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广安经开区推动绿色化工产业焕发新机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10日 01:51 1 aa

“智改数转”是企业提质增效、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之举,也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9月27日,走进广安利尔化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尔化学”)生产车间控制室,记者看到只有10余名工人坐在电脑前操作,抬头望去,反应釜、精馏塔、水蒸气压力、投料量……一系列数据在大屏幕上不停跳动,整个厂区的自动化生产线和实时画面呈现在眼前。

“引入全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一键开车、一键停车’,精确控制生产线上300多万个控制点位,确保产品质量稳定。‌”该公司副总经理罗荣臻说,过去需要工人在现场操作阀门或启停设备,而现在只需在电脑上输入电子指令,自动化设备就能自行完成所有操作,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人工介入减少60%以上。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化工产业在关键工艺及装备等领域迎来全新变革。数字化、智能化已经融入工艺控制,元素循环、产业链互动互补也融入了全流程。”罗荣臻颇为自豪地说,如今的化工产业早已摆脱污染的标签,正朝着“绿色”和“智造”方向大步迈进。

怎样走向“绿色化”? 利尔化学在生产线建设时,就同步考虑废气治理装置、固废处理装置、废水处理系统等环保设施,确保与主体工程同设计、同施工、同运营。

如何迈向“智能制造”?利尔化学通过全系统、全链条、全流程、全自动智能化生产,以自动化技术精确控制生产线上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性。作为全球农化行业的佼佼者,在智能化系统和安全环保方面的投入,利尔化学毫不吝啬。在已投资的50亿元中,智能化系统和安全环保投入占比为30%(约15亿元),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同样,研发投入占比超总投资的30%,生产速度和效率达同行两倍,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盛毅誉为“四川智改数转典型”‌。

企业向新,产业焕新。在广安经开区,同样加大安全环保投入的,还有广安玖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玖源化工”)。

“早在2022年底,我们在醇氨装置综合节能技术改造这一项,就投入4000多万元,进一步降低了资源消耗。”玖源化工党办主任傅元松介绍道,为抓实绿色发展,近年来,玖源化工坚持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5%用于环保监测、技改、治理。

值得欣喜的是,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玖源化工还积极争取到了2025年省级“智改数转”切块资金221.2万元,极大地增加了企业加快智能化、自动化改造的信心。

与此同时,位于广安经开区的四川民喜生物制剂有限公司、四川吉兴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先易达农化有限公司、广安摩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也获得该笔资金的支持,全区累计争取切块资金2198.5万元,占全市总额的49%,按照资金分配额的70%(1538.95万元)第一时间已全部拨付到各企业,目前,已由广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组织进行相关验收,剩余的30%资金将于近期拨付。

以智能化“改”出新天地,以数字化“转”出新局面:近年来,广安经开区果断将“智改数转”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聚焦企业实际需求,对全区60余户规上企业、重点在建项目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绿色化工和先进材料行业“智改数转”线下诊断评估服务专场培训;建成投运园区智能化管控服务平台,运用“云上政企”“渠江云网”两大数字化平台,全链条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积极开展融资服务,搭建金融产品推荐展台,为企业设备更新提供金融支持,并全面落实研发投入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双一流”科研院校共建研发中心,集中力量破解转型过程中的难题、痛点,既让“老树发新芽”,又让“新树长强枝”。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智能化产线28条,数字化车间6个,基础级智能化工厂9个,完成“智改数转”的企业达14家,力争到2027年底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

企业车间,制造设备插上数字化翅膀,释放出“智造”新动能;产业园区,“智改数转”引导传统产业向“高”攀登。其中,广安市绿色植保产业集群已汇聚39家企业,并成功入选四川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第一批)培育名单。今年1—8月,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9.3亿元、同比增长12.6%,完成工业投资35亿元、制造业投资32.4亿元。

广安经开区坚持把“智改数转”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增量,通过协调匹配资源,强化服务保障等,大力推进“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企业上云”,加速驶入高智能“数字化发展”新赛道。下一步,广安经开区将继续以“智改数转”为抓手,以服务企业为导向,通过不断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径,全力推动企业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精彩蝶变,为园区高质量发展集聚新优势、汇聚新动能,助力“制造强省”加快建设。(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何金委)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