的前身。

2020年,闻泰科技又通过多次资本运作,以252亿元拿下安世100%股权,这笔交易也成为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之一。

安世半导体中荷"脱钩":一家公司,两套指令,芯片战争迈入新阶段

闻泰当时的想法很明确,手机代工生意利润越来越薄,必须向产业链上游的芯片领域转型,而安世正是最好的跳板。

安世之所以被看重,关键在于它在全球分立器件领域的地位。

虽然它不生产CPU、GPU这类“高大上”的芯片,但生产的二极管、晶体管、MOSFETs等基础器件,却是电子产品的“刚需”。

手机、电视、汽车,少一颗几毛钱、几块钱的器件,可能整个产品都没法正常工作。

根据行业数据,安世在二极管和晶体管市场全球排名第一,逻辑器件、ESD保护器件等领域也稳居全球第二。

安世半导体中荷"脱钩":一家公司,两套指令,芯片战争迈入新阶段

2024年营收达20.6亿美元,年出货量超1000亿件,全球每个人平均能分到十几颗。

更重要的是,安世的客户名单堪称豪华,博世、华为、苹果、三星、比亚迪等国内外巨头都是它的合作伙伴,尤其是在汽车领域,汽油车时代全球单车平均要用300颗以上安世芯片。

不过,安世的运营布局却存在一个关键特点:前段在欧、中后段在华。

德国汉堡有最大的晶圆厂,但70%以上的晶圆要送到中国东莞进行封测,这种全球化分工在平时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可在地缘政治紧张时,却成了最脆弱的一环。

利益纠葛与实力较量

这场风波看似是中荷之间的矛盾,实则背后离不开美国的推动。

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打压早已不是秘密,从实体清单到各种出口管制规则,目的就是限制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

这次针对安世的“穿透规则”,本质上是把对闻泰的制裁延伸到子公司,而荷兰的接管行动,就是美国“长臂管辖”的延伸。

安世半导体中荷"脱钩":一家公司,两套指令,芯片战争迈入新阶段

荷兰方面虽然嘴上否认受美国压力,但行动却很诚实。

安世作为全球前三大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企业,欧洲车企对它的依赖度极高。

荷兰政府所谓的“保障经济安全”,其实是担心美国制裁导致供应链断裂,所以想把安世的控制权抓在自己手里。

可荷兰显然低估了中国在安世产业链中的地位,安世70%的产能在中国,封装测试业务几乎全靠中国分公司,甚至生产芯片需要的高纯度稀土,也主要依赖中国供应。

荷兰接管的只是位于阿姆斯特丹的总部办公室,相当于只拿到了一个“空壳”,没有中国的生产和原材料支撑,根本玩不转。

西方这种抢资源的思维,其实是长期形成的惯性。

在他们看来,过去可以随意拿捏其他国家,中国只能忍气吞声。

可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几十年前的样子,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既是重要的消费市场,也是关键的供应方。

就像这次反制,中国一禁止安世中国出口,欧美客户立刻坐不住了;苹果、特斯拉、大众、宝马这些企业,都依赖安世的器件,一旦断供,汽车生产线可能停摆。

安世半导体中荷"脱钩":一家公司,两套指令,芯片战争迈入新阶段

而且汽车零部件更换需要数月甚至一年的认证流程,想找替代供应商都没那么容易。

市场的反应也印证了这一点,中方出口管制后,安世的功率器件出现了抢购潮,不少分销商直接暂停报价,生怕后续断供。

荷兰总部更是陷入困境,失去中国的供应后,不仅没法给客户履约,连总部近200名员工都面临裁员风险。

就连荷兰本土的光刻机巨头ASML也受了影响,ASML三季度财报显示,中国占其季度销售额的42%,是最大单一市场,公司甚至警告2026年对华销售额可能大幅下降。

这些现实利益的考量,让荷兰政府不得不软化态度,10月中旬就有荷兰官员表示希望与中方沟通,从最初的强硬到后来的“服软”,不过短短十几天。

结语

安世半导体风波,看似是一家公司的命运之争,实则是全球产业链格局变化的缩影。

过去,全球化分工让各国发挥比较优势,效率高、成本低;可现在,一些国家为了所谓的“安全”,强行干预企业运营,割裂产业链,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安世半导体中荷"脱钩":一家公司,两套指令,芯片战争迈入新阶段

荷兰接管安世后面临的供应链危机、欧美车企的焦虑、ASML的业绩警告,都是最好的证明。

信息来源:

财联社:《安世半导体管理权博弈持续!中国区严正回应》,2025-10-19

安世半导体中荷"脱钩":一家公司,两套指令,芯片战争迈入新阶段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关注”,不错过下期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